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转变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机制

2010-04-07樊万选唐海峰林风霞

关键词:河南经济发展

樊万选,唐海峰,林风霞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加快转变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机制

樊万选,唐海峰,林风霞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河南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与其他省区相比,河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为紧迫,面临的制约因素更为复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更需要创新。河南要尽快在调整、创新、开放、融合、约束、舍弃和完善等方面展开工作。

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思路;机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发展道路的拓展,对促进河南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会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增长成果的共享性,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河南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认识较深,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来说可以总结为:“醒的早,起的晚;说的多,做的少”,从“求实、求效”的角度来看是“实质进展不快,实际效果不好,实有效益不高”。那么在中央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更甚于增长速度、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下,河南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做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2010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人大年度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上强调,河南要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兼顾当前长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1]。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充分认识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一是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仍然偏低。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持续增长,河南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而不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内涵扩展来实现[2]。同时,伴随河南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中投资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减弱。

二是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大。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运作不断加剧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与环境矛盾,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强化。资源供给日益紧张,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标仍然偏高,完成节能降耗和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创新要素水平偏低。河南工业核心技术少,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是在机械地效仿,因此,河南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创新要素水平依然偏低。

四是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河南经济的增长方式正在向积极方面转变,这是一种转变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集约特征都比较明显。由于河南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传统产业升级压力大,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多年运行的惯性力量十分强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无疑是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经济改革。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科学地创新发展思路

河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新思路、新观念,必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保增长与促调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发展和稳定需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另一方面,也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动真的、来实的,为长远创造条件,赢得今后发展的主动权。目前处于后危机时期、“十二五”规划准备期和河南加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竞争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河南必须在新形势下对以往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彻底梳理,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自身优势,更新观念,明确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即“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务求扎实,务求高效,务求持续”,要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区域特点、产业状况出发,发掘比较优势,明确定位,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长远,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河南放眼世界、面对未来的重要抉择

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更深层次却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要赢得经济发展主动权,增强发展动力,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河南实际,突出河南特色

努力实现由注重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注重资源优势发挥向培育市场竞争经济优势转变,由注重工业带动向注重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科学地选择发展路径

(一)调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结构、收入结构、人口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环境质量、生活品质。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第一,应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提升产品市场服务水平;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中期设计、融资和后期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促进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第二,要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第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高成长性关联产业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发挥自身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产业开发。要增强抢抓机遇的敏感性,想方设法进入高成长性领域开发、生产,使产业发展始终紧盯今后一个时期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大、高速成长的产业领域。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要重视就业结构改善,有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

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低成本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把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是有后劲和可持续的。第一,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力争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二,要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在能源电力领域,加快新型能源电力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水处理技术、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工程设计、改造和安装;在煤化工领域,加强煤炭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第三,要注重突破资源节约和环保方面的技术“瓶颈”。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的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资源高效勘查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和重大节能项目建设、重大技能技术示范。第四,要切实加强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高技术产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高技术创新、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以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人才。

(三)开放——扩大各种形式的对内对外合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要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发,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集约配置。其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各类企业都要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把促进企业发展、谋取利益最大化作为推进企业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推进各类企业优化重组。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加快大中型国有企业参与、央企和其他优势企业重组,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支持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发展水平。其三,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面向全球、全国资本市场,争取有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其四,多方构建合作网络。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关系,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在互补和共赢的基础上,同国内外省市、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网络。

(四)融合——促进三次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更高阶段

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未来制造业生产的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服务产品,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将由以制造业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第一,要制订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出台促进第二、三产业融合政策,引导工业企业从生产领域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领域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二,重点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积极推动大制造商向集成商和总承包商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第三,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工程和程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深度。

(五)约束——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同时也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第一,要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要制订专项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第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第三,完善区域性节能减排政策,探索差异化的规费征收办法,使收费标准更加科学,规范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第四,加强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用支付购买服务的方式强化节能减排的监测、执法力度。第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开展资源节约和“三废”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探索节能减排的不同模式,并逐步推广。

(六)舍弃——淘汰“三高一低”企业和行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保障

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适当“舍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要实现的速度也是讲求经济效益的速度,是有发展后劲的速度。首先,要勇于舍弃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严格市场准入,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明令淘汰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强制关停不达标排放企业。其次,要勇于舍弃落后工艺及其设备。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源头,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引导企业关停并转产。再次,要勇于舍弃一些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招商引资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选择性,高起点、高水平地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科学地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灵活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富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

一要发挥政策约束作用。政策的引导和约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手段。要落实项目、规划、决策的环境评价和能源资源消耗审计制度,完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以及安全、质量、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对高技术、绿色环保项目,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形式予以倾斜;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则实行抬高准入门槛。

二要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统计指标考评体系,把节能降耗减排、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等指标,作为统计考评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做好统计数据和业绩的核查,加大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行为的惩处力度,让弄虚作假者承担的责任比完不成目标者承担的责任更大。

三要改进干部评价机制。改进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干部选拔机制;强化干部工作导向,建立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把适应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要求作为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四要强化优秀人才支撑。实施教育优先和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用人制度,着力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团队、技术创新团队和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中部地区人才聚集高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诚信河南”建设,强化政府信用意识,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和诚信评估体系,健全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讲诚实、重信誉、守承诺的诚信环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阳光行政”。认真落实首席服务官、企业事项代理服务和首问负责制、现时办结制以及失职追究制等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六要营造深厚文化氛围。用文化凝聚人心和力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弘扬优秀商业文化传统,积极吸取外部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培育和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豫商文化”,引导企业依靠文化建设营造人才受尊重、价值能体现、企业得发展的良好氛围。

[1]梁新慧.胡锦涛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四个大力”寄语河南[N].东方今报,2010-03-11.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推进河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与对策[J].学习论坛,2007,(2).

[3]龚绍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和谐增长[EB/OL].http://www.hnass.com.cn/html/Dir/2007/06/26/00/16/63.htm,2007-06-26.

[4]徐光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思考[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2007.

[5]张占仓.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诚信河南[EB/OL].http://www.ha.xinhuanet.com/add/wyzt/2005-09/30/content_5249580.htm,2005-09-30.

Abstract: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s the objective and key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thoroughl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and also is a guarantee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Henan’s economy.Compared with other provinces,Henan must confront more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Henan should do more work on adjustment,innovation,opening,fusion,constraint,aband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Innov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Thread;Mechanism

(责任编辑:王 晶)

A Study on the Thread and Mechanism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Hen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FAN Wan-xuan,TANG Hai-feng,LIN Feng-xia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China)

F2

A

1008—4444(2010)03—0029—04

2010-04-10

樊万选(1954—),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河南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