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探讨

2010-04-09赵高圣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居武汉市供水

赵高圣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10)

武汉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探讨

赵高圣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10)

本文分析了武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居环境危机,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思路和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目前整体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提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与武汉特大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农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 存在问题

1.1 城乡交通差距较大

近年来,武汉市交通建设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武汉市新建农村一级公路286.7km,二级公路266km,通湾水泥公路5 500km。但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的交通差距,主要表现在与城镇联系还不够便捷;通乡村的公路、公交客运服务水平低;交通建设集中在道路建设,而对于公交线路布设和优化不够;农村的客货运设施缺乏,出行费用高,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

1.2 饮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武汉远城区共有供水厂191座,其中村级水厂147座,总供水能力达到82.58万m3/d,供水主管道长度为3 091km,农村供水安全普及率为67%。随着近几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乡镇及村级水厂集中供水,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饮水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取水水源污染严重、水量枯竭,直接影响到水厂的安全生产;现有水厂净化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管网漏耗高;给水管道系统不完善,基本为单一水厂供水,供水安全性较差。

1.3 水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农村水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直接造成湖泊和河流的富营养化,致使湖水、河水变绿变臭;农田大面积的施用化肥和农药,通过土壤渗入沟渠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村民的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每逢大雨被地面径流冲刷至附近水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另外,现有河、渠、沟淤塞严重,水体交换受堵,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1.4 供电可靠性不足

随着武汉市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武汉市新农村区域的供电网络基本上形成了以220kV为电源、110kV为枢纽、35kV为骨干、10kV为主体的单向辐射供电网络。但是,由于新农村地区供电面积大、负荷相对分散,220kV和110kV供电设施布点仍显不足,难以满足未来用电增长的需求。主要表现在110kV主变压器容量偏低,造成110kV电压等级容载比过低;35kV供电设施布点不充分,造成部分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过载;低压网络配置不合理,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供电半径过大。电网结构方面,各级变电设施之间电气连接薄弱,单线单变问题较多,供电可靠性不足,电网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5 环境卫生设施缺乏

目前,武汉市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 580t/d,其中:中心街镇产生量1 140t/d,人均1.30kg/d;一般街镇和村湾产生量1 440t/d,人均0.50kg/d。镇区所在地和少数农村的垃圾,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往垃圾填埋场。但大部分农村垃圾都还处于乱倾倒状况,主要的倾倒地点就是“六边”——公路边、铁道边、溪河边、村边、田边、池塘边,大片的生活垃圾暴露堆放,既污染水源,又有碍观瞻。农村现有厕所很多为传统的露天厕所,粪池敞开,易产生臭气,不利于环境卫生,若粪池处理不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若排入沟渠、池塘就会影响水质,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畜健康,引发传染病。

农村垃圾已成为破坏自然环境的头号杀手,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地方病防治工作带来危害,给农业生产留下后遗症,影响农民文明卫生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6 消防设施匮乏

目前,武汉市农村地区仅在城关镇设置有消防站,其他乡镇及农村均无消防设施,另外,还存在消防车辆装备差、消防通道路况差、消防水源设施不足等问题。

2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提升乡镇交通服务水平

乡镇公路是农村连接城镇的主要交通要素,是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发展乡镇公路对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续提升农村路网质量和加大农村路网密度,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及完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GBM工程,农村公路干线基本达到二级或以上标准。在提高网络密度基础上,布设近郊、绕城、远程公交线路,实现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2.2 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规划原则,实行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实施战略,提高村镇供水普及率和保障供水安全。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核心,以提高供水水质为目标,按照“开源节流、提高水质、优化布局”的要求,对各区域内的现有水源地、大小城镇水厂实行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实现联网供水,达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形成良好的供水格局。

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具有优良取水水源的水厂进行改扩建,逐步关闭水源条件差、制水工艺落后的小水厂,建设全区域管网系统和加压站,加强对年久失修、漏损严重和对供水安全影响较大的管网改造力度,改善供水水质。

2.3 完善雨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区域排涝以独立的水系进行分区,维持现状水系的划分,对沟渠进行清淤整治,并确保各水体的连通顺畅;对现有湖泊进行勘界保护,确保调蓄水面不被侵占;对至各泵站的连通渠道进行扩建改造,以保证泵站规模的充分发挥,逐步提高现有水系的排涝能力。

根据各城镇及乡村建设情况,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模式。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较近的村庄,污水应输送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较远的村庄,由于农村污水排放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目前针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各种工艺,还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染处理技术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基础、所处地理位置和农民管理水平现状,以期达到因地制宜、投资低、运行费用少、维护管理简便之效果。针对村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模式:(1)村镇集中建设,集中处理;对于分散的农户,条件许可,鼓励集中居住,建设新的村镇,同时配套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新村镇建设可充分利用周围的天然废塘、荒地、洼地,优先考虑生态塘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等因地制宜的生态处理工艺,减少土地占用,节省初次污水厂建设投资。(2)独立治污,资源回收;对于农户相对分散,地势比较复杂的区域。它的处理流程是每户门前地下装一个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装置,此装置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无需专人管理的优点,处理出水可以用于庄稼和花卉苗木的灌溉。

2.4 完善供电网络系统

根据乡镇负荷大小及供电距离合理建设35千伏变电所,农村低压配电系统实现规范化,使变压器供电半径合理,一般要控制低压线路长度在250m以内,线损和电压降控制在5%左右,并对老式的高损耗变压器进行更新,换成新式低损耗变压器。供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应根据生活用电、乡镇企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负荷确定,同时在农村推广使用节能灯具。

低压配电线路的布线应规范,宜沿公路、村镇道路布置;各类线路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并与民房、道路安全间距合理。村庄内各类线路宜使用绝缘导线,其走向应美观,尽量与道路、民房走向一致。

2.5 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增强农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为着力点,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保证,切实解决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建立完备高效的“村湾收集、乡镇转运、市区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以现有垃圾填埋场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设置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周边乡镇和农村垃圾。垃圾填埋场按照无害化处理水平要求进行改造或新建,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Ⅱ级标准。

建制村集中的垃圾由载重2t小型机动垃圾收集车结合后装式垃圾压缩车巡回收运的方式运输。每辆小型机动收集车每天可承担10个建制村的垃圾收集。小型机动收集车收集的垃圾将根据与乡镇所在地和垃圾处理场的距离,分别就近运至垃圾处理场或设置于街镇的垃圾转运站。

村民集中活动的地方要设置公共厕所,逐步将现有农村旱厕改造为生态卫生厕所,建立定时维护、清扫制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2.6 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

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中心镇设置普通消防站,负责镇区和镇域农村的消防任务。结合农村乡镇道路建设,逐渐改善农村消防通道,做到村村都能通行消防车;结合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加快危房改造步伐,提高民宅耐火等级,规范村民住宅建设,保证足够的防火间距;结合农村电力网改造,消除电气火灾隐患,减少和杜绝违章用电现象;结合农村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加强以小型消防车、消防泵、消防水池等为重点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扑救初期火灾需求。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建立专业的民间消防队伍,使广大农村抗衡火灾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3 结束语

目前,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正在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是规划研究的重点,人居环境观念的转变将导致基础设施布局的全面更新,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实现农村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1]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R].2008.

[2]武汉市环保局,武汉市环境公报[R].2008.

[3]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R].2008-2020年,2009.

[5]桂柏珍,符康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消防规划要点[J].大众科学,2007(19).

[6]解家喜.淮安市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与对策[J].上海市容,2008.

X24

A

1673-288X(2010)04-0037-04

赵高圣(1969—),男,湖北武汉市人,高级工程师,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市政及环境规划、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猜你喜欢

人居武汉市供水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