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哮喘家庭治疗1例

2010-04-08孙彩霞钟振环

河北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家庭治疗小女儿

孙彩霞 钟振环

患儿,女,3岁半。半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喘息、气促,无发热、呼吸困难等,曾在某院就诊,经各种检查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治疗,2次/d,病情时有反复,父母欲求更好的治疗,要求进行家庭心理治疗。详细了解患儿家庭情况,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在孩子3岁后也开始帮忙经商,长女15岁,长期住校,次女3岁被送进长托幼儿园,两周后即发生了哮喘。每次发作均需家长接回家中治疗,有时需住院治疗,当父母生意繁忙时,需姐姐帮忙照顾妹妹。

继续给予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同时进行家庭心理治疗。1次/周,90 min/次,固定地点和收费。其父母及姐姐都同意参加家庭治疗,愿意共同面对问题。在家庭治疗的早期,父母和姐姐都认为是小女儿的哮喘病导致家庭生活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它导致大家心情紧张、愤怒,生活在被动中。随着治疗的深入,逐渐显示父亲之所以在大女儿12岁、自己40余岁后,坚持生第二胎,是因为他心里一直企盼自己能有个儿子。待二女儿出生后,他自己一直很悲伤,对小女儿也很失望,他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现实,造成家庭中父亲位置的缺失。姐姐对父母生二胎也很愤怒,妹妹的出生分享了父母的爱,也是让她长期住校的原因。母亲的心情很矛盾、很冲突,既心疼小女儿,又讨好丈夫,但一家人的情感很难向对方表达,遂把愤怒、指责、抱怨指向小女儿。由于年龄原因,小女儿用语言很难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遂通过患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委屈、愤怒,并引起全家人的关注。因此,家庭患病是原因,而孩子患病是结果。至治疗后期,家庭每位成员都能够平和地表达自己的希望和情绪,家庭氛围逐渐温暖,患儿病情逐渐减轻,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讨论 哮喘是一种多种因素诱发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免疫、神经、精神、内分泌、遗传学背景、环境和心理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哮喘已被肯定是心身疾病,常见病因主要有:(1)教养方式:儿童哮喘发作与家长特别是母亲的过分溺爱和保护有关。这类患儿有强烈的乞求他人保护的潜意识和愿望,使得患儿对与母亲的分离特别敏感[1]。有调查得出,母子关系是引起哮喘患儿心理变化的一个最主要因素[2]。由于哮喘发作可以得到母亲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这种关怀和爱护对儿童的症状和愿望起到了暗示和奖励作用,于是哮喘被作为一种内在习得性行为受到强化。(2)罗茂红等[3]〛研究显示夫妻感情不好会增加子女哮喘的危险性。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从而增加发生心身疾病的危险。(3)当患儿某些要求不能满足或受到情绪刺激时,哮喘就可能成为躯体语言作为情绪的一种形式发泄出来,从而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害羞、胆小、社会退缩等[4]。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目前已认识到药物治疗不是治疗哮喘唯一的途径,必须全面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忽视心理行为因素可能是哮喘治疗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5]。

该患儿哮喘的发生是家庭问题的反映。父亲传宗接代思想严重,又忙于生意,父爱在家庭中缺失,母亲在家照顾孩子,缺乏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母亲和孩子之间未形成安全依恋关系,导致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分离创伤急剧突显。孩子被送长托,不能每天回家,产生了强烈被抛弃感和分离焦虑,这种情绪转化为躯体疾病,即形成心身疾病,哮喘只是其中一种,症状成为情绪的一种宣泄形式。患儿生病住院后不能送长托了,这样就得到了亲人的关注和照顾(即“疾病获益”),缓解了分离焦虑,有了安全感。家庭治疗的目的就是指导家庭成员营造一种融洽温馨乐观向上的家庭环境,培养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哮喘的发生。

1 陈利民,徐琳,张美兰,儿童哮喘的心理治疗与保健.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122

2 赵波,张睿.支气管哮喘病因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0.

3 孔灵菲.康健.哮喘与心身疾病.辽宁医学杂志,1999,13:64-65.

4 罗茂红,王栋,来则民.儿童哮喘个性心理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223-226.

4 杨屠,华炳春等.哮喘儿童智力与心理行为问题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71-172.

5 Brown R.Behavioral issues in asthma management.Pediatr Pulmonol,2001,21:26-30.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家庭治疗小女儿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家有小松鼠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马医生的女儿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飞行人员心身疾病的调查
精神疾病家庭治疗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