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1例

2010-04-08翟甫英陈晓青张莹

河北医药 2010年19期
关键词:组织细胞正常值增生症

翟甫英 陈晓青 张莹

患儿,男,1岁,因发热半月,咳嗽 4 d于 2010年 4月 12日入院。患儿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达 39.6℃,无皮疹及关节肿痛,无头痛及呕吐,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4 d前开始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无喘息。查体:T 37.5℃,P 140次/min,R 36次/min,神志清晰,精神萎靡,全身皮肤无皮疹,颈部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无触痛及粘连,球结膜无充血,口唇稍苍白,咽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少量细湿啰音,心率 140次/m in,心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 3 cm可触及,质地中等,脾肋下可触及边缘。四肢关节无红肿,神经系统无异常。血常规:WBC 4.50×109/L,N 42.9%,L 44.80%,RBC 3.09 ×1012/L,Hb 85 g/L,PLT 67×109/L。 胸片示:两肺纹理紊乱、增生,散在小片状阴影。入院第 2天检查血常规:WBC 2.60×109/L,N 59.90%,L 34.50%,RBC 3.52 ×1012/L,Hb 67 g/L,PLT 34×109/L。凝血功能:PT 19.20 s(正常值 9.00~12.80 s),INR 1.64,FIB 0.63 g/L(正常 值 2.00 ~ 4.40 g/L),CRP 90.90mg/L,ASO(-),ESR 21.0mm/h。肝功能:TP 54.1g/L,ALB 19g 7 S,ALT 546 U/L,AST 1 125 U/L,TBIL、DBIL稍增高;LDH 1 810U/L(正常值80~ 285 U/L),TC、HDL、LDL均降低,TG 2.99mmol/L(正常值0.50~ 1.70mmol/L),IgG 23.6(正常值 5.09~ 10.09),C3 0.54g/L(正常值 0.79~1.52 g/L),铁蛋白 >1500μg/ml(正常值 23.90~336.20μg/m l),EBV-DNA 2.66×105copies/ml(正常值 5 000 copies/m l),B型超声(B超)示:肝肋下 7.0 cm,肝大,腹水,右胸腔积液。右侧肩胛线 8~10肋间可见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 7.1 cm,上下径4.4 cm,距体表1.2 cm。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网状吞噬细胞增多。诊断为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胸腺肽调节免疫及保肝、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第 5天患儿开始出现烦躁,哭闹,不能进食,查体:呼吸急促,双眼睑浮肿,肝肋下 7 cm,脾肋下 3 cm,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复查血常规示:WBC 0.77×109/L,N 6.90%,L 70.82%,RBC 1.90×1012/L,Hb 52.20g/L,PLT 12×109/L。患儿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全血细胞进行性降低。共住院 7 d因经济因素家长放弃治疗,出院次日死亡。

讨论 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属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reactive histiiocytosis)[1]。其临床特征为发热、肝脾或(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骨髓及淋巴结活检可见组织细胞吞噬形态完整的红细胞、血小板及有核细胞。本病临床可分为两类:(1)原发性 HPS,又称家族性 HPS,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继发性HPS,包括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和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MAHS)等。与感染相关的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寄生虫等。IAHS的触发因子以 EB病毒最多见,EB病毒相关 HPS存在明显的免疫学失衡和预后不良[2]。HP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免疫调节障碍或免疫失衡,免疫活性细胞积聚、炎性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在 HP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HPS的诊断无特异性指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发热 7 d以上(高峰热≥38.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伴血细胞减少(2系或 3系,血红蛋白降低 <90 g/L,血小板 <100×109/L,中性粒细胞 <10×109/L);肝功能异常,血乳酸脱氢酶增高(LDH≥1 000 U/L或增高≥2倍正常值上限),凝血功能障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FIB≤1.5 g/L),PT延长,高铁蛋白血症(SF≥1 000 μg/ml或≥正常 +3SD),高 TG血症(TG≥2.0 mmol/L);骨髓涂片中噬血组织细胞占骨髓涂片有核细胞总数比≥2%,或在肝、脾、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噬血现象。家族性 HPS的诊断尚需阳性家族史或父母近亲婚配史,IAHS的明确诊断需要有相关病原体感染的直接证据。

HP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 2岁以内预后较差[3]。治疗本病的关健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抑制其难于控制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文献报道用更昔洛韦抑制EBV及采用化疗以及和免疫疗法,对于进展迅速的病例和复发患儿,应在化疗和免疫疗法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降低病死率。HPS发病初期隐匿,急性期凶险,预后不良,约有半数病例死亡,呈暴发性发病者病情急剧恶化,4周内死亡[1]。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和 DIC。本例患儿以发热首诊,因早期诊断困难,且基层医院对本病缺乏认识,故造成多次误诊,入院后已出现典型的PHS体征、实验室及骨髓检查的证据,诊断为 EB病毒 IAHS,虽经积极治疗,终因贻误了早期干预的时机,病情恶化死亡。故对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2系或 3系)即应考虑本病,骨髓涂片检出噬血细胞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变疾病进程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1 罗绍凯,洪文德,李娟主编.临床血液病学.第 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66.

2 胡群.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516-517.

3 赵新民.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22:211-214.

猜你喜欢

组织细胞正常值增生症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花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GST-π表达的影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2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生理体液法测定4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正常值
宫颈癌组织细胞中Numb基因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儿童富于T/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一例伴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