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与伪膜性肠炎
2010-04-04楚轶龙
楚轶龙
思密达与伪膜性肠炎
楚轶龙
目的就思密达对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伪膜性肠炎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思密达组、甲硝唑组各15例。前者用思密达保留灌肠6g/次·d-1,1周为1疗程。比较治疗。结果思密达组13人明显有效,2例效果不明显;甲硝唑组7人明显有效,5人症状改善不明显,3人无效。结论思密达治疗伪膜性肠炎效果明显。
思密达;伪膜性肠炎;甲硝唑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粘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粘膜表面有黄白色或黄绿色伪膜。临床上常见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故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之称。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病情轻重不一,严重病例可致死亡。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30例病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在50岁以上。患者多在有胃肠手术或其他严重疾病史,并在近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症状多见于抗生素治疗5~10天内或停用抗生素后1~2周内。起病急骤。临场表现均有腹泻且每天3~20次不等,少数有脓血样便或排除斑块状伪膜。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呈钝痛、腹胀或呈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误诊为急腹症;毒血症,表现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严重者有低血压、休克、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在10×109~20×109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粪便常规仅有白细胞增高,肉眼血便少见。粪便培养见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并经过毒素鉴定;内镜检查,轻者可仅有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重者粘膜散在浅表糜烂,伪膜呈斑点、斑块或地图样,部分脱落可见溃疡。
1.2 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结肠镜检查确诊后,15例患者均给予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的国家级药物思密达6g溶于温开水100ml中做保留灌肠。每天早上1次,1周为1疗程。具体灌肠方法如下:灌肠前嘱患者排尽大便,肛管插入15cm左右,每次灌肠时间不少于10分钟,灌完后令患者臀高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30分钟,尽量使药液在肠内保留较长时间,充分的与肠粘膜接触,以便发挥更好的作用。对照组15例患者均采用甲硝唑1g/次·d-1,其用药途径、方法与时间均与思密达相同。
2 结果
思密达组15例患者有13例患者腹泻、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周围血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2例临床症状稍有减轻,甲硝唑组15例患者有7例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周围血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5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3例无效。
3 讨论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伪膜性肠炎发生的主要机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四种毒素——即A毒素(肠毒素)、B毒素(细胞毒素)、蠕动改变因子及不稳定因子。其中肠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其后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强效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局部肠粘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粘液分泌,炎症细胞浸润、出血及绒毛损害,甚至粘膜坏死。细胞毒素在肠毒素基础上加重粘膜病变。B毒素也可能损害肠上皮,增加粘膜通透性。理论上任何抗生素均可致病。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抑制了肠道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加之患者一般在胃肠手术后或者严重疾病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的基础上,接受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治疗,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趁机生长、繁殖而致病。
思密达冲剂是从天然蒙脱石提取的双八面体层纹结构颗粒,由于其特殊的带电荷和分子不均匀性,对肠道毒素及多种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吸附、固定和抑制功能。并可平衡正常肠道菌群的微生态,促进消化道分泌性IgA的集聚量增高,提高局部的免疫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的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且有局部止血作用。故思密达用于伪膜性肠炎领域中作用显著,疗效可靠,且无毒副作用。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047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 (楚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