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0-04-10张国云李宏民湛腾西吴健辉

关键词:信息工程课程体系特色

张国云, 李 文, 李宏民, 刘 翔, 陈 松, 湛腾西, 吴健辉

(湖南理工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 一是要看学校总体定位是否准确, 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一批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1,2].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 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 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有较高声誉的专业[3]. 2007年国家正式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即“质量工程”, 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要举措.特色专业建设是“质量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囊括了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 目标是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源于 1990年开办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经历了专科、本科两个层次的办学过程, 2008年获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与之相关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也被获批为湖南省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较长, 基础条件好, 影响较大的专业之一. 长期以来, 坚持“主动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积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师”的教育理念, 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

多年来, 本专业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充分考虑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条件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 跟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师, 建设具有鲜明工程应用特色的强势专业.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与措施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培养以及与企业学习交流等方式, 建立一支教育观念新、了解社会需求、师德师风优、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现有教师25人, 其中教授6人, 博士9人, 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教师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 以及现有师资队伍所存在的局限性, 坚持“内培外引、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办学思路, 在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力度的同时, 建立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开放式用人机制. 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国内特聘教授队伍、校外知名企业专家兼职和实践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从而构建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专业师资队伍, 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需要.

2.2 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确保教学内容先进性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范围广泛, 行业需求呈现多方向、重专长的特点, 学院组织相关教师、企业专家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紧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 结合市场调研,将可编程逻辑器件、嵌入式系统设计、DSP 技术、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射频电路等一系列代表新技术、新应用的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其中, 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省内高校较早开出, 射频电路为省内第一个开出课程并配备完整实验室的高校, 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电子系统设计工程师和射频技术应用工程师. 同时, 通过积极申报建设一批重点课程、精品课程,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不懈努力,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形成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完善的新课程体系.

2.3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 合理规划实施实践教学, 从实验项目改革入手, 重点解决实验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专业课程实验的特点, 对实验项目进行层次化划分, 即基础培训、综合提高、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同时, 配合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 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措施, 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全方位的培养, 构建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开展教学改革,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组织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各项改革, 并积极申报教研教改立项. 多项课题获省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 多次获省级教改成果奖和校级教学成果奖.

2.5 引入企业先进技术,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

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建立高水平联合实验室.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新技术应用, 2005年与美国TI公司挂牌建立了“湖南理工学院—德州仪器(TI)公司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DSP应用人才; 另外, 即将与美国Xilinx、台湾凌阳等知名公司分别建立“可重构片上系统 SoPC联合实验室”和“凌阳 32位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 此外, 学校还投资500多万元, 为本专业建立EDA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射频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实验室. 这些高水平实验室的建成有力地保障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新技术要求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2.6 建立竞赛培训机制, 促进人才孵化

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 建立了以大学生创新基地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孵化基地. 通过制定和实施竞赛培训, 引入任务驱动式的培训体系, 吸引大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 激发学习和工作热情. 在教学计划中将电路类、单片机、计算机语言等课程提前安排; 将单一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向科学验证、分析设计、系统综合相结合, 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 对参加培训学生开设《电子设计》课程和《电子设计综合实验课程》; 将一些新器件(如CPLD、FPGA等)和新技术(如EDA、电子电路软件仿真、虚拟仪器技术等)引入实践教学, 丰富实验内容和手段, 提高了实验项目的内涵. 竞赛结果表明, 此举效果良好.

2.7 结合学生专业特长, 形成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学生专长和专业课程特点, 在学生中有计划的组织各种研究课题团队, 按照方向的不同, 组建了PCB版图设计、单片机应用开发、FPGA应用设计、DSP应用设计、测控系统设计、射频通信等课题团队, 使学生专长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同时鼓励和推荐学生参与地方企业公司合作开发产品, 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 扎实的基础理论, 娴熟的基本技能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 就业多分布于沿海大中城市电子公司和相关企业, 从事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和技术维护工作.

3.1 基本理论与技能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坚持把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和提高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具体体现在注重基础理论课程, 开设基础理论选修课; 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大课程设计的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整体有了大幅提高.

近三年来, 学生校级科研项目立项21项,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成绩突出. 2005年以来, 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 省级一等奖3项, 省级二等奖4项; 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 共获省级一、二、三等奖5项.

3.2 社会评价

毕业学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吻合, 学生就业情况很好. 本专业重视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 一方面掌握学生就业层次现状, 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另一方面通过各用人单位意见和对新技术的要求, 及时反馈并调整课程标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沿海城市从事电子设计研发、市场拓展和项目管理工作, 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业务骨干, 200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广州某企业一次性就业达20人从事技术研发工作.

4 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目前社会急需的通用性强、适应性广的专业, 学生就业形势看好.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 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研究和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我们将紧密结合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工作,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力争把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

[1]谢 云, 谷爱昱, 王钦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7, 7(6):19~20

[2]杨治立, 朱光俊, 吕俊杰. 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09, 6: 93~95

[3]郑先哲, 李文哲, 冯 江. 特色专业建设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7(3): 98~99

[4]张国云, 彭仕玉, 湛腾西.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30(6): 66~67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课程体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医的特色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