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丹阳的清净之路

2010-04-07台湾刘焕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丹阳重阳真人

[台湾]刘焕玲

(南台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台南 701)

马丹阳的清净之路

[台湾]刘焕玲

(南台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台南 701)

该文主要阐述马丹阳建立的全真清净家风,一方面固然是得自王重阳的真传;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来自个人离俗出家 所经历重重考验淬炼,身心净化由污浊转向清净的修真悟道清净之路,影响最深。自王重阳、马丹阳以降,其嗣法门徒对“全真”的体悟,都是以宗教感悟而非概念思维的哲学方式进行的,并将此融化为宗教修持。而此一传承,即是源自王重阳。因此,马丹阳的清净之路的修道经历,不仅只是宗教活动的史实,更是全真修持传承的典范。

全真道;马丹阳;清净家风

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七真的弘教,使全真道发扬光大,其各自受王重阳之传授不同,但“荷师资授受,皆能服膺,而各得其传”,七真都是全真道法脉的传承者。《清规玄妙全真参访外集》即载全真道自王重阳以下之血脉嫡传:

王重阳祖师,全真启教,一度七真,各有名号、派诗,凡属血脉嫡传,必知派目。一曰龙门丘祖,二曰随山刘祖,三曰南无谭祖,四曰遇山马祖,五曰华山郝祖,六曰嵛山王祖,七曰清净孙祖。以上七真分派相传,道谱具存。1碧云子集纂:《清规玄妙全真参访外集》。收录于[清]闵小艮:《古书隐楼藏书》第十二册(《藏外道书》编委会:《藏外道书》第10册,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598页。

其中马丹阳是承继重阳之学的第二代宗师并发扬全真的清净家风。王重阳渡化马丹阳出家入道,使其成为衣钵传人的全真弟子,是全真道教团形成的关键。而其宁海渡化的场域即今牟平一带,我们今日站在历史现场召开研讨会,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主要阐述马丹阳建立的全真清净家风,一方面固然是得自王重阳的真传;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来自个人离俗出家所经历重重考验淬炼,身心净化由污浊转向清净的修真悟道清净之路,影响他最深!

马丹阳是全真七子中最早结织王重阳的,也是七子中最早修炼有成之人。他继承王重阳清净丹法的思想,并有所发展。尤以在出家修行,去除尘情;心死神活,损忘并用;清净为无,神气合一等方面,是其较鲜明的修炼特色。

一 宁海教化马丹阳

大定七年(1167)七月十八日,王重阳抵达宁海,于范明叔家中遇仙亭内会见了马丹阳。

马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生于天会元年(1122),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本关中扶风人,唐末避战迁居宁海,世为宁海显族。马丹阳家族殷富,人号称“马半州”。

丹阳自弱冠之年,即游庠序,工词章,好虚无,乐恬淡,并以孝悌见称。为人轻财重义,外出收税时,对无力还者,常焚其契约,空手而回。后娶望族孙显忠之女为妻,即后来的孙不二。生子三人,名廷珍、廷瑞、廷珪。

马丹阳长期游艺儒林,但也雅有方外之趣。以下从两件事情当中,可见其早有“亲有道,为长生计”的想法。一为马丹阳曾参访在昆嵛山炼丹的道士李无梦,被李氏赞许为“真大仙之才”,并留下一段传奇。李氏之前炼丹三年无成,其预示“仙至则丹可成”,即至马丹阳造访,丹乃转成。另一件则是因邻舍屠户刘清所养的猪只向其托梦求救,梦醒之后,丹阳往视之而猪已杀。马丹阳为此请援请术士孙子元占算,孙氏断言其寿不过四十九。由此引发马丹阳关注生死的问题,且慨叹“死生固不在人,曷若亲有道,为长生计”。2王利用:《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收录于《甘水仙源录》(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47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卷一,第119-123页。

在结识王重阳之前,马丹阳的状况大抵如上所述。从他忧虑生死问题因而有向道之心,这也就是马丹阳与王重阳初遇时一言相投的夙缘仙契。

王、马二人最初相遇之情形,颇有些戏剧性。与马丹阳幼同嬉戏、长同讲习,在群庠数十年间相从为乐的姻亲好友宁海学正范怿当时也在场,其在《重阳教化集》之序言中,有着详细的记述:

大定丁亥中元后一日,真人抵郡。竹冠弊衣,携笠策杖,径入于余侄明叔之南园,憩于遇仙亭。丹阳先生马公继踵而至,不差顷刻,可谓不期而会焉。二人相见礼揖而罢,问应之际,欢若亲旧。坐中设瓜,唯真人从 而食,众皆异之。丹阳先生先题诗于亭壁,有“沈醉无人扶”之句。真人读而笑曰:“吾不远数千里而来,欲扶醉人尔。”又问:“如何是道?”对曰:“大道无形无名,出五行之外,是其道也。”清谈终晷,坐者听之, 忘倦,使人荣利之心、骄气淫志,顿然释去。先生邀真人就城而馆之,待以殊礼,日益恭谨,卒至于成。因命所居庵曰“全真”。1[金]王 :《重阳教化集》,范怿《序》。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359页。

王、马二人相见谈玄论道极为投缘,于是马丹阳邀王重阳返家,并拿出先前所作之《罗汉颂》十六首予王重阳观看。王重阳随即赓和,宛若宿成,令马丹阳深为折服。马妻富春氏开帘视之,见王重阳体貌非凡,乃私下语丹阳:“我观王公,面如芙蕖红,目胜瑠璃碧,声若巨钟,语如涌泉,堂堂然有正阳之风采,当可倾心礼敬。”2[元]秦志安编,《金莲正宗记》,卷三,《丹阳马真人》。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47册,第41页。由是,马丹阳乃师礼之,且在家中南园为王重阳筑庵居之,王重阳题此庵名为“全真”。全真庵的建立可说是王重阳得马丹阳的相应,创建全真教团组织的历史开端。此后王重阳以诗词劝化马丹阳、锁庵百日、分梨十化等事件,也都发生在这里。

马丹阳最终所以决定出家入道,原因不仅在于折服王重阳所示的神迹,还在于服膺王重阳所阐发的全真教理。这个教理,大概说来,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3[金]王 :《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二云游》。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271页。。

马丹阳深切感受自己是“四旬有六霜侵鬓”4[金]马钰:《渐悟集》,卷上,《采桑子──出家入道》。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493。、“残躯已过下坡年”5[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一,《折丹桂·丹阳继韵》,第370页。,对于王重阳的百般劝化,他也渐悟真理,似乎只差临门一脚。马丹阳曾自述其出家入道,因作“细磁梦”而恍悟,其云:

重阳师父百端诱化,予终有攀缘爱念。忽一夜,梦立于中庭,自叹曰:“我性命有如一只细磁碗,失手百碎。”言未讫,从空碗坠,惊哭觉来。师翌日乃曰:“汝昨晚惊惧!”才方醒悟。6[金]马钰:《渐悟集》,卷上,第493页。

于是他写下《采桑子──出家入道》:

吕公大悟黄梁梦,舍弃华轩。返本还源。出自锺离作大仙。山侗猛悟细磁梦,割断攀缘。炼汞烹铅。出自风仙性月圆。7[金]马钰:《渐悟集》,卷上,第493页。

大定八年正月十一日,王重阳锁庵百日期满。二月八日,马丹阳出家入道。他以资产付子庭珍辈,以离书付孙氏,遂易服而道焉。又奉祖师命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8参见王利用:《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收录于《甘水仙源录》,卷一,第120-121页。

离别妻儿算是出家,改名易服算是入道。回应王重阳教化感召的第一个全真弟子就此诞生。

二 乞食降心、泯除人我

马丹阳的出家入道,只是接受磨练苦修的开始。世俗中的习性,都需经磨练淬励,涤除尘垢,才能朗现清净元真。这在全真修持中,即是识心见性的功夫。马丹阳出家后的许多历程,都是这种磨练淬励的生活片断。其中最具代表性者,莫过于“乞食故里”9相关内容参看[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407页。与“饮酒破戒”10相关内容参看[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马钰》。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47册,第584-585页。。

马丹阳回忆:王重阳令其回宁海州故里乞化,他以曾经誓不还乡为由,推托“教别个弟兄去后如何”。于是王重阳大怒,“打到平旦而止,打之无数”。这次遭遇让马丹阳萌生退意,“谢他丘师兄劝住,迨今不敢相忘”。

这是让马丹阳的羞耻心遭受极大冲击的一大考验。

本来,从富翁沦为街头乞丐,已是很难堪。但有全真成仙及忍辱含垢的教义支持,尚可放下个人荣辱。但此次竟然要回故里宁海乞讨,他“不怕撞着儿女相识,只怕撞着亲家”,顾虑街头乞食会给亲人带来侮辱。为此,他抗拒王重阳。但站在全真修持的角度看,这种执着于荣誉感与羞耻心的人我之相,也是属于必须清除的世俗攀缘虑念。王重阳看出了马丹阳心性尚有弱点,故刻意磨练之。

在《重阳教化集》中,有多首关于马丹阳乞化之诗词。如《引丹阳上街求乞》中,马丹阳体悟到“玄机传向心中悟,妙诀授于性内知”11[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二,《引丹阳上街求乞·丹阳继韵》,第373页。。此中的“玄机”,即是师父令其上街乞化是要其降心除人我相,进而“行住坐卧,须要清清闲暇,气神和,结成珠,堪教化”12[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三,《超彼岸》,第380页。。

马丹阳逐渐领悟全真教理的清净家风,在日常行住坐卧之间,皆是修道悟道的契机。乞食降心、损形去欲,才能保全真性。

“饮酒破戒”则是发生在马丹阳随师至昆嵛山烟霞洞修行时期。因马丹阳凡心未死,于是患有偏头痛,其痛难忍,王重阳乃令其回家调治。结果,马丹阳因药用酒引过量,导致病情加剧。有人上山回报:“马公将死矣!”王重阳听后鼓掌大笑:“吾三千里外寻此知友,宁复至于此极乎?为其信之不笃,故感此疾。”最后,王重阳以炼心语疗之曰:“凡人学道,先须依此一十二字:断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并为此事,赋诗予丹阳曰:

清净修行合上真,敢将此语昧天神。为公不信偏头痛,顾我无缘正法亲。苦口怎知良药味,甘心犹恋入迷津。

如今转入尘劳梦,难做惺惺睡觉人。1[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二,《赠丹阳》,第374页。

王重阳训斥马丹阳欺昧神明,犹恋红尘,不必再谈修道。马丹阳深怕师父舍弃他,想赶紧回到昆嵛山。王重阳则用激将法,寄诗表示拒绝:

公住山时我下山,我心终是厌愚顽。断弦无续宁成曲,覆水难收已不还。昔日谩传千口气,经今转隔万重关。不如只作尘劳客,相见之时免厚颜。2[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二,《闻丹阳欲上昆嵛山以诗寄之》,第374页。

由上述可知,因为马丹阳之饮酒破道,遭致王重阳对其严厉的考验。

马丹阳后来就独自在山下乞化修行,至大定八年八月王重阳下山居文登姜实庵时,仍不愿见马丹阳。直至十月初于文登苏氏庵令丹阳烧誓状3马丹阳所立之誓状,其内容如何?史料并无确切之记载。其内容可以参见[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一,《四言长篇·丹阳继韵》:“伏降我相,求乞道粮。……捐弃财产,违 家乡。定无见短,决要行长。以志为主,以心为香。……若是退道,即时死亡。身遭苦楚,家无昌吉。永沉下鬼,万劫受殃。形骸俱丧,魂魄俱亡。立此盟誓,请师审详。”(第369页)另马钰有题为《满庭芳──立誓状外戒》之词,或许亦为当日立誓状之后,所留下的戒约。其云:“专烧誓状,谨发盟言:遵依国法为先。但见男儿女子,父母如然。永除气财酒色,弃荣华,戒断 膻。常清静,更谦和恭谨,无党无偏。 布素婪 度日,饥寒后,须凭展手街前。不得贪财诳语,诈做高贤。常怀慎终如始。遇危难,转要心坚。如退道,愿分身万段,永镇黄泉。”见[金]马钰:《丹阳神光灿》。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 ,第479页。,才再接纳他,并赠诗云:

掷下金钩恰一年,方吞香饵任纶牵。玉京山上为鹏化,随我扶摇入洞天。

马丹阳继韵表达彻悟,决心修道之志。其云:

风仙化我已经年,悟彻吞钩任线牵。参从本师云外去,功成决上大罗天。4[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二,《赠丹阳·丹阳继韵》,第375页。

三 识心见性,全真家风

马丹阳曾烧誓状表达其坚心守戒的向道决心,对王重阳而言,经过一年百般劝化中,他“见丹阳每和诗词,篇篇猛烈,有凌云之志。然未识心见性,难以为准”5[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一,《赠丹阳》,第371页。。不到识心见性的境界,空怀方外之雅,而无方外之真欢真乐,则离俗出家仅是身离而心未离,云游也徒然是贪看山明水秀的虚云游。由于马丹阳之信念不坚,因此出家修道是一波三折。

为了真正使马丹阳能够识心见性,王重阳采取了以内丹修持实证,引导其识全真门户并往心性上生感悟下功夫。

王重阳视马丹阳为衣钵传人,而如何将马丹阳教化成一位真正的全真弟子,是一项极具开创教风意义的工作。对此,王重阳对马丹阳煞费苦心。王、马初次见面时,王重阳回应马丹阳对“道”是什么的问题时,曾说:“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6[元]尹志平述,段志坚编:《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740页。在《重阳真人授马丹阳二十诀》中之回答则是:“性命本宗,元无得失。巍不可测,妙不可言,乃为之道。”7[金]王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 ,第392页。王重阳对“道”的阐释,就是“道”:求之于外,则道无形无象;求之于内,则道为生生不息的亘古灵源之在“我”者。是父母未生之前已然存在;此身既灭之后,仍然存在的“我”之成其为“我”者。

王重阳关于“道”的诠释,着眼于性命之根本,人人可修,人人本有,这也正是全真道的精神魅力之所在。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的所有问应,大致都反映了这一思路。例如:

丹阳又问:何名见性命?祖师答曰: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出家?祖师答曰:出家者,万缘不 ,自己灵明,乃是出家。丹阳又问:何为修行?祖师答曰: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是性命也,名为修行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长生不死?祖师答曰: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

丹阳又问:何者名为清静?祖师答曰:有内外清静。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着。为清静也。8[金]王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第392页。

王重阳在与马丹阳诗词唱和中,许多内容都涉及内丹修持和体验,诸如内丹术语、修炼步骤等等。王重阳藉此将全真家风,诸如性命修炼、清净功法、重要口诀,均一一传授。后来,他发现马丹阳对坎离龙虎、婴儿姹女似乎很内行,但实际修炼中却不知何为下手处,即“未知门户”。其中的问题,乃在未达识心见性。所以,王重阳认为马丹阳只能以其对内丹修炼知识性的理解,去体会王重阳的感悟。因为,“未知门户”,就难以实践经验与王重阳相印。此即造成马丹阳道心摇摆,不能成为真正修道者的症结所在。

因此,在马丹阳烧誓状之后,王重阳仍对马丹阳百般磨练。例如:

钰未悟,即愈加痛教,狂骂捶楚,不分昼夜。且曰:“汝一日自当悟矣!”钰拜谢曰:“蒙师慈诲,无所可报。”师曰:“惟修行则可报。”后入关,始悟京中之事,皆玄妙之教也。(大定九年)腊月中,时于钰辈极锻炼之功,

往者百千,错行倒施,一言一动,悉受呵责。以钰等所乞钱物,多市薪炭大然于所寝之室。其室褊小,令马钰、谭处端入于内,刘处玄、丘处机立于外。内则不任其热,外则不任其寒,处玄不堪而遁去。师将殁,三子立于床下,师曰:“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1[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编续》,卷一,《王 》,第582页。

经过严厉地雕琢,在王重阳临终前,他终于能以斯道传斯人。“丹阳已得道”,足以负起传承全真法脉的使命。马丹阳之“得道”,在相关诗词中,明显看出他亲受王重阳全真修持的真诀2马丹阳对王重阳不断亲授口诀屡有记载,如“口诀传来成造化”、“口传玉印金科诀”、“口传妙诀性灵灵”,其中在[金]王 :《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下,《报师恩》中记载王重阳之诗云:“为何不倦写诗词,这个明因只自知。一笔书开真正觉,三田般过的端慈。回光返照缘观景,固蒂深根恰及时。密锁玄关牢闭户,唤来便去赴瑶池。”丹阳则次韵曰:“今朝跪领,秘密玄机喜得知。勘破万缘忘假相,涤除六欲起真慈。男婚女嫁休心日,意减情忘舍俗时。恭从吾师云水去,将来决定到天池。”(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391页)其中马丹阳跪领口诀,心中欢悦的情景,跃然于纸上。。例如:

重阳师父谈炉灶,全在心田了。山侗亦认本来真,性停命住永永是吾神。从今内外成颠倒,渐渐通明道。故将诗曲劝多人,猜得春花秋月好为亲。3[金]马钰:《渐悟集》,卷下,《遇真人》,第508页。

神是宗兮气是祖,通斯玄妙因师父。

赐我无为玄妙诀,心清意净气绵绵。

传得无为无漏果,何愁无分不升天。三田清净三丹结,出自风仙决做仙。4以上三则,见[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一,第366页。

风仙师父妙谈论,说透无为清净门。5[金]王 :《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下,《忆王孙·丹阳继韵》,第388页。

心净缘擒猿与马,神清因炼气和精。6[金]王 :《重阳教化集》,卷二,《锻炼丹阳财色心 丹阳继韵》,第375页。

马丹阳最后将全真道的修持归结为“自然、清静、无为”六字7[金]马钰:《渐悟集》:“大道都来六字,自然清静无为。”卷上,《西江月──赠安静散人俱守极》,第502页。,把“清净”作为至上根本大法。他认为:

夫道,但“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净为基。8[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404-405页。“清净”堪称全真家风。

四 马风门人 终身清净

王重阳仙逝后七真分散各地布教同心同德,从马丹阳的道行碑等相关记载以及《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中马丹阳众弟子之传记,可知当时他一方面在终南祖庭阐全真教法9[元]李道谦编:《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上,《雷大通》:“闻终南祖庭有丹阳宗师阐全真教法,即往谒之,一见若有夙契。”(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47册,第82页);卷下,《周全道》:“丹阳宗师环居终南祖庭,演全真教法,先生遂诣席下,求受道要。”(第88页)均可见马丹阳在终南祖庭阐教之情形。,一方面赴陕西中部咸阳、长安、凤翔、华亭、陇州等地度人,积极布教。他曾经在陇州佑德观,度解元李子和辈为弟子,继之弃俗归道者,不啻百余人。10参见王利用:《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收录于[元]李道谦编撰:《甘水仙源录》,卷一,第121页。

经过马丹阳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传教,全真道在陕西一带,已经建立相当稳固的基础。《金莲正宗记》中对马丹阳在关中一带传教,称其“志如铁石,行若冰霜,纵横阐化十有三年”,并赞颂他为“迪启全真,发挥玄教者”11[元]秦志安编:《金莲正宗记》,卷三,《丹阳马真人》,第41页、第44页。至于有关马丹阳传教活动之详情,可参考蜂屋邦夫:《马丹阳の布教活 をめぐっこ》,《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04册 (1987年11月),第183-251页。。

马丹阳在全真道中,被视为继王重阳之后的全真道第二代宗师。在王重阳仙逝之后,马丹阳是巩固全真道,尤其是在陕西一带的基础,可谓其教一大功臣。

大定二十二年(1182)四月,马丹阳回到宁海。他归乡后之行迹,在《金莲正宗记》中,记载最为详细。他先居住在金莲堂,后来一直在山东行化传教的王玉阳也到宁海会见马丹阳,并宿于金莲堂。

马丹阳回到宁海之后,也受到当地道众及会众们的欢迎与尊崇。《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载云:

及抵山东,凡在三州五会之众,倾赴云集,欢喜踊跃,不啻如见慈父。乃起黄 ,争虔恳延致,以为济度师焉。

12张子翼:《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收录于[元]李道谦编撰:《甘水仙源录》,卷一,第118页。

另外,《丹阳真人语录》中,也有更清楚的记载:

师还海上,人家皆严持斋戒,投依五会。……马师在登郡时,会众百余人白师曰:“弟子等各沐浴静居,及戒断荤酒已七日矣,愿随清会祈福,以消来业。”师曰:“善!公等清净七日,尚言有福,马风门人个个终身清净,绝嗜欲,断荤酒,福且多矣!”会众皆礼拜叹曰:“清净之教,实不可思议!”自是三州之人,比屋受教,渐及十方,闻风信向,大教重兴,自师而始。13[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第407-408页。

由这两段记载看来,马丹阳之清净教化实在感人至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丹阳离开山东近十三年之久,其再回到宁海,能受到道众与会众之热烈欢迎,且在会社开法会时,能有数百人参与,可见当王重阳携四子西行的十余年后三教五会依然蓬勃发展,且全真道更传遍山东各地。我们认为,这一切都当然与一直留在山东的王玉阳之积极传布全真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这十余年当中,除了王玉阳外,其它诸子皆在山东以外之地弘教,如马丹阳、丘长春在陕西关中一带,谭长真在卫州、磁、洺,即今河南、河北交界一带行化。故在王重阳携四子西行之后,山东部分的全真道发展,三教五会之维持与运作,王玉阳之功不可忽视。

马丹阳回到山东后,不久也开始四出行化,为地方祈雨,并劝渔民焚烧渔网,而普行斋醮,广结道缘。1《登州福山县黄 大醮碑》记载马丹阳受民众请作醮之情形:“大定壬寅夏,适东牟马先生归自陕右,乡人辐凑请益,莫不忠告。”于是,福山耆老相谓曰:“……可以往祷为之度师,必不我拒。”遂相率坚请。“……乃背经以相之,作歌以咏之。凡与□□者千有余家。”见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补校:《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1031页。此外,他还陆续建立新的道庵,如东游文山(即文登)建七宝庵,在昆嵛紫金山建东华庵。至于他回山东后,所居住的会堂与庵堂,尚有金莲堂、全真庵、金玉庵、朝元观(以上均在宁海)、契遇庵(在昆嵛山)、回光庵(在芝阳)及游仙观(在莱阳),可见当时全真道除五会之外,也建立了不少庵堂及道观,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学者洼德忠氏认为:马丹阳在回到宁海之后,即与王玉阳马不停蹄地以文登为起点,开始奔赴山东半岛北部沿岸各地传教。一边重振王重阳所建立的五会,一边又在各地行醮,专注于教团势力的形成。2[日] 德忠:《中国の宗教改革─全真教の成立》,京都:法藏馆,1967年版,第174页。

大定二十三年十二月(1184),马丹阳功行圆满仙逝于莱阳游仙观。

五 马丹阳立清净家风

马丹阳是王重阳的大弟子,在结识王重阳之前,他是山东宁海州的一位乡绅,拥有鉅额的家产,生活得逍遥自在,有“马半州”之称。然而,四十五岁那年,他结识了王重阳,使其生活发生彻底的转变。

大定七年七月十八日,王重阳初抵宁海,即于范明叔怡老亭之聚会中与马丹阳不期而遇。一个温和的乡绅、富翁,经过王重阳的一番激发磨难,一跃变成意志坚定的修道者,并最终成为全真道的第二代掌教。

马丹阳离家修道,舍弃万缘,用损用忘净化身心终致被王重阳认可为“丹阳已得道”。他所走过的的身心净化的清净之路,也就形成日后其掌领全真道清净家风重要的修行典范。

清净家风为全真道重要之内涵,王重阳性命双修、功行双全之要旨是其渊源;马丹阳对清净修持的内涵他继承王重阳清净丹法的思想,并有所发展。尤以在出家修行,去除尘情;心死神活,损忘并用;清净为无,神气合一等方面,具有较鲜明的修炼特色,凸显全真第二代马丹阳宗师的修行风范。

王重阳作为宋金之际道教的革新派大师提出:通过性命双修,修炼人的精气神,以达到与道合一,获得精神上的超越。

这一新的长生成仙之说及修道即修心的“心性学说”,在王重阳所创的全真道中,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并以《道德经》、《孝经》、《般若密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快捷方式。

(一)全真而仙,清静入手

全真而仙,实际上是要人必须能明心见性,从内心体悟生命本真。王重阳认为金丹就是真性,须炼假修真。他曾说:

修行须藉色身修,莫 凡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3[金]王 :《重阳全真集》,卷十,《诸散人求问》。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329页。

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4[金]王 :《重阳全真集》,卷二,《金丹》,第285页。

而明心见性,要从清静入手。5[金]王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夫修行者,常清静为根本大乘之法。”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6册,第395页。王重阳认为清静有内、外两种:

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着。为清静者也。6[金]王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第392页。

有人请教他修真妙理为何?王重阳回答:

第一先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此者便是修行之法。7[金]王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第394页。

王重阳亦曾以此真言,谆谆告诫马丹阳:

凡人学道,先须依此一十二字,断: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自今后,更无言可说。如不依此,便作灵丹,性命亦不能了。8[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第585页。

马丹阳清静无为的修炼思想,即得自于王重阳的真传。最重要的是也反映马丹阳由个人的修道理念与实践,他的清净之路也就是断除“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的修真悟道之路。

(二)不得清净,与道无缘

清净是全真道修炼最关键的步骤。净化身心之要求不仅见诸于《王重阳立教十五论》、《全真清规》等道门戒律,亦见于全真道历代师真之语录,可谓全真家风。

马丹阳认为修炼内丹全靠清净养气,结丹需要在清净的基础上,心意清净,身中内气才能发动,神意才能与气结合。他曾说:

道家留丹经子书,千经万论,可一言以蔽之曰“清净”。1[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第405页。

所以,不得清净则与道无缘,根本结不成丹。

(三)清其心源,净其 海

什么是清净呢?马丹阳解释说:

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 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 海净则邪欲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是以澄心如澄水,养 如养儿, 秀则神灵,神灵则 变,乃清净所致也。2[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第405页。

无论是“清其心源”或是“净其炁海”,都是从心意上下功夫。首要修心、炼心,达到意识活动的清净状态,才是究竟。马丹阳在《渐悟集》中曾有一词中说道:

学道休妻别子,气财酒色捐除。攀缘爱念永教无,绝尽忧愁思虑。不得无明暂起,逍遥物外闲居。常清常

净是工夫,相称全真门户。3[金]马钰:《渐悟集》,卷上,《西江月──赠吴知纲》,第502页。

可见马丹阳把离家修道作为去除尘缘,澄心清净的首要条件,若无法出家,就要遵守:断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不起无明烦恼等修炼净化身心的方法,如此才能“清其心源”进而才能达到“净其炁海”,内丹修练功夫也才能拾阶而上。

(四)要道之妙,在于养

马丹阳认为炼丹就是养气,但因“炁之难抑,迅若奔马,唯静者易”,而控制气的方法就是清净。《丹阳真人语录》云:

虽歌词中每咏龙虎婴姹,皆寄言尔。是以要道之妙,不过养 。

欲要养 全神,须当屏尽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 冲。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4分见[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第404页、第408页。

(五)俗人无清净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

马丹阳有一段语录,是对全真修持的很好描述,其云:

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若施于心身,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然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而妙道得矣。自古神仙不敢跳过“澄湛”二字,乃妙言也。5[金]马钰等述,玄全子集:《真仙直指语录》,卷上,《丹阳马真人语录》。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7册,第79页。

所谓“无心为体”,也就是排遣有意志的心,如《道德经》所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尘心日要损消到忘心忘性,方契入道。

马丹阳进一步说:

无心者,非同猫狗木石,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6[金]马钰等述,玄全子集:《真仙直指语录》,卷上,《丹阳马真人语录》,第80页。

六 结 语

清净是全真道高层次的功夫,修心炼心到意识清净,必然会结丹而仙。

王重阳对清净十分重视,七真也同样把清净作为根本大法。身为全真道第二代掌教的马丹阳,更是励行“清净无为、神气合一”之教风,他认为:

夫道,但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7[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丹阳真人语录》,第404页。

全真道的宗旨──“全真”,自王重阳、马丹阳以降,其嗣法门徒对“全真”的体悟,都是以宗教感悟而非以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的,并将此感悟浸润为宗教修持。而此一传承,即是源自王重阳。因此,马丹阳的清净之路的修道经历,不仅只是宗教活动的史实,更是全真修持传承的典范。

祈望有心学道之士,观照全真师真修行体悟后,于己之清净练心,亦有所得。

(责任编校:王晚霞)

B223

A

1673-2219(2010)09-0001-06

2010-06-18

刘焕玲,台湾南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哲学博士。

猜你喜欢

丹阳重阳真人
话说重阳
孔门十二时辰
李丹阳雕塑作品
写在重阳(外三首)
李丹阳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爱在重阳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重阳话“高”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