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课堂教育目标的实现

2010-04-07岁有生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课程

岁有生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试论大学课堂教育目标的实现

岁有生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做到“教”和“育”的完美结合。大学课堂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四种途径: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利用讲课艺术和挖掘课程的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靠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大学课堂;教育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设计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而言,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做到“教”和“育”的完美结合。因此,大学课堂的教育目标,应涵盖以下几点: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得益于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建构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其最主要的环节包括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做到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丰富的知识,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知识,又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系统的了解。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基础知识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因此,教师也应当让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同时,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社会生活,使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学校教学的更大价值,使学校教学更具生命力。

在选择好教学内容之后,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各门学科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内容。大体而言,应当包含如下原则[1]。

一是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的原则。如果学习是以掌握概念为主的,则应将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放在中心地位。根据这个特点,应先陈述学科中最一般最概括的观点,然后就具体内容和特殊要点不断进行分化。一般来说,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出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整体更容易些。从一般命题或概念入手,往往能在极其多样的学习情境中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提供固定点。

二是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如果学习的内容在概括程度上高于学习者原有的概念,或要学习的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不能产生从属关系时,就应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较简单的先决技能到复杂技能的序列,排成一个有层次或有关联的系统,使前一部分学习为后一部分的学习提供基础,成为后续学习的认知固定点。

三是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序列的原则。如果学习的内容是现行的,可以通过向前的、进化的、按年代发展或从起源出发的方法来编排。这样的组织方式与研究的社会现象、自然规律的现象和客观事务本身发展的顺序相一致,符合事物本身前进发展的规律,能使学习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发展有比较完全的认识。

四是横向联系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时,不仅要注意概念纵向发展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从横向方面加强联系和协调衔接,以促进学习者融会贯通地去学习。

二、利用讲课艺术和挖掘课程的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而言,每一门课程都蕴含巨大的价值。如果一门课程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话,学生可能会穷其一生致力于该学科。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和挖掘课程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有可能产生进一步探求学科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深度挖掘课程的兴奋点,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捷径。

挖掘课程兴奋点是将课程与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寻找学生的兴趣和认同点。一是将热点问题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有针对性地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来补充教学内容,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将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大学生往往容易对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实用心理,捕捉住绝大多数学生心理上、思想上的兴奋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益处,从而自觉实现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除了挖掘课程的兴奋点之外,教师的讲课艺术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当大。教师的讲课艺术当然是靠教师的基本功,但是合理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其中,情境教学便是激发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教学角度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心理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伴随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形成的。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学生的认识潜力,形成自觉学习、有效学习和乐于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依靠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指个体以一种探究的态度发现或创造出相对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而言的新知识和新事物、新方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主动积极的创新精神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靠创新教育。

首先,确立创造性教育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创新是少数精英才具备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由此否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过程,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一些特殊活动(如小创造活动、兴趣小组等)中进行。实际上,课外活动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

其次,创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的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这并不意味着他把错误看作无关紧要,而是说他会把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结论的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容忍,应以正激励为主,形成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在给学生提供创新性氛围时,要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在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已的步调活动,如果学生愿意的话,要让学生自已开动脑筋想办法。

再次,给学生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给学生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上课时不要把现存的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而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具体而言,就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适当减少讲授时间,相对增加学生质疑讨论时间,增加学生独立实验、查找资料来验证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接受挑战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最后,注意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深入探讨,让学生通过自已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已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

四、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塑造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基本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一些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倾向日渐见长,忽视了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主要表现就是功利主义。对于个人而言,是大学生的虚荣心理和享乐思想在作祟,表现为过分追求外表的修饰,而不注重内心灵魂的塑造;不努力读书,相反却醉心于网络之中,以谈恋爱为能事等等。而这一切即以物质为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难以遏制的物欲。对于社会因素而言,便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不再被说成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今日社会的重头戏,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正是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错位。

鉴于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重塑。当今,大学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课堂环节主要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但其形式过于单一。要想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拓展有效途径,深入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际上,任何课程都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因为一定的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隐含在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如人文方面的课程,从总体上来讲,都是对文化进行阐释,都可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历史观等等教育;自然科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可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科学成就和奋斗精神,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

由上所述,为了实现大学课堂教育的目的,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利用讲课艺术和挖掘课程的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靠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塑造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张连平.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9,(18).

Abstract:In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in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teach knowledge to students,but al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ability and quality,so as to integrate teaching with culture perfectly.To achieve goals of classroom education in university,teachers should do as follows:First,selecting and organ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systems of students;second,using lecture art and exploring excitement of cours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thirdly,relying on training innovation to educate students’innovative capability;fourthly,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various courses to shape students’values.

Key words:Classrooms in the universites;Achievement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Desig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n Achievement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Universities

SUI You-sheng

(Shangqiu Nomal College,Shangqiu 476000,China)

G640

A

1008—4444(2010)03—0145—03

2010-04-08

岁有生(1974—),男,河南镇平人,商丘师范学院经管系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