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书的SWOT

2010-04-05杨宇良

电子知识产权 2010年8期
关键词:阅读器亚马逊平板

文/杨宇良

一本书的SWOT

文/杨宇良

Strengths优势:需求

电纸书的优势,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首先,这是一个瞬息变化的资讯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节点,同时扮演着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而作为新兴媒体的电纸书,则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时俱进的更新换代。当数字化成为主流,只要拥有一个电纸书,那么上万册书就可以尽收眼底,这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并且把负重的体力消耗降到了最低。由此可见,轻松是电子阅读成为时尚的首要动因。

其次,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电纸书的发展对减少纸张、木材、电力的消耗也是有利的。因为一本电纸书相当于一张纸,而这张纸可以显示无穷尽的内容。由于电纸书只在翻页时需要耗费少量的电,因此充电一次可以阅读7000到8000页的内容。而且,早在2000年10月,津科就推出了世界首部阅读不耗电的电纸书,充分证明了它的绿色身份。

第三,伴随着3G时代、平板时代的到来,电纸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不但可以实现电子图书的无线下载,而且能够随时观看报纸、博客等,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

也正因为电纸书的巨大优势,所以亚马逊公司推出的Kindle赚了个盆满钵满。销售业绩从2007年的500万美元猛增至2008年的1.17亿美元。据Forrester 调查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Kindle在美国的销量是350万部,到年底总销量将会突破600万部。而且,上个月,亚马逊卖出的Kindle电纸书相当于实体书的2倍——平均每卖出100本实体书,就有180本电纸书出货。过去三个月的比例都是100:143。2010年上季度,亚马逊的电纸书销量已经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赶超之势极其迅猛。根据Forrester的预测,2015年,将会有3000万美国人拥有自己的电纸书,虽然2009年底这个数字仅仅维持在370万。在中国,这个数字将翻倍。

Weaknesses劣势:内容

电纸书的市场要想扩张,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内容资源和营销模式。在内容资源方面,国内与国外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这是由政策、法律、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众所周知,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它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厚,因此衍生出的Kindle拥有坚实的后盾。一个Kindle背后有近50 万种图书、30多种报纸及25种杂志作支撑当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开疆拓土,如今Kindle电纸书已经占到了亚马逊图书销量的35%,这是一个惊人的颠覆型数字。相比之下,没有强大的图书资源支持的电纸书,如Sony、iRex等则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对此,国内的企业,如汉王的做法是通过预装书库和汉王书城两种途径为用户提供电纸书正版图书内容。在美国,由于图书版权保护的优势,读者只能通过电纸书阅读而无法自行下载,这就排除了盗版衍生出来的诸多问题。但是中国用户获得无版权图书的渠道较多,所以汉王的资源就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也缺乏对用户的足够吸引力。而且,由于出版社与网络文学网站并不在乎电纸书市场的微薄利润,因此国内厂商只能依靠经典读物,特别是那些版权保护到期、不需交付版权费的名著为主,所以内容不够新颖,覆盖面不够广,自然很难形成规模。

在营销模式方面,目前电子书的运营和支付平台并不成熟,再加上国内用户并不认可付费阅读的模式,所以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的产业链始终没有搭建成功。另外盗版的猖獗,使出版社不敢轻易试水,试想电子书不挣钱,出版社再赔钱,这样的买卖只能便宜盗版书商,读者看到的是粗制滥造的作品,会逐渐对出版社和相关作者产生反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出版社对电子书市场的态度:一怕风险,二怕竞争,这也成为了行业的瓶颈之一。

Opportunities机遇:3G

从去年开始,随着中国移动3G技术的推广,电纸书似乎找到了一条崭新的绿色通道,这个变化预计每年至少增加50 万台以上的市场份额。2009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在“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签约仪式”上隆重推出了G3阅读器。

早在2008年7月,中国移动就曾召集国内的阅读器厂商,希望搭建以电纸书为核心的资源运营平台。可以说,6年前津科希望做的事情在今天终于有了眉目。这次是中国移动坐庄,搭建网络运营平台,并整合各个出版集团和网络原创网站,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移动统一阅读器上的文件格式,并降低无线下载的资费。这就为阅读器终端厂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在中国移动的积极推动下,电纸书终端厂商积极响应。今年4月,大唐电信推出了同时支持TD/GSM网络的电纸书AirPaper。用户可以高速连接资源平台,下载、更新阅读内容。运营商的加盟,不仅给汉王、津科等终端厂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而且拓展了电纸书的网络功能,有助于开发有阅读需求的移动用户,可谓一举多得。另外在运营模式的对接方面,以运营商的实力去整合产业链应该最合适。首先,中国移动对于支付模式驾轻就熟,过去图铃下载等无线增值业务的经验,完全可以应用到电纸书方面来。其次,终端厂商只需要在阅读器上绑定自己的SIM卡,即可通过手机话费和流量计费,这就解决了付费阅读的问题,而且简单易行。第三,无论是出版社还是电纸书阅读器厂商,都希望借助移动的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对于出版社而言,它无疑多了一条腿走路,读者完全可以通过电纸书随时随地连接到高速数据库网络下载期刊,或者订阅网站新闻博客。而对于终端厂商而言,过去买不来内容,但是现在移动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打通了整个业务链条。

Threats挑战:iPad、平板电脑

2010年,搅局者iPad横空出世,由于iPad兼容电子阅读功能,这让电纸书又增加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随后,国内的跟进者甚多,联想推出了IdeaPad、中国电信携手万事通推出LifePad,招牌动作都以电纸书为主打。据Gartner预测,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达到1020万台,国内销量200万台,到2012年,中国平板电脑的销量将超过700万台,3G平板电脑的出现将逐步覆盖电子书、导航等产品,新形成独立的、创新的、规模化的产品。那么,电纸书是不是被逼到了死胡同上了呢?

kindle和iPad比较起来,它们的差异性在于kindle更专业,而iPad想要的太多。亚马逊主管Kindle运营的Steven Kessel认为,用户会更钟情于kindle非凡的阅读体验。首先,iPad块头大了点。谁会捧着1.5磅的iPad阅读几个小时呢?太重,这是致命伤。与kindle 10盎司的轻薄比,谁都知道选kindle。其次,iPad的LCD太耀眼,不如kindle的电子墨屏幕来得纯粹、直接。kindle的屏幕在阳光下依旧读来舒服,而且它的电池续航能力一流,如果你不开无线网络,坚持两周不在话下相比较而言,iPad最多挺10个小时。此外,kindle没有合同没有月租——你还可以在100多个国家免费享受无线服务。

虽然iPad也以电子阅读为卖点,苹果也开了自己的网上书店。但是亚马逊的6.3万本电纸书足以让苹果的近万本书望洋兴叹。而且Kindle的阅读体验,你可以在iPad、黑莓、Android等终端中享受到。但是,苹果的书只能在苹果的设备里打开。一个开放,一个封闭。这也许会决定了许多用户在体验了iPad后,仍然会在阅读这一环节上投进电纸书的阵营,因为相形而言,电纸书的阅读体验更加的真实和健康。

无论如何,平板电脑都是电纸书的一个巨大威胁,虽然LCD显示目前看来是电脑们的一个巨大劣势,但是也请记住,电子纸的应用也只是电纸书们唯一的忧势。未来二者会有怎样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阅读器亚马逊平板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The Magna Carta
Winner Takes All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