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原理辨析「は」和「が」(上)

2010-04-05佳木斯大学孟玲秀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0年8期
关键词:主格吉田野田

佳木斯大学 孟玲秀

日本语法学家对「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进行研究的历史很长,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语法学家野田尚史的观点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在『新日本语文法選书Ⅰ「は」と「が」』(くろしお出版1996)一书中谈到,很多语法学家的论述只能说明「は」和「が」一部分的区别,无法说明整体,要想很好地说明「は」和「が」的区别,必须把几种原理结合在一起考虑,提出在不同层次应使用不同的原理去阐述。笔者认为野田尚史的观点更有利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掌握「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

野田尚史把历来关于「は」和「が」的研究中认为重要的原理归纳为五种,这五种原理如下:

(1)新信息和旧信息的原理——旧信息后用「は」,新信息后用「が」。

(2)现象句和判断句的原理——判断句中用「は」,现象句中用「が」。

(3)句和节的原理——关系到句末时用「は」,在句节中用「が」。

(4)对比和排他的原理——表示对比时用「は」,表示排他时用「が」。

(5)措定和指定的原理——表示措定时用「は」,表示指定时用「は」或「が」。

这五种原理中既有在单句中「は」和「が」的用法,如(1)(2)(5);又有在复句中的用法,如(3);还有一种表示强调的用法,如(4)。笔者认为,为了便于学习者掌握「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除此之外,还应加上野田尚史曾经在「有题文と无题文——新闻记事の冒頭文を例として——」(『国语学』136国语学会1984)一文中所论述的“有题句”和“无题句”的原理。本文是在上述五种原理基础上,又增加了此原理,并根据难易程度,调整顺序,形成以下这六大原理。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了解并掌握这六大原理,可以说就基本掌握了有关「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下面把这六大原理结合例句分别进行剖析,明确「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并尝试提出合理的教授法。

(1)新信息和旧信息的原理

野田尚史(『新日本语文法選书Ⅰ「は」と「が」』くろしお出版1996)(以下简称(くろしお出版1996))将此原理称为新信息和旧信息,是根据主格名词和说话现场以及文脉有怎样的关系来解释「は」和「が」的区别。即主格名词是未知新信息时其后应接「が」,而主格名词是已知旧信息时其后应接「は」。

最初提出此原理的是松下大三郎,松下大三郎在『改撰標準日本文法』(纪元社1928)一书中用“未定可变”的概念和“既定不可变”的概念来说明「は」和「が」的区别。

①私は吉田と申します。社长に御取次を愿いします。(松下1928)/我叫吉田,请向社长传达一声。

②私が先日履歴书を差し上げました吉田でございます。(松下1928)/我是前几天递交履历书的吉田。

根据松下大三郎的理论,例句①是对什么都不了解的接待人所说的话,站在眼前的「私」是既定的概念,「吉田」是未定的概念,所以在表示既定概念的「私」之后接「は」。与其相比,例句②是对知道「吉田」这个名字的社长所说的话,「吉田」是既定的概念,「私」是未定的概念,所以在表示未定概念的「私」之后接「が」。也可以把例句②中对方早已听说的「履歴书を出した吉田」作为主题,即可以表达成下面的句子:

③先日履歴书を差し上げました吉田は私でございます。/前几天递交履历书的吉田是我。

本原理在小说开头部分经常会得到运用。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现代日本の文学 川端康成集」学习研究社1969)中开头部分有这样一段话。

④向侧の座席から娘が立って来て,岛村の前のガラス窓を落とした。雪の冷気が流れ込んだ。娘は窓いっぱいに乗り出して,远くへ叫ぶように,「駅长さあん,駅长さあん。」/一个姑娘从对面的座位上起身走过来,打开了岛村面前的玻璃窗。雪的冷气向车里注入。这姑娘探出整个身子到窗外,向远方呼喊着:“站长!站长!”

这段话中第一次出现的「娘」是未知新信息,其后用了「が」,第二次出现的「娘」是已知旧信息,其后用了「は」。

(2)现象句和判断句的原理

野田尚史(くろしお出版1996)将此原理称为现象句和判断句,是根据句子的分类来说明「は」和「が」的区别。即在现象句的主格后应接「が」,在判断句的主题后应接「は」。

最初提出此原理的是三尾砂,三尾砂是在『国语法文章论』(三省堂1948)一书中用“现象句”和“判断句”这样的概念来说明「は」和「が」的区别的。

⑤ 雨が降ってる。(三尾砂1948)/雨在下。

⑥ 雨は水滴だ。(三尾砂1948)/雨是水滴。

根据三尾砂的理论,例句⑤是如实描述眼前的现象,没有施加任何主观判断的“现象句”,所以在表示主格的「雨」之后接「が」。与此相比,例句⑥是说话人对成为话题的「雨」所做出主观判断的“判断句”,所以在表示主题的「雨」之后接「は」。

本原理在小说中运用非常广泛,特别是“现象句”。小说中一般在描写客观景物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句”。如川端康成的《雪国》(学习研究社1969)开头就有下面这样的描写。

⑦国境の长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车が止まった。/穿出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天边的夜色明亮起来。火车停在信号房前面。

这里描写的是初到雪国时的景色,例句⑦的后两句都是现象句,在表示主格的「底」和「汽车」后都用了「が」。

在日语初级教材开始入门介绍的就是“判断句”,如:「私は中国人です(我是中国人)」、「ここはわたしの寮です(这里是我的宿舍)」。可以说“判断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并不陌生,也比较擅长运用。

(3)措定和指定的原理

野田尚史(くろしお出版1996)将此原理称为措定和指定,是通过主格名词和谓语的关系来说明「は」和「が」的区别。也就是说,谓语是表示主格名词性质即“措定”时,其后应接「は」,而表示主格名词和谓语名词是同一事物即“指定”时可接「は」或「が」。

最初提出此原理的是三上章,三上章在「ハとガの使分け」(『语文』くろしお出版1953)一文中运用“措定”和“指定”的概念,来说明象例句⑧和例句⑨这样都带有「は」句子的区别。

⑧犬は动物だ。(三上章1953)/狗是动物。

⑨君の帽子はどれですか。(三上章1953)/你的帽子是哪个?

根据三上章的理论,例句⑧是把「犬」解释成「动物だ」的“措定句”,不能像例句⑨那样可以转换成带有「が」的句子。与其相比,例句⑨是把「君の帽子」和「どれ」认定是同一事物的“指定句”,所以可以转换成例句[11]这样带有「が」的句子。

⑩*动物が犬だ。/动物是狗。

[11]どれが君の帽子ですか。/哪个是你的帽子?

例句⑧既是三上章所说的“措定句”,又相当于原理(2)中三尾砂所说的“判断句”,如类似的句子还有「鲸は动物だ(鲸鱼是动物)」。

三上章所说的“指定句”,日语教科书一般在前两课就能接触到这样的句子,如《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课的课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12]甲:森さんのかばんはどれですか。/森的包是哪个?

乙:あのかばんです。/是那个。当然,例句[12]甲也完全可以转换成例句[13]这样带有「が」的句子。

[13]どれが森さんのかばんですか。/哪个是森的包?

猜你喜欢

主格吉田野田
语言哲学中的“我”
给我盯住他
独立主格作状语,六种语义大作用——例说独立主格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丽克 在人性深处探险
日本:用无人机“上菜”
恋爱之真味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
全面透析独立主格结构
跳动的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