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深水区”的探索
——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与思考

2010-04-05毕恩明王如才谢兆水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0期
关键词:历城区教育局学校

● 毕恩明 王如才 谢兆水

教育“深水区”的探索
——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与思考

● 毕恩明 王如才 谢兆水

地处济南市城乡结合部的历城区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优化布局、完善条件、充实师资、基本实现本区域及与市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之后,又开始了以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深层次改革,为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历城区教育发展的新觉醒与战略抉择

从2000年开始,历城区根据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和市政建设的需要,审时度势,超前运作,实现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十五”期间,历城区筹措4.759亿元资金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仪器设备的配套。全区152所中小学中有29所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部颁一类标准,其余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全区中小学拥有微机6831台,平均9.56名学生一台。所有学校建立了校园网,所有学校的教师办公室实现了联网,并与局域网链接,提前完成了校校通工程的各项指标,全区1/2左右的学校教师人手一机。

教师待遇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日趋稳定。为稳定教师队伍,缩小历城区教师与市区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差距,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并对农村和山区教师适当倾斜的政策,历城区改变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教育经费实行乡征县管,统筹协调,集中使用。“十五”期间,融资7亿元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使教师人均工资达到2037元,基本与市区持平。同时还不断改善教师居住条件,在区教育局的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整体运作的体制下,教育局和区直学校、乡镇、各街道办均相对集中建立了园丁小区,使教师居者有其屋,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教师的生活质量,解决了教师工作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教师队伍。

抓高中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多年来在调整高中学校领导班子、狠抓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中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历城二中、历城一中等高中学校异军突起,与市区的优质高中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态势。

然而,在历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种好消息不断出现的时候,历城区教育局的领导敏锐地感觉到教育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克服新课改日渐明显的“纯技术”化倾向,增强其本应有的文化意蕴?如何向学生进行有效地主流价值观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如何促进师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持续保持工作和学习的活力?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历城区教育局的领导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发展方式的关注与警醒。经过对实践的系统调查和反思,历城区教育局的领导认为,历城区教育发展范式的根本性改变时机已经成熟,走文化强校之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于是,2006年,历城区正式启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工程项目。

历城区教育局认为,学校的内涵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功能性的革命性的发展方式的变革,是对学校内教职员工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造,它需要学校对自身的教育深度审视、理解与超越。在这种意义上而言,若想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必需学校文化的变革与重构。学校文化的建设便处于改革的核心,成为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彰显文化的张力

历城区教育局认为,若想实现学校服务功能的转换,就必须要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承载起对未来教育的要求和挑战,在对其文化意蕴和内涵的寻求中实现对教育的新定义。因此,在近年来新校建设与旧校改造中,历城区教育局始终把促进人的生活方式转变,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的支撑功能、保障功能与未来发展功能,减少二次改造与浪费,提高低碳生活水平为宗旨来发展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应用,统筹协调教育的发展。

在2004年启动的历城一中、历城二中的“济南市五个一优化升级” 改造项目中,历城区教育局在考察全国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基础上,拟定了校园的设计图纸和规划方案。历城区一中占地三百亩的开阔校园精心布局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和园林园艺区等五大功能场所,各区相对独立,各有精致,组团式的欧式建筑掩映于绿树红花之间,绿化面积高达55%。环境优雅舒适。历城二中占地四百亩,现代化的科技馆、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艺术馆等鳞次栉比,空间布局大气、开放,两个400米的高标准运动场,完善的体育活动设施、还有占地120亩的生长着各色花草树木的植物园,使校园融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与智能化于一体,彰显出文化的魅力。为学生的自由、和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学校建设要按照人学习与生活的规律、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宗旨来设计已成为历城区新建校的标准。在老学校的改造升级中,同样也蕴涵了人性的关怀。在校园功能的提升方面历城区提出了一切从需要出发,不应付、不含糊、不落后、不奢侈的建设标准,从大的功能性设施,小到一根电线、一个插座都要研究其功能、位置和使用负载情况,在保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使用质量的同时使其布局符合视觉审美标准。从洪家楼小学、历城实验小学等位于市区的区直小学到西营镇山区中的农村小学其学校功能提升标准都是一样的。

自2006年以来历城区累计投资近7亿元实施了校舍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信息技术装备、实验仪器配备、学校功能提升等十大工程,投资4500余万元完成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使学校文化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09年,历城教育局又投资1000万元,对26所学校的学校文化识别系统进行了重点打造。依据《历城区关于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打造高品味的校园外显文化入手打造特色文化。

三、整合文化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内教职员工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社会各界理解教育的基础与凭借。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自己内部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支持和协作。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校内生存的群体对历史积淀的清理和反思,也不仅仅是自我的教育行动,而是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中,形成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的期待,形成统一的教育行动。

2008年3月,洪楼第二小学成立了“幸福教育家长助学社”,由学生家长自愿组成,协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参与学校重要活动,提交合理化建议,提供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课外活动基地等帮助。“幸福教育家长助学社”成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全程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消除教育空隙和盲点,尤其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合格小公民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08年10月,学校又成立“红马扎读书社”,免费为等待接孩子的家长提供红马扎和教育类图书,深受家长欢迎,也吸引更多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来。红马扎读书社联合本区的十个居委会共同编写了《社区论语》,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彩石中学着力彰显“传承孝道”的学校特色。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为社区群众宣讲“传承孝道”的故事,表演与之有关的节目,让群众受教育。走进镇敬老院,进行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活动,使“孝亲敬老”种子真正播进孩子们的心田。

历城二中、洪楼小学、历城实验小学、洪楼二小、洪楼三小、历城三中等一大批学校与社区内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山东大学、山东科学院、话剧院、农科院、山东省图书馆、科技馆、科学技术协会、书画协会等等向学校输出智力资源、技术支持,社会各界的精英人物进入校园与师生对话和交流,就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献言建策。

历城区教育局依托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在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中,引领学校回归自己的教育实践语境,尊重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经验,清理和反思教育的价值追求,生成学校发展的内动力。五年来,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历城区的学校先后讨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区域定位、办学的路径和新时期教育的功能与使命等专题,总结和提升了一批在学校实践中影响巨大、效果明显,理念超前、行为到位的经验,如历城区教育局“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案例”,历城二中“坚持文化立校 提升办学品位”、洪楼高中的“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柳埠中学的“大山深处的课堂变革”等十大经验依次在《当代教育科学》发表,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中,学校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四、现代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核心

历城区教育局敏锐地意识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其实质在于学校四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在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引领下,达成其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与健康生活的和谐统一。在学校这一大的群体中,学生的自治、教师的自主、学校行政的法治和后勤教辅人员的自律就构成了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现代学校制度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四个群体的发展才能和谐共生。

历城区郭建军局长认为今天学校教育不再是寻求适合于教育的人,而是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恰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教育的被动需求者,这就需要学生自治和自主的文化机制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和好奇心。建立与学生的对话机制是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提高育人质量的基础。为此,历城区教育局特别重视学生自主生活设计的制度研究。倡导各学校建立学生会等自治组织,设立校长学生助理岗位等行政机构,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支持和鼓励学生各种群众性组织的建设。全区共组建空手道俱乐部、舞蹈、合唱、象棋、足球、线描、国画、航模、机器人等文学类、艺术类、科技类学生社团400余个,学生参与率保持在95%以上。历城二中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建立了校学生会和级部学生会等行政组织,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发展性谈话制度,成立了艺术团、书画社、文学社、管乐团、记者团、电视台等近百个社团组织,以“厚德、立志、博学、成才”为总纲,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组织的“主题活动月”已成为二中的德育常规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中的文明行为,生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教师是学校的另一个重要的群体。历城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 《“历城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制度》等,鼓励和支持学校建立各种教师的非行政的民间学术组织,建立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和学术委员会,建立名师工作室,支持学校和教师从事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并给与行政和资金的支持。历城区教育局为此列专项预算,大幅度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费用,从2007年开始年度资金均在200-300万元左右,每年度对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奖励。年度奖励十个项目,奖励基金为20万元。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与自律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了优秀的教师文化和科研文化,引领和践行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

历城区教育局在多年来对学校管理与评估的过程中发现“教育因人在政在,人走政息”而带来学校发展的震荡与起伏的现象非常严重,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之路,学校的文化建设才能够积淀形成,成为一种透彻骨髓溶入血液的营养之基,孕育与滋养着学校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使其变得优雅、优秀和卓越。并认为就学校层面来说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重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其核心在于形成学校发展的自主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监控、评估的运行机制,学校行政必须走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办学传统,依靠政策与社区的力量,以教职员工为主体走依法治校、科研强校、文化立校之路。在五年来的实践中,教育局加大了对校长现代管理的培训力度。2009年,在上海方略教育集团的帮助下,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长分批次轮流到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了一个月的挂职培训,研习全国范围内的名校治校方略,回来后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校本管理方案。自此,历城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拉开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大幕。

五、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历城区教育局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深化课改的具体要求:活化国家课程,生成学校课程,建立学校的课程管理体系。在活化国家课程方面中,历城二中、洪楼高中、柳埠中学等学校对国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拓展,创造了本土化的导学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历城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努力把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的课程资源,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将学校课程打造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历城区各学校所开发的学校课程在济南市教育局审批通过的学校课程总量中占三分之一以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历城二中陶艺馆的展厅里,摆放着许多学生、老师的作品,有色彩精美的陶盘,造型各异的花瓶,栩栩如生的人物,憨态可掬的动物。走进陶艺楼,更是进入了陶瓷的天地,有棱有角的陶瓷柱子、可爱的陶瓷小熊、个性张扬的陶瓷塑像。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认为,“学生们捏泥的过程是一次次的演变、细化,不断求异、求新的过程。我们开设陶艺课,并不是要培养艺术大家,而是通过这个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搭建阶梯。育人比艺术创作更有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历城二中把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与山东艺术学院合作,在全市率先将陶艺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建起了陶艺楼,设置了陶艺室、展列室、材料室、烘干室、窑炉等功能室,还编写校本教材、陶艺画册,让学生系统地接受陶艺文化的熏陶。同时,丰富多彩的陶艺活动使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更加多样化。优秀陶艺作品展、外出观摩、团队交流、现场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陶艺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柳埠中学组织教师以学校课程《柳埠神韵》的开发为主轴,倾力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学校文化。组织教师参与开发了柳埠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名泉名水、民间典故等五大系列版块。利用展板,图文并茂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柳埠,认识柳埠,激励学生立志成材、奋发上进,将来更好的建设家乡,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六、规范引领,个性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历城区教育局在建立新型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始终把规范性、程序性与学校个性的统一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第一阶段在学校文化的整体设计中强调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学校的区域定位、办学业绩、师资状况和生源结构,分析潜在的社区文化资源优势与劣势,研读学校发展的历史,清理办学思路,确定适当的办学目标。

第二阶段着重解决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后,讨论学校的办学理想、学生品格定位,审视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确定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

第三确定学校的观念系统、校园识别系统、宣传学校的观念系统。

第四确定学校的工作流程与行为标准,建立新型的考核评价机制,确定学校的形象设计。

第五对学校课程、校园流传的故事、传说、典型事件等的文化解说。将教师在学校的行走方式用故事、案例、事件来诉说。

通过规范的引领,历城区教育局致力于引领每一名校长,每一所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自己重大的科研课题认真研究,举学校之力,集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与实践来选择和设计学校发展的方式、路径乃至文化的品格。

历城区教育局在分析全国各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案例中,不仅研究了他们取得的成就,也研究了他们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抄抄(抄名言警句以作校训)、写写(写写材料以汇报上级)、画画(墙壁上画画,涂鸦以示文气)、编编(编编条文以示建章立制)、挂挂(挂上名人头像、名人字画、名言警句、各种校风校训的牌匾)”的浮躁现象和低俗化倾向,“说做不一”“表里不一”等粗制滥造、编制文化图谱等恶劣行为,他们于2007年6月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从学校每个成员的精神气质、理论修养和对学校办学内涵的理解深度,对学校制度的熟悉程度、执行力度,社会形象认可度和文化积淀的时间长度等四个方面对学校进行明察暗访的实地考察,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方案和行动进行评估,以防止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一阵风、出现墙上画饼,好看不中吃的乱象,引领学校文化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健康、可持续、快速、内涵发展的基石。

七、历城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通过几年来的群策群力,历城区的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这也给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的启示,中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目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启动还是推动,区域内教育行政都发挥着巨大的力量。的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从理念更新还是制度建设乃至课程的开发都受发展的时空环境,欲求期待和条件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但文化的适应、变革与建构不仅需要行政的支持,不仅需要领导的勇气、胆识与魄力,更需要校长的智慧和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如何激发每一位校长和教师文化建设的热情与力量,是学校文化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因素。

2.学校文化建设关注的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发展,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社区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使学校文化在复杂的、多样的、多元的社会文化体系中获得有效的支撑,并引领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尚待研究与解决的大课题。

3.学校文化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对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影响重大。文化建设的评价问题如何在简约、经济、实效的情况下进行,如何提高对文化影响力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如何调整和配置学校的文化建设资源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与研究中逐步加以解决。

毕恩明/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如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谢兆水/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历城区教育局学校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历城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学校推介
济南市历城区羽毛球协会成立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