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苔丝的反抗意识正是哈代的女性观

2010-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德伯哈代苔丝

罗 峰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

苔丝的反抗意识正是哈代的女性观

罗 峰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形象,有着几乎所有女性的优点,其中包括她的反抗意识,这一点在19世纪的英国是非常难得的,因此本文就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苔丝;反抗意识;女性观;男权思想

托马斯·哈代,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的批评显示主义作家,特别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虽不能说他是一位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家,但从他笔下的形象来看,无论是《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是《无名的裘德》中的淑,又或是《还乡》中的游苔莎,都能看出他对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女性,特别是社会下层女性,充满了深切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希望女性有反抗意识。但由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世俗观念,以及作者本人作为男作家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他笔下的这些女性的反抗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就从《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翁苔丝着手,来分析男权主义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无疑是作者最喜爱的一个形象,因为在苔丝身上,我们能看到几乎是女性所有的优点:聪明,美丽,勤劳,善良,纯洁,容忍,勇敢,对家庭有责任感,对爱情致死不渝,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其中,苔丝的容忍,特别是对安玑·克莱离她而去的容忍,让读者禁不住为之叹息,但是在她能容忍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不幸的同时,我们依然能感觉出她内心深处的反抗意识,而且这种反抗意识日益强烈,直至最后她亲手杀死亚雷·德伯。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苔丝日益增强的反抗意识。

首先,当苔丝的父母知道他们家的历史时,要苔丝去认亲,甚至嫁给那个有钱人时,苔丝坚决反对:“这样的事,我可不高兴干。”[1](56)在那个男权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封建社会,穷苦人家的女孩能嫁给有钱人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然而苔丝却从未想过要把自己的终身幸福寄托在她不喜欢的人身上。

其次,苔丝被亚雷·德伯强暴后,她并没有死缠着亚雷,而是选择离开。当亚雷要求苔丝留在他身边时,她坚决地告诉他“我从来没真心爱过你,没实意爱过你,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爱你的。”[1](119)当苔丝的母亲知道事情的原委时,极力劝说苔丝应该让亚雷娶她为妻,但苔丝却认定,婚姻生活不能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代价。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确不能不说是对封建思想的一种挑战。

第三,在19世纪那个封建社会,被男人玷污而敢于把孩子生下来,并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喂奶;在牧师拒绝为小孩洗礼后,能决定自己给孩子洗礼,这些大胆的行为估计在那个时代都很难找出几个。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对洗礼这一节的描述吧:“她穿着白色的长睡衣站在那儿,显得特别高大,特别威严,黑头发编成一条锚缆一样的粗辫子,从脑后一直垂到腰下。微弱的烛光,黝黝荫翳、蔼蔼慈祥,把她身上和脸上在日光下要县出来的小毛病——胳臂上叫麦茬划破了的道子,眼睛里露出来的惺忪倦容——全都勾抹掉了。心里的精诚表现到脸上,使得她的面目变得和平常不一样,使得那副害了她的面孔显得纯洁无暇地美丽,并且带出一些差不多和王后一样地尊严。”[1](144)这段细节描述很形象地给读者展示出了一个圣母般的苔丝,这正是作者赋予苔丝的反抗精神: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苔丝的这种做法无疑会遭到世俗的批评,但作者笔下的苔丝却是高大威严的,完美无暇的。

第四,四年后亚雷再次遇到苔丝并继续纠缠她,却不知此时的苔丝已经不再是四年前的那个无知少女了,她敢于反抗亚雷,她“当时一点儿也没给他防备,就揪着手套的后部,一直朝着他的脸气忿忿地抡去……很着实地一直打到他嘴上……”。[1](485)在安玑回来找苔丝,亚雷取笑苔丝的时候,苔丝再也忍不住了,用水果刀杀死了亚雷。到这里,苔丝的反抗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就了故事的高潮。

最后,苔丝杀死亚雷之后与安玑一起逃走,在潜逃的路上,苔丝要安玑答应她照顾她的妹妹丽莎·露。当时的英国教会与法律明令禁止与已故妻子的姊妹结婚,而苔丝做出这一决定,无疑是她的最后一次反抗,也是作者再一次借苔丝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与挑战。

从上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苔丝的反抗意识一步一步地增强,也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反抗精神的支持。因为“在父权制、宗法制的社会中,男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女性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眼里,苔丝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人支配的弱者、客体、他性,然而,最令他们不能理解,甚至或许使其产生畏惧的事恐怕是苔丝的那种不任凭命运的摆布,不屈从与男性统治的坚强的意志。”[2]从苔丝的这种不屈服,我们能看出作者对女性的同情以及对她们反抗精神的支持。

但是,由于作者本身是男性作家,以及受到当时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他还是没有摆脱“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这一思想,从而掉进了传统的男权文化的陷阱。

首先,他从男性的观察视角和男性的叙述模式出发将苔丝描述成一位具有各种贤良美德的妇女形象,这正符合父权制下的传统观念。我们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苔丝是一个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的干活能手,能忍受生活带给她的各种苦难。她一天可以走25英里路程,在塔布篱牛奶厂她能像男人一样对付很难挤的奶牛,在棱窟槐农场往机器上传送麦捆的重活她能干一天,晚上还能给丈夫写一封长信而毫无抱怨之言。从这些例子我们能看得出,作者对完美的女性形象的定义就是女性应该是任劳任怨的。

其次,苔丝在被亚雷玷污之后,忍气吞声,认为自己是个“不贞洁”的女子,没有资格再谈婚论嫁;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仍然自己折磨自己。也就是这种精神包袱一直压在她的脑海中,所以在她遇到安玑的时候她能压抑住内心对他的喜欢而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他,即便是与安玑热恋时也不忘自己的过去,觉得安玑是纯洁的而自己是肮脏的,甚至觉得安玑娶其她三位姑娘中的任一位都比她强。这种灵魂上的罪孽感,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这些表现正是传统的道德观影响下的女性的表现,也是男性文学中的妇女的理想模式——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因此,哈代虽然赋予苔丝大胆地反抗精神,但无形中又使她成为传统观念的维护者。

第三,当苔丝接受了安玑的爱之后,她对安玑的爱真诚而又热烈,几乎到了迷失自我的地步,因为她甘愿做爱的奴隶,为了爱情她可以忍受一切屈辱,甚至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当安玑抛弃她之后,她虽然内心万分痛苦,但为了家人的生计,她忍气吞声到棱窟槐农场做工,内心深处却仍然念念不忘安玑,可又因为父亲病故而不得不转身投靠亚雷·德伯,苔丝的这些做法体现了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坚强忍耐的品质。“这一切在男权社会是为人们所称道的。男权社会肯定的就是这类没有自我的女性。所以,苔丝这一形象体现了作为男性作家的哈代对女性的主观愿望。”[3]

总的来说,作为19世纪的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哈代对女性有着极其强烈的同情心,并且希望女性能有反抗精神,体现出他的“女性意识”;但由于当时的男权主义这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哈代本身作为男作家,很难突破这一性别观念,因此他的作品必然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1]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王藜.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意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4).

[3]王桂琴. 哈代的女性观透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3,(1).

I107

A

1673-2219(2010)01-0064-02

2009-10-20

罗峰(1977-),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学。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德伯哈代苔丝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蜂鸟——致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托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探究——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
冗余信息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