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2例的情志护理体会
2010-04-08来颖梅
来颖梅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 310007)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症状[1],属中医“经断前后”或“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患者有易怒善哭、悲喜不定、睡眠不安等症状,重者可引发神经官能症,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生活[2]。2008年1月至12月,本院中医妇科对4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在中药治疗同时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年龄45~56岁,平均(45±5)岁;绝经22例,未绝经20例;职工24例,机关干部10例,家庭妇女及农民8例;均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诊断标准[3],病程1~3月10例、4~6月12例、7月~1年 14例、>1年6例。
1.2 中药组方及给药方法 生熟地各12 g,山萸肉10 g,制首乌15 g,生白芍10 g,合欢皮15 g,百合 15 g,知母10 g,葛根30 g,鲁豆衣 15 g,淮小麦30 g,红枣15 g,炙甘草5 g。每日 1剂,每日两煎温服。宜在进食前、后2 h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之物。
1.3 评价方法 根据国际通用改良KI量表评分标准[4],结合本组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围绝经期患者中医评分标准。将临床表现烘热汗出、心烦失眠、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便秘、两目干涩、皮肤瘙痒、二阴干涩症状分别赋予基本分1~4分,每种症状的程度分无、偶有、常有、影响生活与工作,分别赋予0、1、2、3分;症状评分为基本分与程度分的乘积,总分为各症状评分的总和;根据总分缓解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痊愈为总评分下降≥80%、显效为总评分下降50%~79%、有效为总评分下降20%~49%、无效为总评分下降<20%。
1.4 结果 42例患者经中药治疗配合情志护理后,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2%。
2 情志护理
情绪舒畅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一种强大的抗体,情志开朗是人体内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5]。情志护理3月为1疗程,共3疗程。
2.1 心理指导 根据门诊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特点及中医情志护理要求,发放围绝经期综合征健康教育处方,每周电话咨询至少1次,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予相应指导;每月举行座谈会1次,选择性格、文化层次相近的患者组成小组,创造互相交流、宣泄的机会;运用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通过交流使患者认识到围绝经期是女性的一个生理过程,从而解除悲忧情绪。
2.2 情志相胜 中医认为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 、喜胜悲、悲胜怒,“悲忧者,气闭而不行”,“喜则气和态达,营卫通利”。因此,对情绪处于悲忧状态的患者,采用情志相胜的方法,以情胜情,发挥七情正胜效应。通过单独的、推心置腹的交谈,诱导患者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其“邪随泪泄,一哭得舒”,从而使情志过极产生的不利因素得以外泄,保持冷静、心情愉快,建立新的心理平衡。
2.3 移情易性 引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告知进入围绝经期后,情绪易急躁,难以自控,亦生闷气,大发雷霆,可以通过移情易性进行自我调整,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读书赋诗、种花养鸟、奕棋垂钓及外出旅游等,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转移注意力,做到遇事不怒,心情舒畅。
2.4 家属支持 告知患者家属有关围绝经期的常识,使家属了解和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临床表现,关心体贴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3 体 会
3.1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主要在于情志不舒、气郁不伸或受惊骇,以至心伤血虚、心火上亢、阴液不足、五脏气机不和、心神失养,从而导致多种精神失常,是典型的心身疾病。情志护理属中医心理治疗范畴,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使患者认识到围绝经期是一个人从成熟到衰老的转折,是一种自然规律,同时帮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种种感觉是神经-内分泌失调的表现,从而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反复情志异常,可影响肝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太过的病理变化。中药治疗具有补肾养肝、清热泻火、宁心安神的作用,但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除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外,往往尚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变化,如工作变动、亲人病故、本人在社会的责任加重或社会竞争激烈而自己力不从心等有关。所以,在采用中药整体调节的基础上,辅以情志护理,并取得家属的支持,能提高中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5.
[2]张友桂.更年期综合征病人的中医治疗[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76-6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8-83.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3.
[5]候玲.情志与健康[J].中国性科学,2005,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