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0-04-07王凤飞宋瑞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政治

王凤飞,宋瑞莉

(1.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计算机系,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王凤飞1,宋瑞莉2

(1.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计算机系,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网络的普及对我们当今大学生来说也同样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而且也包括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等方面。在网络普及这一大背景下,我们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修养、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健全网络管理方面有新的举措。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处事方式等方面以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一)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积极广阔

网络具备的互动性特点,使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产生变革性突破。网络资源优势颠覆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转变成开放式教育(即启发式教育)。通过网络学习媒介,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教学交互模式,学生可以放下顾虑真实地反映思想政治情况,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此外,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互式网络系统,打破了书本作为知识主要传播载体的传统教育状况,脱离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中国教育网及各校园局域网的大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快速传递到远距离的交流场所,建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双向对话式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不同区域的了解和多元化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外部学习环境,提高了筛选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水平及表达能力。

(二)网络使高校学生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以及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社会权威的束缚,独立地对事物进行判断,使大学生能够接受不同角度的建议,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样,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先进的手段向学生适时地传播价值观,开阔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视野,从而有助于他们现代观念的形成。作为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认识和识别能力都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通过国家、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良性约束,大学生完全有能力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来建立正确的现代观念。可以说,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对于大学生现代观念的形成与自身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二、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一)网络容易使高校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

大学生存在的自我确认偏差和认同需要的缺失使他们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存在强烈的好奇与需求。毋庸置疑,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是当代大学生选择它的重要因素。在面临考试、就业、感情等一系列现实面前,虚拟的互联网会给这些茫然的大学生一丝慰藉,在貌似公平自由的互联网中寻求属于他们自身的虚拟成功,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却无法从中得到满足,在与看似不公的现实相比之后,他们选择网络作为宣泄自身情感的场所。然而,长久的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必然会导致与现实世界正常生活的脱轨,缺乏与同学、朋友的正常感情交往,从而导致自身社会交际能力下降,使自身性格更内向,情绪更不稳定,还可能产生对现实社会的厌恶,使大学生自己变得冷漠、孤僻,由此大学生又会选择互联网作为逃避的港湾,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致使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正常生活越来越远。有调查显示,长期沉溺于虚拟网络的人群比正常人群更容易感到孤独。大学生处在人生性格塑造与世界观建立的重要阶段,整日沉溺于虚拟的互联网,幻想着自己的空中阁楼,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有不良的影响。

(二)网络容易使高校学生拘泥现状

每天会有大量形形色色的信息通过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眼球。长时间的这种信息的轰炸,会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上信息的易逝性造成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短期行为。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影响呢?首先,网络上每天会有大量不同的信息,这会给大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说不定灾难明天就会发生。这样的心态滋生了他们及时行乐的思想倾向,而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却被抛弃。其次,由于网上信息的易逝性,昙花一现式的信息让大学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没有耐心就不会去持之以恒的坚持做长期的事情,耐心的丢失也是长远目标的丢失。另外,对于网上信息的瞬间万变,大学生变得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对于一些问题大学生变得不愿也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三、完善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虽然让我们不出门便知全球之事,但在大量的国内外信息中也夹杂着各种隐性或显性的有害信息。长期沉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不断地怀疑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易腐蚀其头脑,使这些大学生对社会不关心,不能对社会承当应有的责任,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利用网络资源,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高校新闻网不仅是学校信息发布、网络宣传的主渠道,而且是以师生为中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媒体。网络舆论环境凸显对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质量,建设以理念健康、观念健康、信念健康为核心,敢于亮旗帜、说真相、讲真理、树正气,主动创新的网站,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政治理想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网站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成为国家发展的建设型人才的目标。

(二)依靠辅导员自身优势,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环境

电脑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已经同手机一样普及。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并正确利用这个网络环境是每个辅导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普及使辅导员对大学生管理更加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利用“电子邮箱”、“班级公共QQ”等,可以与同学们进行及时和频繁的交流,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同学,他们不愿意面对面的与辅导员或同学们交流,所以网络刚好给这些同学一个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但是,也会有一些同学过份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造成逃课、自闭等不良影响。这时候,就需要这么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辅导员能够在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提高运用网络的意识,通过各种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和同学们交流思想、接触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等。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可以在网络上及时引导学生吸收正确健康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辅导员要重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同学们广泛交流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积极防止其不利方面对大学生身心的伤害。

(三)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修养

学校要积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设立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实践上在大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健全、系统的思想道德体系,让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现代观念,对各种网络言论、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个人思想和意识中形成强大的“过滤器”、“防火墙”。同时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未真正成熟,特别容易受到外来新鲜信息的干扰,被一些自认为比较前卫的“思想”所左右,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强化网络道德意识,让学生能够杜绝不良网络信息,清醒认知自我,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争做一名文明、自律的网民。

(四)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构建和谐校园网络

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负面消极的思想在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针对这一情况要从技术、政府、学校等各方面加以监控。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过滤恶意反动信息,建立专门机构开发网络安全软件,严惩传播有害信息、危害网络安全、腐蚀大学生思想的行为,从而避免低俗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学校要积极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网络,使安全文明上网的观念深入大学生心中。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邀请网络安全的相关执法人员开展网络讲座,宣讲恶意信息的危害性,使大学生明白什么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信息。学校也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关于健全网络体制的活动,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抵制腐败没落的不良网络信息。

(五)制定法律规范,坚定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加强自律,培养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目标,找准人生的方向,抓住学习这条主线,增强自身的内在修养,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其次,从学校角度考虑,应建立相应的网络使用规范,管理好校园网,增加一些网络知识的宣传,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校园。最后,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国家要完善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一些不法分子总是试图钻法律的空子,为了一己私利,弃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传播污秽信息,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国家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多进行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得法律进校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卫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一位形象生动、博学多才的老师,只要大学生对它合理利用,就会收益良多,真正感受到这位老师的魅力。

[1]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2]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2000,(1).

[3]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1999,(6).

[4]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19).

责任编辑:艾 岚

责任校对:武占江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Wang Fengfei,Song Ruili

The wide use of internet has generated extensive influence o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Not only their lifestyles but also their ideology,emotions,qualities and psychology are affected.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all ai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consciousness in internet and guide them to properly apply the online resources.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pportunity;challenge

G647

A

1673-1573(2010)02-0125-03

2010-05-15

王凤飞(1981-),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宋瑞莉(1981-),女,河北邯郸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政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