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型团队的特征

2010-04-05吴铁钧刘电芝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团成员

● 吴铁钧 刘电芝 王 立 邢 超

大学生学习型团队的特征

● 吴铁钧 刘电芝 王 立 邢 超

研究者对大学生社团中13个学习型团队的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探索大学生学习型团队的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社团中的学习型团队存在四个显著的特征:关系取向和目标取向的团队动力特征,以责任感为核心的团队情感特征,以密集互动为核心的团队互动特征,以领导、互补、分工为内容的团队结构特征。本研究可以为在大学校园推广团队学习提供思路,为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大学生;学习型团队;质性研究

学习型团队是指“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改善行为,优化团队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使团队保持良好的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团队”。学习型团队的思想来源于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领域,但对大学教育的启示是深刻的。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是学校和企业共享的。大学也会面临与企业相似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信息优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学习。而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让教师的信息优势大为减弱。且社会的剧烈变迁也使得某些知识的半衰期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在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时候也会茫然,并不一定有明确的策略和思路。因此,教师占主导的学习方式似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在团队中学习,成为了大学生一种必然的选择。本研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拟定了访谈提纲,对13个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和骨干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围绕社团的活动状况这个话题展开,谈论了加入社团的原因,社团运作过程,社团成员互动过程,在社团中学到了什么,社团在运作中的经验教训,社团取得成绩的原因等内容。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学习型团队有四大特征:团队动力特征、团队情感特征、团队互动特征、团队结构特征,试图为在大学建立学习型团队,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提供初步的探索。

一、团队动力特征:关系取向和任务取向的双重动力系统

团队的动力特征体现在:共同的目标、兴趣、热情这三方面。

受访对象均认为共同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目标相同的情况下,成员才能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实现知识经验的共享。受访对象均认定自己所在的社团中存在共同目标。

我们目标一致。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的力量都往一个方向上去使。不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但是当研究者追问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时,他们往往含糊其辞,不能作出明确地说明。有的开始谈论一些关于理想、信念的话题;有的则开始谈论兴趣、爱好和热情。很多团队成员反复强调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强调成员之间感情深、成员对团队有热情的重要性。

问:社团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答:(想了想)献爱心。没有爱心的人在社团是呆不下去的。(又想了想)团队目标就是大家在一起做事。现在大学生看上去满不在乎,其实都是满腔热情的。

进大学以后我们都想结识朋友。大学里课余时间很多,想加入社团充实自己。本来想加入一个社团,打发打发时间这样的。后来才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社团了,有一种感情在里面。

管理学理论一直强调: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和组织建立的重要条件。工业企业中的团队成员往往是由于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共同目标先于学习型团队而存在,且企业中的共同目标是明晰的,甚至是可以量化的。与企业中的团队相比,大学生社团的功利性相对淡薄一些,学生加入社团往往是为了锻炼能力,发展兴趣,结交朋友,甚至消磨时间或者消除孤独感。有学者把学生社团的目标概括为弘扬兴趣、彰显个性,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大学生学习型团队中的共同目标相对来说是比较模糊,难以言明的。往往是社团成立之后,大家再讨论要做什么具体的工作。一件事情做完以后,大家再讨论下一步要再做什么。

大学生学习型团队的学习动力并不是单单靠共同目标来维持,还要靠彼此的关系来维持;存在一个双重的动力系统。而且,学习型团队发展的初期,关系取向的动力特征会占支配性的地位。那时,团队成员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好,感情深,能在一起做事就行;做什么,怎么做反而变得不是非常地重要。

二、团队情感特征:以责任感、荣誉感为核心

团队情感特征体现在:责任感、凝聚力、快乐等方面。

责任感成为了团队情感特征的核心。研究者访谈的团队都已经成立了若干年了,有一定的历史。社团成员都知道自己在社团的成长三部曲:新人,中坚,元老。社团每年会在大一新生中招聘新人,新人进入社团后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社团的情况,学习如何运作社团。大二时通过年度换届,新人就会走上社团的领导岗位,成为社团的中坚。大三时这批人就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成为社团的元老。元老们已经不参与社团的实际工作,只是在一旁出主意,想办法。社团在前几届师兄师姐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内外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后续接手的同学会产生一种历史责任感,觉得自己有责任把社团发扬光大,至少要守住江山,不能让好好一个社团砸在自己手里。

社团是我们那个学长一手创办起来的。经历过几任社长,取得了很辉煌的成绩。我们也不想在我们这一代让它沉沦下去,对不起学长。

我们刚刚接手的时候,我们很担心几年积累下来的牌子被我们砸掉,我们非常地不安。我和两个副主编都感觉这个事情必须赶快着手。

我们社团就是一家人,家里有什么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责任感和凝聚力就会激发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不需要老师布置或者其他成员督促,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寻找工作,并且努力地完成工作。大三的同学成为元老时,都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为自己不能为社团做更多的工作感到遗憾。但是毕业求职压力迫近,退休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他们对于社团的感情并不会因此而淡漠。很多已经毕业离校的社团曾经的成员还非常关心社团的发展,经常回来看看,为社团发展寻找一些契机。

快乐也是学习型团队的重要情感特征。受访对象反复提到快乐,开心等话题。快乐的意义是多重的,有求知带来的快乐,有成长带来的快乐,也有在合作中建立友谊带来的快乐。

相处起来非常快乐,有干劲,大家在一起仿佛是在一起玩,以玩的心态去做事,但是并不马虎,很愉快。

三、团队互动特征:以沟通、磨合为核心

团队互动特征主要体现在:密集互动,沟通协调,磨合冲突,默契等方面。

团队互动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密集互动。互动的频率要高、时间要长。学习,是由经验导致的知识和技能的相对长久的改变。而团队学习,是由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分享经验而产生的知识技能相对永久的改变。(Aleksander P.J et al.,2003:821-835) 团队成员的密集互动是实现团队学习的前提条件。受访者常常谈到他们的团队常常聚在一起,在任务繁忙时甚至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讨论。大家共享同一时空的情况下,沟通才能广泛而深刻。在团队形成之初,如果不能保持密集地互动,大家见面频率低,交流次数少,团队就可能面临解体的危险。

我们每个礼拜开会,每个礼拜大家在一起吃饭。一周七天,我们有三天都在一起,看书自习。那时要考试了,我们就说好谁负责占位置,一起去看书,看到九点,一起去办公室讲讲话,讲讲工作,讲讲生活,讲讲学习,再回去。就这个样子。

我们不是同一个系,有的时候时间安排不一致(课程安排有差别,比较难找到大家都有空的时间,不能保证密集互动)。时间长了以后彼此就有一点隔阂,恰好在某个时间点上爆发出来,社团就要面临解散的问题。

怀揣着梦想来到大学里求学的大学生年少轻狂,个性张扬,争强好胜。团队活动中往往会发生剧烈地冲突。因此,学会沟通协调,学会处理磨合冲突便成为了团队互动的重要内容。发生矛盾之后,团队成员需要坐下来,把对彼此的看法,对彼此的感受,对行动方案的想法统统讲出来。在诉说和倾听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开始彼此理解,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规范也开始慢慢形成。学习型团队中开始出现默契,成员之间心理相容程度非常高。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就能彼此明白对方的想法。

一个团队不可能有两种声音。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去协调。然后大家在一起打开心结:我们不是要争这个团队的老大,我们是要让这个团队成为老大。

我们的磨合非常大。每一个人都非常有主见,绝对不是个好的团队。但是,一旦那层膜被打开了,心结被打开了。

沟通的过程也是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在彼此讨论的过程中,在分享经验和观点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认识得以深化。

我们之间相互交流的时候,不只是信息的交流,而是共同思考,是把每个人的大脑整合到一起使用。

四、团队结构特征:互补和平等

团队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互补、分工、领导等方面。

团队内部要有分工,要有体现成员能力的分工,在成员之间形成互补。要让人做擅长的事,体现各自优势。

我们三个人有分工的,有跑业务的,有看家的。三个人的专业不一样。我的课程比较轻松,他们的课程就比较紧。我就说你们抓紧学习,我跑业务。等过一段时间,我的课程紧了,他们松了,我就开始学习,他们跑业务。

其实我们就是一种优势互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在,做事的时候能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的限度,而不是把力量虚耗在一些我们不擅长的事情上,不需要渡过那些摸索的阶段。

大学生学习型团队中的领导主要承担两种角色。首先,这个领导是团队的召集者。由于大学生社团的成员往往来源于各个学院,课程时间不一致,所以要大家相聚在一起干一些事情,成员必须克服一些困难。当成员们以自己忙碌为理由,企图不参加团队活动时,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领导人牵头、组织、有时甚至需要强势地施加一些压力。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把团队活动开展起来,推动团队互动的持续进行。团队活动纳入正轨后,领导就由强势的召集者变成了温和的协调者。他协调不同成员之间观点的差异,弥合大家的分歧。

一盘散沙需要一个组织者。但是一旦把团队组织起来以后,组织者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必须要把自己退出来,不再扮演绝对的组织者,而是某一方面的协调者。

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大学生社团正是这种“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的最好平台。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社团都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名存实亡、无所事事的挂名社团在高校中并不少见。对大学生社团进行引导,让其都能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学习型团队,推动团队学习在高校中的开展,应该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责任。

[1]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5).

[2]杜峰,周洪芳.大学生成长与学习型组织[J].中国青年研究,2003,(11).

[3]肖余春,石文典,学习型团队三维结构模型对团队效能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J].宁厦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4]张家勇.美国大学生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5]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6]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7]Aleksander P.J.Ellis et al., 2003,“Team Learning, Col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Do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V01.88(5).

[8]Daniel R.Ilgen et a1.2005.“Teams in Organizations: From Input-Process-Output to IMOI Model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Vol.56.

[9]Hill, C.E.Thompson,B.J.&Williams,E.N.1997,“A Guide to Conducting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Vol,25(4).

吴铁钧 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王 立 邢 超/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责任编辑:刘延梅)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