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性演唱

2010-11-15林花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唐明皇悲剧性杨贵妃

林花琼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艺术系,福建 福州350013)

《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性演唱

林花琼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艺术系,福建 福州350013)

《宛转眉蛾马前死》的音乐创作者黄 自先生在旋律中使用大量的不协和音程,作品主导动机的变形重复出现,加上节奏的妙用和力度的处理,调式调性与和声的多变,复合节奏固定音型的铺垫,使旋律音调充满着悲剧性色彩。演唱时情感需以“悲情”为中心,演唱音色以“暗淡”为主基调来表现。

黄自;悲剧性;情感;音色

《宛转蛾眉马前死》选自我国的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该乐章虽然很短小,只有34个小节,但它却是整部清唱剧的悲剧性因素的集大成,是一个悲剧的总画卷,描写杨贵妃上刑场受刑的画面。它隐藏着各种恨,这些恨交织在一起,有六军和民众的恨、唐明皇的恨,最主要的是杨贵妃的恨,她恨唐明皇无法保她,恨自己的悲惨命运等。歌曲表现杨贵妃走向死亡的痛苦心情和临死前的遗愿,是一首典型的咏叹调。

一 音乐的悲剧性

(一)不协和音程的大量使用

众所周知,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是不悦耳、不和谐,但它在音乐中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特殊的功效,在器乐作品中很常用,声乐作品由于人声的音准问题,不协和音程比较不容易唱准,其使用的频繁度相对会少一些,但黄自在《长恨歌》这部作品中却大量的使用不协和音程,由于它的运用,改变了旋律色彩,使得作品的旋律音调更加具有悲剧性的效果。而在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这首咏叹调中,本来就使用了小调,加上多处使用变化音,形成不协和音程(见谱例1),使得整首歌曲的旋律音调显得特别的悲痛。如第5小节“怨“字后面重升fa音,使其与后一音形成一个增二度的关系,有效的表达了杨贵妃内心的怨恨;还有如“欲断”中的“断”字升高半音与前一个音形成一个小二度的关系,以及“难断”中的“断”字的音用了还原记号,这里就等于mi降半音,与前一音构成一个小三度关系,这两个音程的使用,使得旋律音调显得更加的凄楚哀婉;还有该曲多处使用了小调升高四级音,如“珠泪虽干”处的“珠”字,还有后面间奏第16小节处等,这种小调升高四级音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此外,在A段“回肠欲断情难断,珠泪虽干血未干”这两处原本是3/4拍子,可作曲家却让旋律乐句基本上取弱拍进,这样就削弱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增强了悲剧的效果。

谱例1. (第1—14小节#c小调)

(二)力度、节奏与休止符的妙用

该乐章多处使用了附点节奏,如“从来好事易摧残”这一句,三个连续的附点节奏,对旋律的进行起着延缓的作用,尾音是一个时值占两拍的二分音符,再配合以mp的力度进行,让人有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而伴随着每一个乐句之间的休止的时值越来越长,由休止半拍到休止一拍,然后是休止两拍半,再到休止三拍半,使旋律的进行受到的阻碍不断的加强,让人有越来越唱不下去之感和“肝肠寸断”的感觉,使得旋律音调更具有哭泣加叹息的效果,给人以极度悲惨之感,更有效的表达了杨贵妃那种揪心的痛。这种悲痛在结尾的“两情长久终相见,天上、人间”处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再来看看“两情长久终相见,天上、人间”的旋律(见谱例2),第一乐句“两情长久终相见”,这里的旋律是取弱拍进,从#c小调的mi音经过do音大跳到下一小节第一拍且提高一个八度的mi音(“长”字)上,并占了一拍半的时值,力度处理为f,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逬发,并使得这个“长”字的音调带有“哭腔”的效果,表现出她的极度的悲痛,并把这种悲痛,转化为一种临死前的遗愿,强调了“长久”的意思;然后旋律再往下行,做渐弱处理直到mp,接下去的一拍休止,表现出语气的无法连贯。“天上”两个字的旋律,从比前一句低三度的音再下行三度,作同音反复,停留在这个三度音la上,并做自由延长,力度进行做渐弱处理,这一句是前一句遗愿的延续,指明了相聚的地点,而“上”字的自由延长音的使用,仿佛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代表了一种疑问的语气,让人对其遗愿能否实现的“可能性”产生一种怀疑,这里是为第十乐章的唐明皇的咏叹乐段中的“魂魄不曾入梦来埋下伏笔”;接下来的休止两拍且做rit处理,有唱不下去、哽住的感觉;最后,“人间”中的“人”字的旋律音调与前一句“天”字在音高上降低了十一度,这样的大跳,产生一种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具体表现为从刚才的希望回到残酷的现实,也表现出她面对即将被处死的一种万念俱灰的无奈。

谱例2. (第24—34小节)

(三)主题动机的重复出现

主题动机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一般来说,在一部器乐作品中,或在一部声乐作品中,其主题动机的出现并不是一次两次的昙花一现,而是多处出现,或者贯穿于整部音乐作品或整首歌曲中的。黄自在这部作品中的许多乐章都运用了主题动机,而且他所用的主题动机都非常的短小、精练、概括性很强。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在A段的结束句,“那管他社稷残”(见谱例3),[1]其旋律是该作品主要的主导动机,是整部清唱剧的悲剧性的主因。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A段开头(见谱例1、第1—4小节#c小调)“从来好事易摧残”和结尾处(见谱例1、第13—15小节d小调)的“血未干”两处均出现了变形的主题动机,起着不断地强调悲剧性的作用。

谱例3. 第三乐章(第76—77小节降b小调)

(四)调式调性与和声的多变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A段,表现杨贵妃临受刑时的悲痛心情。这里作曲家也是用几个转调,而且都使用小调,加上和声方面的丰富多变来烘托人物的痛苦心情和刑场的气氛的。具体为:曲子一开始就用了小调色彩较浓的#c小调,伴随着固定音型的使用,给人一种呆滞、沉闷之感,仿佛是杨贵妃迈着她那无力的步伐,失魂落魄的走向刑场,然后和弦的不断变化,从第4—10小节处的和弦进行是:Ⅰ7→#ⅳ65→Ⅰ→Ⅴ7→Ⅴ70→#Ⅳ07→b3Ⅲ(降三度音),通过这些和弦的运用,再加上前面已分析过的旋律音调的处理,有力的烘托了刑场的气氛和人物的悲痛心情,这种烘托作用在接下去的转调和和弦的不断丰富多变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从第11—19小节的第1拍开始用了一个Ⅴ43,调性转到d小调,然后和声进行是ⅰ46→Ⅴ7+6(属变和弦)→Ⅰ,这些和弦的运用增加了一种紧张度,体现了她的那种“珠泪虽干,血未干”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使这种“血泪相和流”的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述的“惨状”,用音乐来发挥它的特殊的功效而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接下去的间奏部分,它是通过一串的半音下行调性转到#c小调,这里用了一个小调升高四级音(造成一种“扭曲”的感觉),然后用了一个b7Ⅵ07再到ⅳ46然后进入B段,整个间奏的和声及转调是对她的揪心的痛这种心情的继续烘托,也是对她后面把这种强大的悲痛转化为临死的遗愿的过渡,其和声色彩依然体现出紧张,甚至让人窒息的感觉。

(五)复合节奏固定音型的铺垫

在A段“从来好事易摧残”到“血未干”中共有16小节和结尾处,纲琴部分的伴奏都采用四分节奏与八分节奏组合的固定音型(ⅹⅹⅹⅹ),这样的组合有种缓慢、呆滞、步履沉重、不稳,体现失魂落魄,让人感觉连空气都凝固了似的,给人以沉闷乃至窒息的感觉。这里的固定音型形象的烘托了杨贵妃临受刑时的刑场气氛以及杨贵妃的悲痛心情,体现出悲剧性。

二 演唱建议

“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造,……它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把第一度创作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2]P183也就是说音乐表演它首先不能脱离与原作的再创作,即必须先忠实于原作。通过对清唱剧《宛转峨眉马前死》音乐的悲剧性进行分析,对于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为我们对这首作品的演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再通过它来指导具体的演唱实践。

任何对音乐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最终都必须通过歌声来体现,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这一乐章演唱时,演唱情感应以“悲”为中心,音色演唱应以“暗淡”为主基调来表现。演唱者必须把自己想象成作品的主人公——杨贵妃,一个曾是地位尊贵且“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妃子,现因唐明皇的“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导致安禄山起兵造反,攻打潼关,唐玄宗与杨贵妃逃难去四川,来到马嵬坡,由于“征途苦”和“蜀道长”,六军(君王的护从军)开始对唐明皇产生不满的情绪,并把祸害的起因都归罪于杨贵妃,因为安禄山的反叛由杨国忠激成,而杨国忠之居高位,则是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在六军和民众的眼里,唐明皇是一个只顾本身安乐不计生灵涂炭的独夫,而杨贵妃则是一个颠倒社稷的国家妖孽。这可以通过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的歌词:“可恨的杨贵妃、可杀的杨臣相”看出六军对这二人的痛恨,为除妖孽,六军就以不肯前进来要挟唐明皇,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和杨国忠。

《宛转蛾眉马前死》A段是写杨贵妃在刑场上与唐明皇诀别,B段则表现临死前的遗愿;该乐章是一个悲剧的极大成,笔者已在前面分析过不再赘述,这里主人公由于极度的悲痛而显得失魂落魄,造成一种无力和呆滞,因此,这里一开始“从来好事易摧残,只怨缘慳!”女高音的音量应小,共鸣点应小而集中,演唱者需以较大的气息量进行控制,形成气若游丝的声音,表现出一种缓慢、呆滞、无力和悲伤的感情;音色应为暗淡、如泣地、仿佛是从地狱般发出的声音一样。到“回肠欲断情难断,珠泪虽干血未干”应带哭腔演唱,从而表现女主人公的极度悲痛;把这种“血泪相和流”这种怎一个“惨”字能了的惨状用歌声把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B段“劝君王,凄凉莫为红颜叹,珍重江山!”这里情感和音色与A段同,仍为如泣地,但到“两情长久终相见”这里哭腔的力度应加大到一个f,快到哭喊的地步,用于表现她临死前内心痛苦的挣扎,寄希望能在天堂和唐明皇相见;后面的“天上”的力度应大大的减弱,“人间”两字的音色应是女主人公所有唱段中最为暗淡的,而且声音要极度的低沉,因为这里随着她的声音的消失,就代表她生命的终结。另外,该乐章要严格按照作品的力度标记来演唱,还应唱准旋律中的所有变化音和不协和音程。

[1]钱仁康.黄自的创作与生活(续)[J].音乐艺术,1994,(1).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责任编校:韩 光)

J616.2

A

1673-2219(2010)09-0222-03

2010-06-07

林花琼(1971-),女,福建华安人,讲师,音乐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唐明皇悲剧性杨贵妃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杨贵妃死亡之谜
月夜偷曲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月夜偷曲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