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0-04-05窦秀艳
窦 秀 艳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窦 秀 艳
2009年12月5日上午,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在青岛大学举行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中日韩文学、语言与文化的比较、影响、传播研究和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两个议题,分组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一、关于儒家文化与东亚。刘怀荣教授在《先秦儒家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兼谈齐鲁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代启示》一文中对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上升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与其他的诸子百家相比,儒家不仅与上古文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而且它所代表的价值观也比其他各家有着更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更为广泛的现实基础。先秦时代,儒家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普及与传播,大师的引领与学派的推动,以及包容的学风与对传统的创造性发挥等方面,也比其他学派更好地确立了民族价值观的基本品格,从而使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了根本的依托。这一切使得儒家能够从齐鲁地域文化,跃升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并在造就大一统的华夏民族、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共同的民族文化理想和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比其他各家更重要更直接的作用。中国海洋大学薛永武教授在《孔子何以成为“孔子”》中对孔子何以成为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孔子”,进行了多维视野的审视,认为“孔子”的历史形成,受到后世与孔子的时间距离、文化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影响,先秦经典的遗失,解读孔子的“当下性”,研究者自身学样的单一性,也影响了对孔子的评价。廉光虎教授在《儒教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对韩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中,对儒教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对韩国的语言文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儒教文化与韩国语教育的内在关系。尤海燕的《和歌敕撰的思想和儒家音乐思想》一文对日本《古今和歌集》的真名序和假名序进行了解读和研究,认为两序的言说站在以诗论为媒介的音乐论的基础上,体现了儒家礼乐思想的特色。两序不仅为以后的敕撰集的编纂准备了理论依据,还树立了实际的典范。它与歌集的构成形式一起,共同体现了敕撰集和儒家礼乐思想的内在关联,成为支持敕撰集的编纂不断延续下去的原动力。
二、关于东亚语言学。戚晓杰教授的《词汇词与语法词:当今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症结之所在》,以词汇词、语法词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汉语词类划分这一问题,认为词汇词、语法词的提出,可以澄清人们在词类划分对象、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名物化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汉语词汇划分中存在的问题。王凯教授在《海德格尔对东亚语言的初步探问》中,认为海德格尔对东亚语言的态度具有双重性,他解读东亚文本的风格,他为“原生形态”文化类型重获生机所做的尝试,显示了一个学者非凡的学术气度。
三、关于东亚文学。中国海洋大学王蒙研究所所长温奉桥教授在《精神生态视野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文中,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并从隐喻的意义层面对二十世纪vvv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典型病相进行了揭示和研究,认为这些典型病相共同建构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价值走向,以及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某种历史真相。李玉明教授的《〈死后〉:生之幻形》和《〈这样的战士〉:立于边缘的反抗》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研究,认为《死后》集中体现了鲁迅关于“死”的体知和思考,是鲁迅探求生活意义和生命本体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而《这样的战士》则标志着鲁迅从自我分裂重新走向自我聚合的完整的过程,是鲁迅清醒地、有意识地重铸自我的一个尝试和探索。侯传文教授的《〈源氏物语〉女性悲剧意识初探》对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进行研究,认为其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作家对妇女命运关切和反思的结果,是日本由母系文化向父系文化过渡时代的产物,其深刻的悲剧精神和浓厚的悲美情调都与日本女性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此外,李广民教授的《吾为君书 吾为君亡》则对日本战时文学进行了审视和研究,翟景运在《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在唐代骈文史上的地位》一文中对《桂苑笔耕集》的成书、流传、文献价值、骈文艺术成就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华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照下的〈青鞜〉文学――以〈青鞜〉被禁文本为中心》,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对日本《青鞜》文学进行了重新解读。
四、关于东亚各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周海波教授在《现代传媒与现代诗学建构》一文中对现代传媒语境中的诗学建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就其整体特征而言,是一种社会化的文学,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追逐新潮、追逐时尚,以“新”为美,不断推出新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新人,以潮汐式的特征向前发展。因而,写实性也成为现代传媒时代文学的最高追求。池水涌教授的《浅谈盘素里文学的美学特征》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审美结构等方面对韩国盘素里文学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此外,魏韶华教授在《〈大地龙蛇〉与老舍的东亚文化想象》一文中把老舍的《大地龙蛇》放在东亚文化的语境中进行了研究;王金胜《“吃人”:“拯救”抑或“狂欢”》对《狂人日记》与《酒国》的现代性文化批判意识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李明学《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的比较考察》对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形成背景和理论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窦秀艳《韩国现存〈尔雅〉注版本评说》对韩国藏《尔雅注》两大版本系统进行了介绍评说,辨别其版本源流、价值及国内收藏情况;王金晖《韩国古典诗话内的中国元素研究述评》,对近年来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有关韩国古典诗话内的中国元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赵伟《禅学与杨简心学诗》通过探讨禅学与杨简心学的关系,论述了杨简心学诗的道学特点;郭鸿雁教授在《试析日本义务教育法规的文化特征与启示》一文中,对日本义务教育法规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本次会议是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届学术研讨会,既是对过去三年多工作的一个小结,也是中心下一步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会议的部分论文将收入中心刊物《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