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灵参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
2010-04-08王嘉麟,郭蓉娟,王玉来
乌灵参,别名乌苓参、乌灵菌、雷震子、乌丽参、地炭棍、鸡茯苓。性味甘平,无毒,入心、肝、胃、膀胱经,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本品因色乌黑、具有人参样补气作用而得名。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圆而黑,其内色白。能益气。”所述形态、生长习性及功效,与现今四川、云南习用之乌灵参相符,系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Kl.Sacc.)在白蚁废巢的菌核,具有健脾除湿、镇静安神、补气固肾、养血等功效,可治疗脾虚食少、产后及手术后失血过多、产后乳少、胃下垂、疝气、心肾不交型心悸、失眠、神经衰弱、抑郁及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等症[1]。其加工品——乌灵胶囊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笔者以“乌灵”作为检索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检索方式,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CQVIP)两大中文数据库,收集到198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期刊中有关文献75篇,治疗的病种主要为精神心理疾病,其次是神经、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将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 现代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乌灵菌主要成分包括腺嘌呤、多糖、腺苷、甘露醇、麦角甾醇及γ-氨基丁酸、赖氨酸等19种氨基酸,并含有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具有如下功能:
1.1 调节神经作用
马志章等[2]研究乌灵菌对小鼠的镇静作用机制,发现乌灵菌主要以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虽然不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但参与机体能量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参与神经突触间兴奋性信息传导与长时程突触增强现象密切相关,促进学习记忆形成。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作用脱羧后,形成的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镇静作用。乌灵参可能改变了脑组织对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通透性与摄取量,并增强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促进γ-氨基丁酸的合成,因而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记忆力。本品可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睡眠时间和缩短睡眠诱导时间。乌灵胶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均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同时可能参与脑-肠神经的调节,因此,能治疗多种神经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状态、偏头痛、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
1.2 调节免疫作用
乌灵菌的粗多糖能够激活正常以及带瘤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胸腺细胞增殖,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发挥扶正固本的作用[3]。
1.3 调节内分泌作用
目前报道主要针对胰岛β细胞的改善。胡元奎等[4]采用乌灵菌粉口服治疗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糖耐量、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的水平。结果发现,乌灵菌可使胰岛素分泌峰值前移,即对本病有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的功效。
1.4 抗贫血作用
在失血性贫血的情况下,乌灵参能显著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乌灵参的长期毒性试验也表明,它能提高雌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5],显示其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
2 临床应用
2.1 精神心理疾病
许彦松[6]应用乌灵胶囊治疗42例抑郁症(轻度),对照组为阿米替林,均联合心理治疗6周,共治疗6w,发现乌灵胶囊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3.42%。乌灵胶囊对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状态,仍然有效,如脑卒中、帕金森病、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抑郁障碍,其中较多的报道集中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汪亚群等[7]采用乌灵胶囊联合左洛复治疗40例脑卒中后抑郁,分别与左洛复组和空白组进行对比,总结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与左洛复组无统计学差异,但与空白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显著改善了MMSE、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对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存进作用。王振新[8]采用自身对照治疗78例失眠,临床痊愈52例,占66.7%;显效18例,占23.1%;有效5例,占6.4%;无效3例,占3.8%,总有效率96.2%。陈夏凉等[9]治疗60例失眠症,总有效率83.33%,平均起效时间8-9天。王瑛等[10]采用乌灵胶囊治疗30例广泛性焦虑症,与黛力新对比。结果乌灵胶囊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其疗效与黛力新相当,但是起效相对较快,不良反应少。除上述广泛性焦虑症外,乌灵胶囊可治疗其他多种神经症,如心脏神经官能症、咽部易感症、神经衰弱等,提示乌灵胶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均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改善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李品贵等[11]应用乌灵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86例,结果基本控制61例,显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
2.2 神经系统疾病
汪俊朝[12]治疗158例颅脑外伤综合征,治疗组使用乌灵胶囊,对照组使用西药健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1%,对照组为61.4%。严勇等[13]采用乌灵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比单用卡马西平组,结果提示乌灵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的有效率(75.86%)明显高于单用卡马西平组(48.2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较单用卡马西平组低(24.14% VS 58.62%)。于福恩等[14]用乌灵胶囊联合尼莫地平80例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不安和抑郁症状,与尼莫地平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偏头痛的发作。
2.3 消化系统疾病
乌灵菌可能具有调节脑—肠神经的作用,可以治疗部分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刘洪军[15]采用乌灵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与对照组谷维素及小檗碱31例比较,总有效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陆雪林等[16]采用乌灵胶囊联合斯巴敏治疗20例肠易激综合征,并与单用乌灵胶囊、单用斯巴敏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两个单用组,且无明显副作用。华志民等[17]采用乌灵胶囊联合多潘立酮与法莫替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9例,对比单纯使用多潘立酮与法莫替丁,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值、下降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3 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中乌灵胶囊的不良反应多集中在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甚至水样便,同时伴恶心、呕吐,轻微上腹部不适,停药后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心悸、头晕、头痛、口干等[6,18-19],但总体来说,乌灵参服用较安全,不良反应较少,乌灵胶囊的Ⅲ期临床观察1905例,仅个别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均能自行缓解。多种动物进行的毒理学实验均为阴性,未见毒副反应。
4 讨论
乌灵胶囊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乌灵胶囊的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有待提高,部分文献无对照组,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样本数太小,大大降低了研究的可信性,缺少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高质量研究,待以后的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
[1]马橙,翁榕安,张平.黑柄炭角菌的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09,7(1):59-62.
[2]马志章,左萍萍,陈宛如,等.灵菌粉的镇静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6):374-377.
[3]赵国华,陈宗道,李志孝,等.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7):45-48.
[4]胡元奎,沈璐,路波,等.乌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5,26(8):796-797.
[5]马志章,查士隽,虞研原,等.乌灵参对贫血大鼠造血功能的影响[J].科技通报,1992,8(4):252-254.
[6]许彦松.乌灵胶囊和阿米替林治疗轻度抑郁症对照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4):281.
[7]汪亚群,宋水江,江霞.乌灵胶囊合左洛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4):202-203.
[8]王振新.乌灵胶囊治疗失眠7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3,25(12):909.
[9]陈夏凉,范小芬.乌灵胶囊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7):442-443.
[10]王瑛,张海音.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3):158.
[11]李品贵,苏太峰.乌灵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8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9):555.
[12]汪俊朝.乌灵胶囊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5):306.
[13]严 勇,李燕,保明芳,等.乌灵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63-164.
[14]于福恩,王洪星,何维友,等.乌灵胶囊加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9):791.
[15]刘洪军.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4):336-337.
[16]陆雪林,徐亚,任伯良,等.乌灵胶囊联合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4):104-105.
[17]华志民,马晓萍.乌灵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8,30(10):1420-1422.
[18]杨怀恩.乌灵胶囊致严重腹泻2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10):632.
[19]张凯娜.左旋多巴与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2005,36(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