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假说论证
2010-04-09于艳红高冬梅乔明琦
于艳红 高冬梅 乔明琦
从陈无择明确提出七情内伤病因起,其后医家基本认同陈氏的观点,认为七情致病是始于情。那么七情由何而来?是凭空所生还是另有所因?如果有原因,究其“因”是什么呢?通过梳理中医古代文献有关论述,总结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数年大样本分层抽样调研研究结果,结合现代医学及其它学科研究进展,提出“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科学假说。
1 假说内涵与适用范围
该假说是对情志刺激致病根源的假定性说明。其内涵要点为:一般情形下,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事件是情志活动的根源。若生活事件造成情志强度及或持续时间异常,超出人的心理、生理调节范围,即可成为情志刺激,损伤机体脏腑气血,导致功能失调,引起情志病证。因此,生活事件的存在是情志致病的真正始因。
任何假说均是对其反映对象全部科学事实和本质规律的说明。因此,均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情志刺激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情志反应有外界因素可察可追溯者为外源性;情志起伏变化难以自控而无明显外界事件可追溯者属内源性。本假说是对情志致病始发因素的说明,它的适用范围是由外源性情志刺激引发或诱发的情志病证,不适用于已有宿疾在身,进而表现出情志异常的情志病证。
2 假说论证
2.1 中医学有关论述及研究证明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生活事件作为始发因素导致情志刺激并进一步引发情志病证的记载。如《素问·疏五过论》就社会环境变化对于情志改变的影响作了深刻的论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萎躄为挛。”针对秦汉时期社会急剧变革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病证,《内经》作者敏锐地发现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改变与该类病证的关系,及时作出病证命名,虽未直接写明情志的变化,但其异常表现已包含在病证的描述之中。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变化,尤其是急剧改变是引起情志波动、转换的重要原因。因此,曾经权贵一时、奢侈半生者,突然权势丢失,穷困潦倒,势必对其生理、心理产生强烈冲击,从而产生精气内伤的“脱营”、“失精”病变,情志的异常在所难免。
金元时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乳硬论》中对一乳腺肿瘤病例发病过程的分析充分体现了郁怒致病的内外条件,病患“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昕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以其疮形嵌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若于始生之际,便能消释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施之以治法,亦有可安之理。” “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即外在生活事件,是形成“忧怒郁闷”情志刺激的始发因素,而“忧怒郁闷”不得缓解,且“昕夕积累”,终使内环境气机失调,“脾气消阻,肝气横逆”,肝失疏泄,自稳调节失常,疾病遂生。如果“忧怒郁闷”这一情志刺激在初生时即能有效排解,不使之迁延日久,“使心清神安”,机体自稳调节正常,保持内环境稳态,则亦不至于成为致病因素。
明朝嘉靖时期韩懋所著《韩氏医通》也记载了家事不遂,仕途不利生活事件可以引起七情中怒情志,说明社会交际,人情琐事的不顺亦是引发怒的常见生活事件。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只有全面了解病人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及情志刺激才能提高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水平。还认识到人际关系协调,使人身心愉悦,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易引起情志异常,造成情志病证。明末绮石所著《理虚元鉴》记载: “因境遇者,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惟真正解脱,方能达观无损,外此鲜有不受病者。从来孤臣泣血,孽子坠心,远客有异乡之悲,闺妇有征人之怨,或富贵而骄佚滋甚,或贫贱而窘迫难堪。此皆能乱人情志,伤人气血。医者未详五脏,先审七情,未究五劳,先调五志,大宜罕譬曲喻,解缚开胶。荡佚者,惕之以生死;偏僻者,正之以道义;执着者,引之以洒脱;贫困者,济之以钱财。是则仁人君子之所为也。”由此可见,绮石论著记载了引发情志的生活事件,认为生活事件是引发情志刺激从而产生疾病的外因,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给出治疗方法。
清代莫枚士《研经言·卷一·五志论》论及:“人应之,为事未遂,其志拂拂然,怒之象也。”可见,莫枚士已认识到怒产生的原因为遇事不遂,愿望受阻。可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补充到七情内伤病因当中。
虽然上述医家均有零星认识,为“生活事件是引发怒情志反应的始发因素” 新假说的提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可能是主观随意性比较大随笔记录,且仅限于对这一问题的现象描述,尚未深入到本质阐明。
为进一步验证假说,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于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济南、青岛两地工人、农民、干部、教师、学生总计1 526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条件下,引起情志刺激的“生活事件”与患者职业有关,工作紧张劳累,不合心意,是引起工人发病的主要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失谐、夫妻感情不和与干部教师发生情志病证关系密切;家庭成员及邻里关系失睦则为农民发生情志病证的主要因素[1]。研究结果证明生活事件作为刺激原可以引起情志刺激,该异常情志刺激是进一步损伤机体脏腑气血,导致功能失调,引起情志病证的必要条件。随后借助“973计划课题”愤怒郁怒诱发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干预”,根据怒的流行特点及资料显示,选取济南市护士(845人)、大学生(1420人)两个职业群体为目标人群,开展了当今社会引起愤怒郁怒的生活事件调查,并生活事件产生怒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析(AR%),结果表明“与爱人父母不和”、“扣发奖金或罚款”、“对现职工作不满”、“待业、无业”、“高考失败”这一组生活事件是目标人群产生怒的主要原因。
此外,成都王米渠教授所做“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中医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显示,新加坡患者在七情发病背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在七情刺激生活事件方面,成都及乐山患者较多遭遇“怒”、“ 忧”等生活事件刺激,新加坡患者则多“恐”的生活事件刺激[2]。张琼进行了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生活事件的研究,结果提示生活事件是导致该病证的危险因素之一[3]。
2.2 现代医学及心理学有关论述与研究证明
医学及心理学认为,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应激过程可引起情绪异常进而导致疾病。生活事件作为应激原作用于个人,个体从自我角度对经历的生活事件的发生次数、性质、事件对个体的精神影响程度和精神影响持续时间进行认知评价,并且采取一定的应对方式和寻求何种社会力量支持,同时还受到个性特征的影响,而这三个因素共同构成应激的中间变量。它是应激的中介机制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心理生理中介机制由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互相联系共同完成,应激的中介机制指机体将应激原转变为应激反应的内在机制。因此生活事件作为刺激(应激)原通过应激过程可以产生负性情绪,并进一步导致疾病产生。如杨文等研究了生活事件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结果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组生活事件频度、严重度都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严重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女性抑郁症患者经历了更多、更严重的生活事件。仇剑崟又进一步研究了女性抑郁症外在生活事件,内在心理防御特征与作为继发性生理反应的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生活事件作为外界刺激因素作用于个体,可能通过特有的防御方式调节细胞因子活性,从而参与女性抑郁症致病过程。程照华等进行了A型性格和生活事件与脑出血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情绪可能引发或加重脑出血的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多发如缺乏亲人和社会交往、情绪不稳定等均是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6]。
3 假说提出的科学意义
七情内伤是中医病因学说的核心内容,传统认为其导致疾病产生是由于情志刺激损伤脏腑气机, 该认识一定程度上有效指导中医对情志病证的防治,但存在视野窄、认识浅两大问题。本假说的提出将引入生活事件是导致情志病证的始发因素新认识,拓宽原有理论,丰富七情致病学说,为有效防治情志始发提供新的理论导向,提示应重视生活事件在防治情志病证中的重要作用。
[1]乔明琦,于霞,张惠云,等.“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及其论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30(1): 8-10.
[2]王米渠,严石林,陈聪,等.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中医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2.
[3]张琼,陈家旭,于震.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生活事件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6(1):509-511.
[4]杨文,赵勇,鲁晓波.生活事件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3):177-178.
[5]仇剑崟,谢斌,王祖承.女性抑郁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8):460-462.
[6]程照华,常瑞玲,胡宏英. A型性格和生活事件与脑出血的相关性调查[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