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

2010-04-08孙虎温玉梅

河北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骨质增生椎动脉椎间盘

孙虎 温玉梅

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1],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受累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征象。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发现证实,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以往已有X线平片、CT或MRI诊断的各自论述报道[2-5]。本文就240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0例,男125例,女115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52岁。主要症状有颈、肩部疼痛麻木166例,头痛头晕颈部放射性压痛78例,四肢无力、耳鸣、视物模糊13例,恶心、呕吐8例,吞咽时有异物感或吞咽困难4例。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给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4例因非手术治疗效果差行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

1.2 检查方法 X线摄片采用DR X线摄影机。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使用曝光条件,常规摄取颈椎正侧位,必要时加摄颈椎双斜位。CT扫描采用Hisspeed CX/1螺旋CT机,横断扫描,层厚、层距3~5mm,分别摄取骨窗和软组织窗。必要时进行横断成像。

1.3 分析方法 根据文献将本组240例颈椎病分为6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食管型、混合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 共81例,占34%。临床表现:颈肩痛并向上肢和枕部放射68例;颈肩部放射性压痛13例。X线表现:颈椎曲度异常16例,椎间隙变窄65例,伴骨质增生45例。CT表现:神经根受压移位81例。MRI表现:退变椎间盘变窄,常累及2~3个间隙,共43例。

2.2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例 共23例,占10%。临床表现:神经根型刺激症状20例,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双侧瞳孔不等大与Honer综合征,有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症状3例。X线表现:颈椎旋转,出现双边双突征16例,椎体不稳例。CT表现:椎体周缘骨质增生,呈不规则花边样23例。MRI表现:骨质增生,肥厚和钙化的韧带呈低信号,使硬膜囊和椎管壁加大10例。

2.3 脊髓型颈椎病 共30例,占13%。临床表现:感觉障碍14例,运动障碍16例。X线表现:椎体后缘增生11例,关节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0例,两者兼有9例。CT表现:椎管狭窄13例,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17例。MRI表:退变间盘T2W1呈低信号,后缘突出超过椎体后缘3mm以内,形态似蛇状24例。

2.4 椎动脉型颈椎病 共32例,占13%。临床表现:头痛14例,头晕12例,耳鸣3例,眼花2例,记忆力下降1例。X线表现:椎间孔狭小18例,变形8例,横贯矢状径<12mm 6例。CT表现: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21例,横突孔变小,分隔11例。MRI表:T1W1像硬膜囊和脊髓前后缘受压、变细,呈竹节状22例。

2.5 食管型颈椎病 共6例,占3%。临床表现:颈部异物感4例,吞咽困难2例。X线表现:项韧带钙化4例,纤维环前缘钙化1例,椎体骨质增生骨坠形成1例。

2.6 混合型颈椎病 共68例,占28%。兼有上述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颈椎病发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变首先开始为椎间盘和小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性。纤维环增厚,软骨变薄破损,椎体边缘骨质修复增生并形成唇样骨刺。失去弹性的椎间盘可以破裂,髓核若突入骨内,形成Schmorl结节,椎体周围韧带也可有增厚和钙质沉着。小关节也有骨质增生和周围韧带增厚钙化。

颈椎病最常受累的部位为 C4~5、C5~6[1],其次为 C3~4、C6~7,常多处受累。颈椎间盘突出,多发于 C5~6及 C6~7,以中央型多见[4]。有研究将颈椎病分为2组:一组为肥大性颈椎病,系由于椎体、钩突或小关节突增生,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及黄韧带肥厚所致,几乎都合并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50岁以上人居多;另一组为椎间盘突出性颈椎病,主要为椎间盘突出所引起,发病年龄较轻。本组椎间盘突出以颈C4~5、C5~6为多,其次为颈C3~4、C6~7椎间盘,本组40岁以下患者多为单纯性突出,多不伴有骨性结构的改变。50岁以上患者常有2~3个椎间盘突出,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通过观察患者的影像检查,发现椎体前后缘及钩椎(Luschka氏)关节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本组中颈椎骨质增生103例,占43%;椎体前缘的骨赘可刺激颈部的食管而产生食道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等症状5例,占2%。

椎动脉外径平均为4mm,左侧较右侧略粗,在椎体两侧。由于椎动脉紧贴钩椎关节,因此,颈椎椎体的病变很容易侵及椎动脉,造成椎动脉走行改变,管壁破坏和阻塞,引起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椎间隙变窄是椎间盘退变的继发改变,本组240例患者中椎间隙变窄者有218例,占91%,故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对椎间盘引起的颈椎病可作定性诊断。本组可观察到纤维环钙化、髓核脱出48例,占20%。髓核脱出为脊髓压迫症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年人,男多于女,以 C5~6处最多见[5]。

颈椎双边征是由于椎体旋转、位置不正、椎体后缘在X线侧位片上无法重叠整齐而引起。关节面硬化是椎体退变的骨性改变。某些颈椎病可出现真空征及裂隙征象,我们认为这些征象是在不同角度上的投影和组织的变性过程中发生,并非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颈椎内外平衡是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外平衡主要是颈部肌群;内平衡主要原因是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颈椎退变时内平衡失调,颈椎生理经线角折,呈阶梯改变;内外平衡失调使得颈椎滑动、失稳、旋转及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变化,从而出现明显症状。本组中有102例失稳性改变,占43%;曲度异常者有312例,占65%,其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征象。

颈椎病诊断一般首选X线平片检查,如平片诊断困难则可选用CT、MRI检查。CT检查能显示颈椎管横断面,了解椎管狭窄情况,明确椎间盘突出与颈椎受压的程度,区别椎体后缘正中、侧隐窝及椎间孔病变,从而确定中央型、偏侧或外侧型、软性或硬性椎间盘突出。CT重建成像能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程度,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包括生理前突加大或减小、颈曲变直、反弓、成角及阶梯状错位等单项或复合变化。颈曲的变化最早反映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等受损伤或受刺激的程度,应视为维持稳定的各种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结果。由于MRI能直接显示脊髓,故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变性或软化,因而是伴有严重神经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的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须行颈椎MRI检查。CT造影检查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有用。起病较急的脊髓病患者需要急诊MRI检查或CT脊髓造影。

1 范金鹏,董焕娥,王朝君,等.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研究.河北医药,2009,31:1350-1351.

2 周文华.颈椎病的临床和X线诊断分析300例.武警医学,2007,18:50.

3 李景学,孙鼎元主编.骨关节X线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96.

4 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3.

5 廉宗澂,贺能树主编.影像诊断学基本功.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7.

猜你喜欢

骨质增生椎动脉椎间盘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抗骨增生片联合骨肽片治疗骨质增生症55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