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数学基础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2010-04-05李少华蒋凤瑛李静茹

大学数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数学系竞赛建模

李少华, 蒋凤瑛, 兰 辉, 李静茹

(同济大学数学系,上海 200092)

加强数学基础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李少华, 蒋凤瑛, 兰 辉, 李静茹

(同济大学数学系,上海 200092)

在告别精英教育情况下,通过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加强数学基础为抓手,探索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途径,文章介绍了同济大学数学系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面的做法与理念.

数学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1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21世纪之后,高等教育的体量发生的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批各种层次的建设人才,拔尖创新型人才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大众教育模式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同济大学坚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行“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力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认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素质是: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求真求实的实践精神,开阔前瞻的国际视野,未来领袖的综合素质.要使人才具备上述素质,就需要有科学的培养模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课程、一流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式等.根据目前实际状况,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实现我们培养目标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2 以教改项目为平台,培养强数学基础交叉应用人才

基于上述想法,我们同济数学系承担了教育部的重点教改项目“强数学基础应用型交叉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旨在培养一批既有近代数学的坚实基础,又掌握某一应用工程领域或专业知识的交叉型创新技术人才.经过广泛交流,深入研究,我们最后决定与软件学院合作,共同实施教改项目.我们数学系与软件学院联合在2004、2005年的入学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与院系考核方式分别组成了2004级、2005级“强数学基础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2004级为31名学生,2005级为17名学生.

1.“强数学基础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的建设.

试点班打通了传统理科和工科培养的壁垒,培养具备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广阔的专业发展前景的复合型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高端人才.为此由数学、软件工程两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制定了一个适合试点班的相当紧凑的教学计划,在数学课程方面,主要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代替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同时提高了其余数学基础课程的要求.试点班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国际上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毕业后能在科研、信息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也能在国内外软件开发公司直接从事大型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学生在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后,能获得软件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并还可申请获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辅修证书.该班的学制为4年,前2年的学籍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由数学系管理,后2年的学籍为软件工程专业,由软件学院管理.

2.“强数学基础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的建设成果.

(1)专家评价.

经过四年的培养2004级试点班的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我们的培养目标,该班学生各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能力.教育部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项目终期评估专家组对试点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全国所有软件学院中这是唯一一个对数学基础那么重视的学院,加强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强化了数学理论基础,也意味着夯实了基础,加强了交叉,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潜力.IBM中国公司顾问对此试点班做出了同样的评价,上海市教委在对新增专业评估中对试点班的教学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深造.

(a)2004级毕业班共有31位学生,7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3人出国深造.3人中有1人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PHD的全额奖学金,1人获得法国巴黎高科数学与计算机的全额奖学金.据学生们自己认为扎实的数学基础背景在他们申请成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有一位学生因良好的数学基础背景而被上海交大安全信息学院免试录取,另有3人被推荐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获A类奖学金继续学习.

(b)2005级毕业班共有17位学生,9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2人出国深造,被瑞典乌普萨拉信息技术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学院录取,其余7人全部被985、211院校免试录取,外校有北大、复旦和华东师大等.

(3)良好的数学基础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支撑.

(a)04级24名参加就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其中22人确定就业单位,2人自己创业.22人就业中最高年薪10.9万,14人的年薪超过7万,有些学生同时被几个用人单位录取,有2个学生同时被5个单位录取.

(b)05级8名参加就业同学,就业率仍达100%,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薪酬略有下降,但在同级学生中仍是较高的,这些情况已充分显示了试点班在同专业学生中强有力的竞争力.

(4)学科竞赛硕果累累.

二届试点班的学生有一半人次参加了学校、华东地区、全国、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我校非数学类学生参加建模竞赛比例最高的,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2人次获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一等奖,3人次获上海市大学生建模竞赛一等奖,3人次获上海市大学生建模竞赛二等奖,7人次获上海市大学生建模竞赛三等奖,1人次获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二等奖,5人次获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三等奖,还有较多华东地区、校建模竞赛的奖项.他们在校程序设计大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3人次获2007年校程序设计大赛第二名,3人次获2007年校程序设计大赛第五名,3人次获2006年同济大学程序设计大赛优秀奖.这些成绩就数学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同时取得的,因此这些成绩已显示我们实现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5)还有相当一些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粗略统计二届试点班有6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加的人次达10人次,其中2004级强数学班温宏凯负责的2006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于视频的虚拟嘉定校园”在申报时就受到学校的关注,他们在申报书中写道:“作为强数学试点班的学生,本身就是交叉型人才培养的受益者,有着极好的数学功底,在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视频和图像处理方面能起到核心作用.”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参加学校的SITP项目、软件学院及自己联系的课题,通过参加这些项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6)04级、05级强数学试点班47位同学毕业时,在获得软件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辅修证书.

3 与时俱进,深化教改,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过,回顾几十年教育实践,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主要问题是:没有培养出一大批拔尖人才.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形成各类人才辈出、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日前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人才培养奋斗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肩负着更重的责任.

我们同济数学系在取得阶段性试点结果的基础上,2009年开始又积极参加了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教改项目,面向全校,经过自愿报名、专家面试,在2009年新生中公开招生了52名学生,组成了新的“强数理基础试点班”,该试点班前一年半由数学系负责管理,主要强化数理基础,后两年半由专业院系负责(09级由土木工程和电信学院负责),这些学生将主要按4+2+3模式培养(即学生经过4年努力,可获得学士学位、再奋斗2年,可获得硕士学位、再经过3年研修,可获得博士学位).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利,尽可能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适时进行流动,这就是4+2+3模式区别于9年一贯制的特色;其次,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重要基础,签于此,我们通过加强投入,引进与培养并重等措施,为试点班数学基础班配备了最优秀的教授,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人才试验区这一平台,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同时,造就出一批教学名师;我们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人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国际前瞻能力,我们每年选派2~3名青年赴国外进行语言培训,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旁听老教师课程,院系领导、教授每学期必须至少听课三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讲课比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进入学校讲课比赛的决赛,2009年获得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另一方面,保证创新人才试验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也使试点工作扩大规模成为了可能.

[1] 张宝善,杨忍军.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平台的构想[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1):98-100.

[2] 吴世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众化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教论坛,2009(12):1-4.

[3] 杨孝平,俞军,陈萍,许春根,王为群.深化分层次教学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14-16.

O14

C

1672-1454(2010)增刊1-0049-03

猜你喜欢

数学系竞赛建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V-苯烯纳米管的逆基于度的拓扑指数
碳纳米锥的基于乘法度的拓扑指数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Constructing DHCP Using Electronic Arche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