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法律英语的翻译
2010-04-07朱敏冠
朱敏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法律英语的翻译
朱敏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精简的法律语言有助于提高法律文书的执行效率,将语用学中的经济原则引入法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在准确的基础之上,依据法律英语独特的语言特征,探讨了使翻译文本经济简明化的技巧:慎用冗长的词语,慎用多义词或近义词,慎用复杂的长句,慎用被动语态,使用省略结构,使用平行措词结构。
经济原则;法律英语;翻译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法律英语是一种文体变体(style),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语域变体(register), 按照法律界人士的话来说是一种行业语(professional jargon), 它是特殊用途英语之一。法律英语因为其研究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已经受到各国法学界,尤其是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中国加入WTO后,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中国法制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随着依法治国观念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而法律制度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涉外案件层出不穷,涉及到的英文版法律文件不计其数,法律英语翻译所承担的功能更加重要,法律英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一 法律英语翻译概述
关于法律英语翻译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法律语言研究权威梅林可夫(Mellinkoff) 和加州大学的大卫(David)
教授及中国法律翻译界的权威人士陈忠诚先生。在西方,法律英语翻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71年《埃及—赫梯和平条约》(Egyptian-HittitePeace Treaty),早期的法律翻译与《圣经》的翻译相关,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较大。之后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法律英语翻译有一系列的发展与变化。参考Susuan Sarcevic的相关论述,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严格的直译,直译,适度的直译,接近于习语翻译,习语翻译,混合翻译[1]。在中国,与法律英语翻译的研究更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概述我国法律英语翻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二是对专有法律术语的翻译展开探讨与争议,如关于“法律英语”这个法律术语本身和“律师”及“法人”等专业术语的翻译。三是针对单行法规的翻译指出一些需修订完善的地方,如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相关条款的翻译,有的学者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四是结合翻译的相关理论对法律英语翻译的性质和方法等进行探讨,如结合WTO文本谈翻译的可行性。五是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来讨论具体法律文件如涉外经济合同、涉外公证书等的翻译。这些探讨已经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法律英语翻译研究的深入。但鲜有学者将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引入法律英语翻译的世界里。
二 从经济学视角研究法律英语翻译的可行性
(一)法律英语翻译与经济都是人类的活动,都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效益原则
尽管J.C卡特福德、巴尔胡达罗夫、E.A奈达、沃尔夫拉姆·威尔斯和吕俊等人给翻译下了不同的定义,但从中可以分析得出,翻译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法律英语翻译作为其中一个特殊领域的翻译,与人类活动也密不可分。而且法律英语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投资买卖行为,在翻译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存在一个默示的合同关系,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成本和效益原则。
(二)经济因素对于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英语翻译及其研究有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因素为法律英语翻译及其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者及其翻译观。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作为欧亚世界的两个统治国和竞争对手,两国之间战争不断,使得早期的法律英语翻译以直译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人们对平等权包括平等地语言使用权的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的翻译法律文本的直译方式遭到了质疑和挑战,取而代之的是语言翻译或者地道翻译。为了赋予基督教大量特权及对异教徒进行严厉制裁, 并使基督教影响进一步扩大,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纂了《民法大全》,并明确规定了将其翻译成希腊文。在中世纪的西欧,法律文本主要采用拉丁语,而法律制定者和法官并不精通这一语言,所以法律翻译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拿破伦统治法国期间,要求所有被其征服的殖民地颁布实施《法国民法典》,法律翻译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直译的翻译方法也被大家所认可。19世纪,法律翻译在欧洲继续盛行,为了保持法律术语在不同官方文本中的一致性并对平行结构形成统一的翻译和运用规则,一批法律专家和语言学者编纂了几部法律词典。之后,法律文本的翻译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但都与特定社会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三)经济学在语言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语言经济学这一边缘学科的产生,人们运用经济学中最本质的四个因素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对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人们依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并指导英语语言的教学实践,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而翻译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引入法律英语翻译的世界里是可行的。
三 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语言经济简明化的策略
法律语言学家认为法律英语难以理解是因为它违反了我们使用语言的习惯。Goldberg也曾不无感慨地说过“律师花一半的时间设法理解其他律师写的东西,另一半时间用来写其他律师要花一半时间来理解的东西。”的确,法律英语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语句,无端地浪费了人们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法律翻译是一种法律转换(legal transfer)和语言转换(language transfer)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2]。所以,在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在确保准确、遵循语言表达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借鉴运用经济学的原则。
(一)慎用冗长的词语
耶鲁大学法学教授Fred Rodell曾经指出“大部分法律语言就具有冗长、隐晦和模糊的特点。”法律英语借鉴了很多的古英语、外来词、高频率介词短语等,在翻译过程中要谨慎选择甚或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词汇。如 with reference to可用about/concerning代替,because of the fact that可用for/because代替,in the event that可用if代替,in the case of 可用 in代替,notwithstanding the fact that 可用although代替,on the ground that可用because代替等等。
例: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产品之外,免征关税。
译文一:Export products manufactured by foreign一invested enterprises in the New Area, except those under other existing regulations by the State, shall be exempted from Customs duty.
译文二:Exports manufactured by foreign一 invested enterprises in the New Area, are duty 一 ftee,unless otherwise regulated by the State.
分析:译文二比译文一约简短了三分之一,译文二中的“Exports”和“duty free”分别与译文一中的“Export products”和“exempted from Customs duty” 意思对应,用“unless otherwise regulated by the State”取代“except those under other existing regulations by the State”,更加专业化、简洁、清晰。
(二)慎用多义词或近义词
法律文本中,需要对有关文件中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进行界定,或者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误解和歧义,经常不厌其烦地使用一些多义词或近义词[3]。如null and void(无效),rights and interests (权益), customs fees and duties(关税),stipulation and provision(规定), fit and proper(适当的), sign and issue(签发), acknowledge and confess(承认), goods and chattels(货物)等等。但随着简明英语运动的发展,人们要求更为经济地使用法律文本,美国法律英语专家 David Mellinkoff也竭力建议人们在法律文本中完全避免使用并列同义词组。
例:税收包括各种形式的税项,如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关税、进出口税、各种征税、及一切罚金、收税和税款。
译文一:Taxation shall comprise all forms of taxes,such as income tax, capital gains tax, stamp duty, tarrifs, customs duties, import and export duties, impositions duties and levies,and all fines, penaltie, chargies, fees, costs and rates imposed and collected by the taxation authority and other competent authorities.
译文二:Taxation shall comprise all forms of taxes, such as income tax, capital gains tax, stamp duty, tarrifs, import and export duties, impositions, and all fines, fees, and rates collected by the taxation authority and other competent authorities.
分析:译文二把译文一中的部分同义词去掉了, 如“tariffs”和“customs duties”都表示“关税”,“impositions”“duties”和“levies”都表示税款, “fines”和“costs”同为罚款的意思,“charges”“fees”和“costs”表示各种收费, “imposed”“levied”和“collected”三个词都有征收的意义。通过合并翻译这些同义词, 避免了误解而且行文更为流畅通顺。
(三)慎用复杂的长句
在同一个法律文本中经常会多次提及同一法律主体,而且为了明确规定这一法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时往往会使用复杂长句,但过度使用复杂冗长的句子不仅影响人们的阅读与思考, 还会导致法律文本单调乏味、表达模糊不清, 影响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实施。F.L.Lucas指出了“句子越简洁,意义越清晰。”Haggard也谈到了起草法律文件时要按照人们的思维方式去写作。法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专家们也呼吁要规范简化法律语言。
例: 乙方还应随时将其他供货人所报同样商品的样品,连同其价格、销售情况、广告资料寄给甲方参考。
译文一:Party B shall, from time to time, forward to Party A samples of similar commodity, the copies, sales position and advertising materials which are offered by other supplies, so that Party A may make any references.
译文二:For Party A’ s reference, Party B shall, from time to time, forward to Party A samples of similar commodity offered by other supplies, together with their copies, sales position and advertising materials.
分析:译文一用了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目的从句, 译文二用被动结构和名词结构,简洁多了。
(四)慎用被动语态
法律文本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带任何个人主观意志和感情色彩的,被动语态满足了法律文本的目的性,有利于强调动作本身而非其执行者,因而在法律英语文本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随着法律英语简明、简洁化的发展,其运用也在逐渐减少。Miller指出了“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简洁、更有力。”陈忠诚教授也认为“被动语态犯了法律文字大忌:暖昧和拖沓。”
例:本议定书需经主管部门宣布无效。
译文一:The protocol shall be declared null and voi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译文二: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shall declare the protocol is void.
分析:译文二使用被动语态较之译文一更为简洁流畅,用void 取代了同义词组null and void,只用了9个词。
(五)使用省略结构
在英语中, 省略在很多情况下是避免重复与冗赘的手段。[4]在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或者从语法修辞角度考虑,或者为了使行文更为简洁符合语言的表达习惯,或者因为译文能体现相关的意义,就省略了原语中的部分词语或成分,对其不进行翻译。
例:如其父母健在, 当由父母领回; 若父母已故, 则由其近亲属代领。
译文一:They were ready to be disposed of by their parents if their parents are alive, or by their nearest relations if their parents are dead.
译文二:They were ready to be disposed of by their parents if alive, or otherwise by their nearest relations.
分析:译文二对原语中的重复成分“父母”采用了省略的方式, 行文更为流畅, 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较之译文一少用了7个单词。
(六)使用平行措词结构
英语中有很多平行结构,如并列词组、并列句子、并列篇段等,使用这些平行结构能使我们的表意更为清晰明了。法律英语中,往往需要借助类似的语法结构表述相关的法律意义,有很多关联词构成的平行短语,如 not only……but also……, either……or……, neither……nor……, or……or……等等。
例:有毒化学品的生产者具有下列选择:(1)要求买方承担由泄漏而造成的责任;(2)交纳赔偿保证金;(3)停止生产;(4)每只集装箱贴有明显的免责标签。
译文一:Producers of toxic chemicals have the following options (1)require purchasers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subsequent spills, (2)depositing money in a damages escrow fund, (3)termination of production, or (4) a conspicuous disclaimer of liability on every container.
译文二:Producers of toxic chemicals have the following options (1) require purchasers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subsequent spills,(2)deposit money in a damages escrow fund,(3) terminate production, or (4)post a conspicuous disclaimer of liability on every container.
分析:译文二用动词“deposit”,“terminate”和“post”取代了译文一中的名词形式, 构成了平行结构, 结构更为明朗,表达更为简洁清晰。
立法、执法、司法需要借助法律语言和法律翻译来实现,要充分发挥法律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提高法律文书的执行效率,将经济学原则融入翻译理论并用于法律英语翻译实践过程中,是可行并有着现实意义的。在准确、符合法律英语表达习惯的基础之上,如何使法律翻译文本更为简洁简明是法律界和翻译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Susuan Sarcevic.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M].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2]齐晓燕.法律英语汉译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4).
[3]朱敏冠.法律英语中的并列词汇及其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 2007,(5).
[4]刘世芳.省略现象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4).
Analysi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ZHU Min-guan
(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5,China)
The simplified legal languag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gal instruments. On the basis of accurace, by introducing economic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into legal text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linguistic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he skills to make translation context be more economy and concise are discussed. We should use omitted structure and parallel language structure, rather than lengthy words, polysemous words or synonyms, complex long sentences and passive voice.
economic principle;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H153
A
1673-2219(2010)11-0166-03
2010-07-21
朱敏冠(1980-),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用途英语。
(责任编校:王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