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治疗梗阻性肾病的护理
2010-04-07徐继红
马 华 徐继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七病区 江苏常州 213003)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5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进行经皮穿刺肾盂造瘘引流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5±7.8)岁;50例中盆腔、腹腔转移性肿瘤48例,妇科肿瘤、直肠癌放疗后9例,输尿管下端结石3例。无尿或少尿7~30天,血肌酐水平450~1250μmol/L,平均(750±123)μmol/L;B超或MR检查双侧肾窦分离2.0~5.5cm。
1.2 方法 采用局麻下B超定位穿刺,穿刺点为腋后线与髂嵴上3cm交界处,针尖对准肾中下极进入肾盂,见尿液溢出,进入交换导丝,最后置入8.5F引流管,外接引流袋。一般引流一侧即可,如果尿量不足、血肌酐下降不明显,可作双侧引流。
2 结果
5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术前血肌酐水平450~1250(750±123)μmol/L,造瘘后尿量明显增加,1~5d内3 000~5 000mL/24h,最多者第1d8500mL,平均(3270 ±750)mL/24h,以后尿量逐步接近正常;3周内血肌酐值下降至85~350(152.6±56.3)μmol/L,3例单侧造瘘后血肌酐下降不明显。双侧造瘘后,肌酐水平明显下降。患者血肌酐在造瘘前后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3周后血肌酐值下降缓慢。所有患者未出现肾周血肿、肾盂损伤等严重并发症,45例造瘘后1~3d内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未作特殊处理。造瘘引流时间30天~3.5个月,期间肾盂感染者3例,继发结石者3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以最佳的方法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了解肾盂造瘘治疗的必要性,解除其心理压力,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术后观察 术后平卧24h以上,防止活动后出血。引流后每天观察尿量及颜色,定期检测血肌酐值,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对于有血块引出的应及时清理,防止导管堵塞致引流不畅。对于长期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定期换药,每2周进行1次肾盂冲洗,防止感染及尿液结晶形成结石。引流管0.5年内置换1次,防止老化。
4 讨论
肾盂造瘘术后主要观察引流后1周尿量、出血情况、血肌酐变化等,术后1~5d属于多尿期,24小时约3 000~5 000mL。本组最多者第1天引流8500mL,多尿期要注意复查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经皮穿刺肾盂造瘘后血肌酐迅速下降,且2周内下降速度最快,以后下降速度减慢。本组50例中45例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引流期间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当有血块或絮状物堵塞导管时应及时清理。对于长期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定期换药,每2周作1次肾盂冲洗,防止感染。本组出现3例肾盂感染,都因窦道感染和长时间不作肾盂冲洗所致。引流管半年内置换1次,防止尿液结晶形成结石及导管老化影响引流效果。
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治疗梗阻性肾病,能使肾功能得到较快的恢复,引流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