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远程服务探索
2010-04-10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东省揭阳市 522051〕
李镇伟*
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要求,它是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改革的切入点与发展的方向。在全国高职院校都纷纷思考和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下,作为高职院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该主动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服务方法与手段,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图书馆的影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其课程教学的实施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室、实验(实训)室、生产现场、工地等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它的实质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在生产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它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工学结合,让学生一边在课堂学习、一边在企业实践,学生的培养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图书馆的服务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都是在企业生产车间里完成的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大都是一些前沿技术和最新设备,他们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文献信息的需要已经无法从单一的教材、指导书上得到满足,他们对专业的前沿信息和新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文献信息,相对于传统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来说,需求更加强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收集或合作收集这些文献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学生使用。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培养是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随着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时间的相对增多,学生对各种文献信息需求也相对增强。并且,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预见性和稳定性。在这方面,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参考咨询服务,为学生进行文献信息查询和利用提供指导与帮助,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各种文献需求信息。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时在学校学习,有时在远离学校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践
当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时,相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会因距离上的影响,造成文献信息利用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手段,延伸服务距离,减少这种空间上的障碍所带来的影响。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文献信息服务的对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对图书馆和学生利用图书馆都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为使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能够不受影响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加强与丰富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服务建设:
(一)开放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远程访问与获取功能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逐渐开展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通过购买或自建拥有了一些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告和各种特色专业数据库等。但是,大部分购买的商业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出于版权保护与有偿使用的要求,提供商对其采取如限制 IP地址范围访问等各种手段进行使用限制,导致了这些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仅能在校园网范围内访问。为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能够自由地使用本校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开放这些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远程访问权限,使得在校外实践的学生能通过远程认证登陆,实现对所需文献信息的远程访问与获取。目前,已经有一些解决此问题的软件与方法。例如,VPN、反向代理等技术就是通过软件对远程访问的读者 (用户)进行授权和身份认证,校外读者通过身份认证后,就可以自由地访问本馆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获得与校内读者相同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权利。
(二)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学习,由于不同于传统培养模式下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预见性与稳定性,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利用参考咨询为学生获取文献信息提供帮助,以及捕捉读者需求信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工作采取的是工作人员与读者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这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来说,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重制约。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例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站论坛、实时交互等通信工具,进行参考咨询服务,把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引进车间、工地和生产现场,让图书馆的咨询服务触角“边远化”。
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读者可以与图书馆单线进行沟通、咨询;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来实现文献信息推送服务,如传递文献书目、学术前沿信息等。通过图书馆网站的论坛,读者可以发帖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图书馆以回帖的方式答疑释惑,任何浏览帖子内容的人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多种答案,为读者提供多个解决办法。通过网络聊天、网络视频、网络寻呼等各种方式的实时交互,读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与图书馆直接“面对”。通过这种异地同步、实时的交流形式,用户可就自己的问题和参考咨询人员讨论或反复提问直至获得满意答案为止。同时,在这种方式下,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还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控制读者的机器等方式进行演示指导。最后,针对参考咨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参考咨询人员自身的经验和服务内容重点,图书馆还可以将常见问题的参考信息以问答的形式组织形成文档,以常见问题检索与浏览(FAQ)方式,供服务对象查阅浏览,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参考咨询人员也可据此规范、方便地进行解答。
(三)开展文献传递与馆际、校企互借服务
对于远程读者检索到的,但无法获取电子全文(原文)或者纸质的文献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向读者开展远程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可以在实践的企业,通过网络向图书馆申请文献传递,图书馆在收到读者的文献服务请求后,用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电子版原文传递给读者,或用邮寄方式将纸质文献、复印论文等送达远程读者。文献传递服务是远程电子文献信息资源访问与获取的必要补充,因为任何图书馆都无法收全所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对于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基础相对薄弱、文献品种比较单一、馆藏量相对较少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讲更是如此。针对此种情况,图书馆可与其他院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使学生能就近、较快地获取到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探索与企业技术资料部门的合作方式,建立校企互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开展校企互借。通过利用企业技术资料部门丰富的应用技术文献及设备技术文档,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收集更加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丰富馆藏体系,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技术文献信息资源。
(四)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导航
目前,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是,对于读者个人来说,要从海量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中查找、索取对自己有用的文献信息也非易事。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将电子图书、特色数据库、馆藏书目等本馆数字化资源提供给读者使用的同时,可将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中可利用的书目、索引、摘要、统计资料、年鉴、法律法规、服务手册、在线字典等集成汇编,再由馆内有经验的文献信息采编人员,根据本院校学生的专业需要,对这些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与重组,向读者提供便于使用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导航。例如,按学科门类或课程体系对大量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与重组,做好相关网站或网页的链接,建立专业性强、查准率高的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为学习者获取相关文献信息提供便捷的路径。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文献信息服务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优化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远程文献信息服务是以Internet为依托,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远程文献信息服务,就必须适应现代化远程服务的需要,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硬件设备的配置还是管理软件的选择都要从最终实现网络化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出发,选择那些先进、成熟、规范、运行稳定的软件与硬件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发挥各种高新技术的优越性,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实用、经济、高效和具有发展前景,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远程服务网络环境。
(二)加强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开展远程文献信息服务,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在文献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成了期刊、专利、标准等许多大型文献数据库。但是,有针对性地围绕高职院校教学提供的,特别是围绕高职院校某些专业课程提供的、完整系统的、有一定特色的电子文献还较少。计算机技术、储存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收集,无论从文献信息的范围、类型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巨大地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大采购力度,购买一些商业性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如各种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等较为典型的、适合本院校学生利用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要逐步完成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如以馆藏音像资料、书配光盘数字化、自建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各种方式,开发与建设有针对性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网络信息服务还是一个相当新的平台,特别是远程学生要达到自如地运用咨询、检索和文献传递等工具,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还存在一些困难。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有意识地制定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计划,开展全方位的用户培训服务,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利用网络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可以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等形式,教会远程学生使用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搜集、选择和评价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使用与评价网络数据库,以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方法。这些,对培养远程学生独立利用各种电子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为远程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引导他们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还要加强高层次复合型网络人才的引进,提高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网上文献信息服务、推进数字化建设、参与远程教育创造人才优势。
总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影响着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工作。为了积极应对这种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提供符合专业学习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实践基地,也能享受本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1]孙卫平,龚小勇,包华林,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38~39.
[2]金拓.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型初探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90~92.
[3]凌美秀.从用户访问权限看国内的网络图书馆建设 [J].图书馆,2003,(4):21~23.
[4]马寒.馆员在线服务应是网络图书馆的重点 [J].图书馆杂志 ,2002,21(1):15~18.
[5]王英.怎样有效使用 Internet网络图书馆资源 [J].图书馆,1998,(2):31~34.
猜你喜欢
——沈 妉
——李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