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2010-04-08黄春刚张国栋刘维田周晋郑建辉常久魁郭金栓
黄春刚 张国栋 刘维田 周晋 郑建辉 常久魁 郭金栓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的抢救,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在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3例中,男94例,女69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62.7岁。入院时血压:140~180/90~100mm Hg(1mm Hg=0.133 kPa)92 例,180~210/110~120mm Hg 50例,>210/120mm Hg 21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3~15分37例,8~12分59例,6~11分41例,3~5分26例。一侧瞳孔散大7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44例,合并冠心病63例,糖尿病27例,吸人性肺炎17例。
1.2 颅脑CT检查 (1)血肿部位:基底节内囊出血73例,丘脑出血37例,外囊出血34例,顶枕叶出血10例,颞顶叶出血9例。血肿破人脑室34例。(2)出血量:20~29ml 28例,30~59ml 76例,60~90ml 55例,>90ml 4例。(3)中线移位:5~10mm 82例,>10mm 23例。
1.3 发病距手术时间 发病6 h内手术87例,>6~24 h 52例,25~72 h 17例,72 h以上7例。
1.4 手术方法 严格按照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标准操作。术前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 Hg以下。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技术即依据CT定位片,避开大血管、静脉窦走行等部位,选择出血量多及接近颅骨最短距离的CT层面,标记头皮穿刺点,测出血肿中心至头皮穿刺点的距离,取骨锥自穿刺点分别锥透头皮及颅骨后,采用12号带针芯脑室外引流管(山东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将引流管尽量置入血肿腔中心,吸除20%~50%血肿后引流,同时用尿激酶2~4万U加入5ml 0.9%氯化钠溶液注入血肿腔,夹闭引流管,1~2 h后开放管腔引流,每隔12~24 h再用同剂量的尿激酶注入,反复进行直到不再引流出血性液体或经CT复查血肿基本消失,一般3~5 d即可拔管。术后患者均经降血压、脱水降颅压治疗,以保证手术后的病情稳定,早期开展康复治疗,防止出现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
1.5 评定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按(ADI)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Ⅱ级:部分恢复或独立生活;Ⅲ级:需要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清醒;V级:植物生存态。
2 结果
本组死亡21例(12.88%),其中9例术后再出血,致脑干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颅内感染死亡,2例并发严重肺内感染死亡;7例术后自动出院,经随访确定死亡。生存142例,Ⅰ级18例,Ⅱ级64例,Ⅲ级42例,Ⅳ级13例,V级5例。
3 讨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对其治疗一直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开颅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随着穿刺技术的进步,微创治疗逐步得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1],手术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2,3]。本组死亡21 例(12.88%),与采用硬通道技术微创治疗脑出血的发起人贾保祥[4]报道的病死率8.44%~20.9%基本相当。微创治疗能及时清除血肿,大大减少形成脑疝的机会。不仅可以降低病死率,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可以尽早尽快地恢复神经功能[5]。而且还具有创伤小,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不受场所限制,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优点,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治疗方法[6],特别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开展。
1 文铁,尹畅.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49-1150.
2 杨松,吴海春,兰杰.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1例临床分析.微创医学,2006,1:183-184.
3 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等.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32:2238-2242.
4 贾保祥.经针穿刺治疗颇内血肿.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04-106.
5 晓玲,贺淑静.微创清除术救治急性重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3:160-161.
6 张洪清,马元富,杨永飞.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