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姆随笔和《雅舍小品》
2010-04-07周艳芳
周艳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兰姆随笔和《雅舍小品》
周艳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雅舍小品》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但通过对外来艺术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雅舍小品》纳“外援”为“内涵”,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化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自我表现精神、文体风格和幽默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雅舍小品》和兰姆随笔之间相同而又不同的特点,厘清了《雅舍小品》和兰姆随笔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揭晓了《雅舍小品》成功应用“拿来主义”的经典启示。
《雅舍小品》;兰姆随笔;自我表现;文体风格;幽默
梁实秋先生创作的《雅舍小品》始于20世纪40年代,绵延近半个世纪,影响深远,《雅舍小品》也成为梁实秋及其文章的一个代名词。《雅舍小品》的创作受到了兰姆随笔的很大影响。但通读《雅舍小品》,作者以小喻大,取身边琐事,在文白相济、古朴雅致且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虽纳外来影响为己用,但却达到了浑然一体,不辨痕迹的化境。文章将通过研究《雅舍小品》对兰姆随笔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两者相同而又不同的特点,以此来探索和总结《雅舍小品》虽采用“拿来主义”、“洋为中用”,但却融会贯通,并最终达到浑然一体的经验。
一、兰姆随笔和《雅舍小品》的创作特点
(一)兰姆随笔的创作特点
英国Essay,通译为随笔,是始创于法国蒙田而发达于英国的一种散文体裁[1](P94)。英国随笔有很多杰出代表,比如公认的随笔大师查尔斯·兰姆。兰姆最著名的作品是两集的《伊利亚随笔集》和《伊利亚随笔续集》。除此之外,在《伊利亚娜》和《查理斯·兰姆和玛丽·兰姆著作》两个集子中还收录了兰姆创作的一些随笔,因此兰姆随笔共有103篇。兰姆随笔以其“独特的观察点”、“表现自我的个人文体”、“家常絮语的闲话风”和“含泪微笑的幽默味”而闻名于世[2](P94)。
兰姆的“独特的观察点”来源于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兰姆做小职员以谋生,爱情和家庭都多遭变故,可谓命运多舛,但是他有一种“执着人生,看清人生然后抱着人生接吻的精神”[3](P126)。以此为出发点,在观察日常生活和对待身边事物时,他永远都感到快乐,总会从琐碎中发掘出有趣的东西。通过随笔,兰姆用文字为自己描摹出了一幅逼真的“画像”;“家常絮语的闲话风”,“闲话风”是随笔的显著特点。兰姆写作随笔,更像是与友人笔谈。他旁征博引,任意闲谈,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纵笔驰骋,但所涉内容无不自然贴切、引人入胜;“含泪微笑的幽默味”,兰姆随笔的魅力之一为无所不在的幽默。兰姆饱尝生活的磨难,但惨淡生活和艰辛人生的痛苦被他以调侃和诙谐的方式巧妙化解,甚至变成有趣的谈资。眼泪变为微笑,幽默的滋味更加深厚,耐人寻味。正因为上述特点,一百年来,兰姆随笔一直被公认为英国随笔的典范。
(二)《雅舍小品》的创作特点
《雅舍小品》共109篇,分为四集,虽然创作过程跨越半个多世纪,但是《雅舍小品》的精神格调却始终如一。《雅舍小品》的特征可以用“闲、随、杂、散、曲”来概括[4](P43)。
以“闲”为代表的“闲适性”是《雅舍小品》的基础和灵魂。作者以一种出世的超脱心态,透视身边的凡人尘事,一事悟一理,围炉闲聊般地娓娓道与读者。不仅描摹出普遍而又深刻的人性,还带领读者以观赏的心情去品味人生的杂陈百味。“随”,《雅舍小品》的内容多是日常琐事,但作者信笔所至,人生百态,跃然纸上,如行云流水,并无定质。“杂”,《雅舍小品》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内容的“杂”和行文的“杂”上,只需翻开《雅舍小品》的目录,便可发现严肃如人生,琐碎如“送礼”,无不包含其中。看似东拉西扯,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包含其中。行文时,作者旁征博引、游刃中西、古今无阻。“散”,“闲人”随意杂谈的文章必然是散淡的,《雅舍小品》“悠远、深沉”,常在“不经意中谈出深刻的哲理,具有一种炉火纯青的散淡美”[4](P44)。“曲”,《雅舍小品》摹写人性百态,行文随意、散淡,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纳于笔下,但作者并非信笔涂鸦,而是浅中有深、平中见奇。
二、《雅舍小品》对兰姆随笔的继承和发展
梁实秋先生学贯中西,但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他的深厚底蕴才是构建他独特文化眼光和文化框架的坚实基础。虽然《雅舍小品》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但在汲取外来文化滋养时,梁实秋先生通过自己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框架对其进行了审慎地过滤和选择[5]。《雅舍小品》对兰姆随笔有甄别的“拿来主义”主要体现在自我变现精神、文体风格和幽默的特点三个方面。但即使是在这三个方面,《雅舍小品》也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屏幕过滤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继承中形成了相同但又有所不同的特性。
(一)自我表现精神
英国随笔引起中国现代散文家和读者普遍关注的首先便是它那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比其他散文样式更自由、更直接、更充分的自我表现精神[1](P96)。兰姆随笔对《雅舍小品》最突出的影响也体现在自我个性的突出表现。兰姆随笔中不讨论重大主题,也不承担“文以载道”或“启蒙大众”的使命。其笔下描述的只是普通的个人世界、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及平常人的心情和感受。目的只在“描出自己的肖像,让你熟悉他这么一个人”[6](P329)。但兰姆有涉笔成趣和点泥成金的本领,不仅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了解到一个真诚的兰姆,还让读者深深感染到他对惨淡人生的执著和热情。同样,梁实秋本人论述写作《雅舍小品》的缘由便为“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7](P663)。在行文中,《雅舍小品》往往只是一事述一理。平凡如《孩子》、《老人》、《男人》、《女人》,琐碎如《请客》、《送礼》都可以作为一个着眼点。作者从容漫谈,自然而又机智地通过琐碎的事情将读者引领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领会作者阐发的幽微事理。
虽然在充分表现自我方面,《雅舍小品》师承兰姆随笔,但具体的表现方式却大相径庭。兰姆随笔的情怀表达是奔放的,兰姆率真而又谐趣,对待读者的态度是“个性必露,披肝沥胆”[8](P9)。但《雅舍小品》中梁实秋的自我表现和情感宣泄是节制的。因为梁实秋深信文学应“节制”,他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开扩,而在于集中;不在于放纵,而在于节制。”[9](P164)所以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不会将情感热烈地宣泄出来,而是适当地表现,甚至吝啬到只是流露,或将情感深藏在一片看似无关的文字中,或用一笔点明,随后戛然收笔,达到了言在意外、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文体风格
在文体风格方面,英国随笔是以兰姆为代表的“絮语风”风格为正宗,“不拘形式(informal)、家常絮语、轻松活泼、亲切自然”[1](P101)。兰姆“个性毕露,披肝沥胆”,他拉着读者,谈自己的一切,“说到哪里算哪里”[8](P9)。但这种“絮语风”却是梁实秋要扬弃的。《雅舍小品》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简洁。究其源头,中国历代文人都追求文体的简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梁实秋也将这一特点作为追求的目标,他在《论散文》中,便提出“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一义而已”[9](P173)。
为达到文章的简洁,梁实秋首先做到的是取材内容的“集中”[4](P35)。《雅舍小品》取材于可以反映出“普遍的”、“永久的”人性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一篇文章只聚焦于人性的一个侧面,阐明一个简单而又普遍的道理,点到即止。同时,梁实秋继承古代散文的优秀传统,推崇文章要“简短”。除此之外,《雅舍小品》行文时“文白相济”的特点也确保了“简洁”这一特点。文言文硬朗峭拔、言约意深且音韵和谐。《雅舍小品》的语言充分吸收了文言文的特点,避免了白话拖沓的毛病,具有言简意赅且抑扬顿挫的古典美。文中白话,以北京方言流畅明白的结构为主,避免了文言的晦涩,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和意蕴。雅舍小品“文白相济、言简意丰”的语言风格也形成了雅舍小品文体隽永、淡中有味的独特风格。
(三)幽默的特点
兰姆随笔表现出的普遍而浓厚的“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对《雅舍小品》也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为幽默已经成为《雅舍小品》的标志之一,评论家对雅舍小品的幽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雅舍小品》的幽默很得兰姆式幽默的真谛。兰姆的幽默是一种“含泪的微笑”[8](P10),是兰姆凭以度过多灾多难生活的好帮手。对生活的幽默态度,使得兰姆拥有宽阔的胸怀,可以有一个“特别观察点”,所以“可给普通人许多愁闷的事情,他随随便便地不当作一回事地过去了”[3](P130)。同样,梁实秋从年轻时也有“兼济天下”的宏愿,但政治现实让他非常失望,人过中年,偏又远离故土,避居台湾。这对于深得中国文化传统滋养,热爱故国家园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幽默自然也成为梁实秋排解这种痛苦的良方。
幽默是《雅舍小品》魅力长存的法宝,幽默也帮助作者充分“达意”。《雅舍小品》虽然不再像中国古代散文以“文以载道”为己任,但受到古代散文的影响,雅舍小品同样会向读者讲出普遍但重要的道理,只不过讲理的方式假以幽默,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心情下,读至某处会心一笑之后,便很容易接纳作者的建议了。
三、《雅舍小品》对兰姆随笔继承和发展的启示
《雅舍小品》受兰姆随笔的影响,放下了中国古代散文历来“文以载道”的架子和庄严矜持的态度,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着眼,和读者随意闲聊,表现出作者完全的自我。但和热情表现自我的兰姆不同,深受中国古代散文影响的梁实秋的自我表现是节制而适度的。在文体风格方面,《雅舍小品》面对的是中国读者,因此梁实秋在行文中摒弃拗口的欧腔欧调,而采用文白相济的文字,使得《雅舍小品》具备了浓郁的“古典美”。而在幽默的特点方面,《雅舍小品》深受兰姆的影响,含泪的幽默让《雅舍小品》的韵味更为深长,清淡的文字背后是悠长的情思,供读者玩味。
《雅舍小品》在吸收兰姆随笔的营养时,着眼点不在于具体的形式,而是兰姆随笔的艺术精髓,也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点:即宽容的处世态度、个性艺术、自由精神、闲话文体和幽默风趣等思想艺术滋养[2](P43)。行文中,《雅舍小品》虽然也是中西无阻,但梁实秋先生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他在此框架中,将兰姆随笔的艺术精华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素养和创造能力”[2](P43),才得以创作出风格独特以“闲、随、杂、散、曲”为特征的《雅舍小品》,为后来者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经典的启示”[2](P43)。
[1]汪文顶.英国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J].文学评论,1987,(4).
[2]黄遥.兰姆随笔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3]梁遇春.查理斯·兰姆评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4]薛进.论梁实秋及其《雅舍艺术》[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5]乐黛云.差别与对话[J].中国比较文学,2008,(1).
[6]沃尔特·佩特,查尔斯·兰姆.伊利亚随笔选[M].刘炳善,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梁实秋.梁实秋文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8]刘炳善.兰姆及其《伊利亚随笔》译序.伊利亚随笔选[M].刘炳善,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徐静波.梁实秋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Abstract:“Yashe Essays”,famous and successfu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modern prose,received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from essays by Lamb,an English master of essays.However,through digestion and transformation,“Yashe Essays”have internalized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Lamb’s essays and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expressing of individualistic spirit,writing style and humorous wit have been probed into to distinguish the relations of in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Yashe Essays and Lamb’s essays,and to find the answer on how Yashe essay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he“Borrowing”strategy.
Key words:Yashe Essays;Lamb’s essays;Express of individualism spirit;Writing style;Humorous wit
(责任编辑:刘 明)
Lamb’s Essays and Yashe Essays
ZHOU Yan-fa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I207
A
1008—4444(2010)03—0062—03
2010-04-01
周艳芳(1978—),女,河南济源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