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2010-04-07周玉梅徐文武

关键词:古城墙荆州古城

周玉梅,徐文武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试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周玉梅,徐文武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点十分鲜明。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底蕴深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档次高、地面遗存少等特点。在开发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要重视挖掘已灭失但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利用与保护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特点;利用

荆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所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内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价值高。在环荆州的周边城市旅游兴起的背景下,结合荆州的实际情况和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发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对发展荆州文化旅游,实现荆州“旅游强市”与“工业兴市”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历史文化资源是祖先劳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珍贵产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积累[1](P2)。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资源。而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就是以古城为主体包括其附近地区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相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历史底蕴深厚,连绵不断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产生的年代早、历史底蕴深厚。荆州城的古城墙,如果从春秋时期楚成王在现在荆州古城范围内建离宫——渚宫算起,荆州城的建城历史至今已有2 6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关羽筑荆州城算起,荆州古城有1 800年的历史。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 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惟一古城垣。同时,古城中也富含许多历史久远且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如门楼文化里的“息壤”,是上古尧舜时期用来抵挡洪水的一块石头,在当时洪涝旱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世所称道并袭用。《山海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瀚而不息。于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滔水。”又如始建于东汉的望沙楼,因“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登楼赋》而得名,与黄鹤楼、岳阳楼、晴川阁并称为“楚国四大名楼”。也是楚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连绵不断。不同时期根据统治和管理的需要,地方管理机构或当地居民在以古城墙为纽带的周边地区创造了不同的历史景观。从先秦景观中的宋玉宅、息壤、渚宫到汉代景观中的万胜门、绛帐台、掷甲山、洗马池,再到晋朝景观中的承天寺、曲江楼、熙春台。南朝景观中出现的栖霞楼、雍门、画扇峰、湘东苑、万胜门。唐朝景观中的雄楚楼、玄妙观、开元观、铁女寺、襄阳楼、高丽坊、三公庙。五代景观中的望沙楼、紫云庵、高氏井、读书堂、江汉楼。宋代景观中出现的博古堂、万卷楼、东山书院、天庆观、紫霞观。元代景观里的三皇庙、绿花亭、九老仙都宫。明朝景观中的纯忠堂、阳春书院、龙山书院、护国庵、景元阁。清代景观中的望江楼、望阙楼、荆台书院、渚宫亭、柳门、马神庙、拱极楼。可以看出,从先秦到清朝,每一朝代都有自已独特的历史景观,具有突出的时间顺接性、不曾间断。

(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以古城为主体,分布广泛。古城四周原有六座城门,即大东门(寅宾门)、小东门(公安门)、南门(南纪门)、西门(安澜门)、大北门(拱极门)和小北门(远安门),原来每座城门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现在只有大北门和大东门有城楼,其他城楼均已毁。除小东门外,每座城门均有配套的桥梁跨过护城河,便于车马行人通行。小东门没有桥梁道路,而设有码头的“水门”。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现在又开辟了新东门、新南门和新北门三座新门。所以,如今的荆州城共有城门九座。其中东门上现有寅宾楼,北门故有柳门,城东南隅故有望沙楼。此外,在古城内部的东、南、西、北、中等方位还广泛分布着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如城东分布有碑苑、张居正故居、张居正墓、纯中堂、龙山书院等。城南分布有息壤、雍门、绛帐台、天主教堂等。城西分布着铁女寺、玄妙观、开元观、三公庙、关羽祠、关帝庙、掷甲山等。城北分布有得胜桥、得胜街,城中分布的湘东苑、紫云庵、荆州博物馆、三国公园等。此外在城中及城内其他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数处历史景观。如城东北的洗马池、城东门外的屈原像、城西南的渚宫亭,还有环绕整个荆州城的护城河风光。

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根据对资料的整理和收集知道,单有文字和遗迹考究的古城文化资源就存在53个。排除无从考证和被密集建筑占据的资源,加上碑苑、博物馆、古城墙、护城河、关帝庙、关羽祠可待开发的资源共有28处。

(三)档次高,意义大

荆州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在古代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自三国关羽筑城到今天,荆州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所辖地区又尽为富庶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南方的重镇,历朝统治者都在此设置行政或军事机构,历史上关羽、殷仲堪、萧绎、岑参、段文昌、岳飞、张居正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曾在此生活或为官驻守。悠久的历史,加上繁荣富庶的地方经济,江汉平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与诗文。荆州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历经2 000多年的沧桑,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古城墙最早的砖墙城墙,是我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以砖墙为主、土垣为辅的惟一的古城墙[2](P10)。三国时期关羽始筑荆州城,现存城墙基本上保持了宋时期的格局,其保存之完好,为我国南方所仅有,人们因而誉之为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3](P152)。荆州古城墙2003年被评为“4A”级景区。

(四)从保存上看,地面遗存少

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人为的毁坏,加上自然气候的腐蚀以及开发不当或保护不力等原因,导致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呈现资源灭失多、遗存少的现状。从整合的文献资料来看,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至少有53个,而由于建筑占据等原因现仅存28处景观。如晋朝景观中的承天寺,始建于东晋,为永和年间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的帐前主薄罗含的故宅。据民国荆州地图看,在今天天主教堂之左侧,《江陵志余》上记载“在城东,晋罗含廨舍也。……宣和中,蔡京禁世俗用天字,改承天为能仁,故一名为能仁寺。内有古舍利七,唐画罗汉十六尊,大铁镬一”。五代十国时期,又建立弥勒瑞像和僧伽妙应塔。后来历经战乱、时间侵蚀,现已销毁殆尽。同时,还有像洗马池、紫云庵、辽简王庙等许多历史文化意义重大的历史资源也因历史原因或保护不力,破坏严重,均已在地面上消失。

二、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

目前,荆州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破坏严重、开发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配套的服务设施、交通拥挤、管理不善、旅游资源结构单一等不利的现状。因而,在开发、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应注意几下几点。

(一)重视挖掘已灭失但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底蕴深厚是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大特点,而地面遗存少又是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大现状。旅游资源是否具有吸引向性,也是衡量一举物或现象能否为旅游资源的首要指标[4](P13)。而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素以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所以在开发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应重点挖掘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资源,以进一步凸显荆州旅游景点独特的文化价值。根据目前荆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存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荆州古城旅游资源利用中,应该重点恢复与重建的文化资源有曲江楼、望沙楼、息壤、画扇峰等。

(二)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以市场导向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要适应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还应把握市场的各种形成要素,认清现实的基本需求,了解长期的发展方向,预测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用一种动态、连续、长期的发展战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4](P295)。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如古城墙、博物馆、三国文化等具有历史底蕴深厚、档次高、意义大的优势,在发展荆州文化旅游和旅游产业上,必须以市场的各种形成要素为立足点,使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现存的问题,结合市场的各种形成要素,我们建议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改善历史文化资源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加快荆州古城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卫生餐饮、旅游标志和商品购物等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古城格局,准确定位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制定出合理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旅游观光消费;积极推行“工业兴市”和“旅游兴市”战略,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荆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利用与保护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开发也是一种保护,一种抢救,甚至是一种更积极的保护、抢救[5]。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改善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地面遗存少的现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要坚持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避免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文物古迹,一旦遭到破坏,旅游资源乃至该区域的旅游业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开发过程中,要将保护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切实加强保护措施,通过开发有力地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保护的成果又会使旅游资源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良好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了古城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加强对游客及旅游地居民的教育,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自觉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环境保护的规章及惩罚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制止破坏旅游环境行为的发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旅游超载。旅游超载是污染旅游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通过调整门票价格或采取相应的市场策略来引导游客的数量和流向,有效地控制游客的旅行方式,从而减轻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压力;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以实现减少交通拥挤、减少噪声污染、合理分流的功效。如在一些交通拥挤的路段禁止大型机动车辆通行等;在旅游区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统,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技术,使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垃圾能迅速地得以处理。通过实施以上资源保护措施,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使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实现旅游资源利用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谢本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

[2]徐正钧.古城荆州[M].香港:香港银河出版社,2004.

[3]湖北省荆州地区地名办公室编写组等.荆州揽要[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5]王治涛.试论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开发[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Abstract:Jingzhou,a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of China first declared by the State Council,has its abund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harp features.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ancient city are characterized,by a long history,a widespread distribution,diverse types,upper-scale so on.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missing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urn to the market,for the direction of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create a good tourist environment.

Key words:Jingzhou ancient city;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Features;Utilization

(责任编辑:刘 明)

On Features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Jingzhou Ancient City

ZHOU Yu-mei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G112

A

1008—4444(2010)03—0091—03

2010-04-21

2009年长江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批准号:091048912)。

周玉梅(1984—),女,湖北天门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徐文武(1964—),男,湖北洪湖人,长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古城墙荆州古城
良渚古城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浅析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及保护原则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安居古城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