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中心消毒隔离技术与感染控制
2010-04-07陈荣,傅慧
陈 荣,傅 慧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院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供应中心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它不仅要保证各类无菌物品的供应,更重要的环节是要做好物品的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从而使无菌物品更好的得到使用。
1 消毒隔离管理和分类
供应中心在消毒隔离管理中,重点环节是控制污染源。必须对使用中的医疗器械、设备物品、处理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防止污染源引起的交叉污染危险。比如,污染区进行器械处理流程时,器械上存在大量的制病微生物和病人血液、体液,在这个阶段的工作流程中,导致感染的危险程度较大,其危险因素来自污染器械。因此,消毒隔离措施的重点在于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加强环境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污染扩散,避免造成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又如,经过灭菌后的物品在洁净区进行储存时,污染危险因素主要来自工作人员和环境,消毒隔离措施重点是防止人、环境对无菌物品质量影响。
为了降低污染源扩散的危险,供应中心必须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分类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将各阶段工作流程中接触的物品和区域环境划分三类,即污染、清洁、无菌。
消毒隔离分类管理中,污染物品处理过程是管理的重点环节。清洁区中器械包装区域管理同样非常重要,经过清洗消毒的器械在包装前处在裸露的状态,直接受到操作人员的手、台面、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阶段的消毒隔离管理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建立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另外,清洁区域的范围比较大,包含操作区域和库房、生产辅助及办公生活区域,其中操作区域的清洁物品制备区、准备灭菌物品的暂存区、无菌物品领物区的消毒管理级别要高于其他清洁区域。
2 感染控制与管理
同样,在做好消毒隔离的同时,对感染控制的有效管理,才会更好地加强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从而提高医疗安全,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2.1 健全制度,加强感染知识培训:由医院感染科、护理部、供应中心护士长组成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形成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
2.2 供应中心环境的管理:首先建立合理的布局,包括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之间有物理屏障;入口和出口都各自独立;根据建筑布局强制实现物品、人员的单项流动;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其次保持无菌间的环境清洁,它的主要功能是消毒物品存、发放的场所,物品存、发过程要严防污染。然后加强污染区域的管理,主要对现存问题,落实管理对策,依章依法管理,并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自觉规范,才能真正把好供应室污染区的工作源头,从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
2.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发放工作:工作人员进入无菌间要穿隔离衣,换专用拖鞋、戴帽子、口罩并注意洗手。严格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无菌间。消毒物品贮存时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根据物品的分类放置,整齐有序排列。针对无菌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均确保无误后方可发放。交换物品实行下取下送,洁污分开,专车专用,减少污染环节和差错发生。从而确立物品的隔离和感染的控制。
供应中心的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供应中心合理设计与布局,各种物品的消毒隔离与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为此,要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系统和管理对象,实施科学化管理,确保供应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