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影响
2010-06-08陈俊霞杜秀敏李淑然
陈俊霞 杜秀敏 李淑然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心理反应较剧烈,我院对 2009年 10月至 2010年 1月的 12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中,男 63例,女 57例,年龄 28~80岁,平均年龄 57.37岁。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20例,横结肠切除术17例,左半结肠切除术 1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 27例,直肠前切除术 25例,Miles术 14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方法 2组均采取手术治疗,进行术前准备。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外采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措施是:(1)建立干预基础: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从而使患者主动向护士倾诉内心感受和心理,并愉快地接受护士的指导,使沟通更加有效。(2)情绪干预:进行情绪干预,就是帮助患者以正性情绪去克服或替代负性情绪,使躯体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节。护士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内心疑虑做出科学的解释,有意识地阐明手术治疗的良好效果,介绍本病区术后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其负面情绪,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与不安,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认知干预:认知干预的基础在于: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念或想法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情及行为[1]。具体做法是: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吐露心声。首先让患者表达出对个人和事物的看法,了解患者是如何感受、领悟和行动的;护理人员不对患者的看法给予评价,而是引导患者从客观的角度自己进行评价,可以提供给患者一些应对策略。(4)家庭干预:情感支持会激励患者执行更多的心理行为或改变应激方式,以亲情激发患者的生存欲望和对亲情的眷恋,重塑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使患者的意志增强,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5)传授知识促进康复: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将治疗药物的应用、检查的作用、操作目的、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代清楚,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1.3 效果评定标准
1.3.1 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2]测量患者的焦虑情况,250分为轻度焦虑,300分为中度焦虑,35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专人发放问卷,由患者自行或指导提问方式进行。
1.3.2 术前 30min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2 结果
干预组焦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30min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见表 1、2。
表1 2组焦虑情况比较 n=60,例(%)
表2 2组术前30min血压和心率比较n=60,
表2 2组术前30min血压和心率比较n=60,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对照组 128±30 71±3 81±5干预组 119±6 70±5 75±5 t值 3.08 0.39 3.79 P值 <0.01 >0.05 <0.01
3 讨论
癌症对多数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尤其是手术治疗可导致患者明显的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反应[3]。过分地紧张和焦虑使患者生理体征发生变化,增加了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当反应过分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应对能力,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维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患者心理和病理之间的良好循环,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躯体和心理康复[4]。本研究发现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减轻焦虑和不安并可控制由情绪而影响血压和心率的异常波动,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我们通过对 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综合的心理行为干预,从而使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减轻,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1 曾文星,徐静主编.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第 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4.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第 1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5.
3 毛雪琴,潘芳,孙靖中.围术期乳腺癌病人情绪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2-423.
4 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