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教学更本真
2010-04-04陆秀敏
■陆秀敏
让说明文教学更本真
■陆秀敏
说明文在新教材中的篇数较老教材增加了不少。单题材来说,就有天文知识,如《太阳》,地理知识,如《最大的“书”》,建筑知识,如《赵州桥》,动物知识,如《松鼠》,其他如植物知识、生态知识、科技知识、书画知识等等。学会阅读说明文是学生自身生活与语文学习的需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对说明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但也有不少困惑。要让说明文教学更本真,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作品言语形式
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只是说明文的一个教学内容。说明文教学关注的着力点应是言语形式,即学习作品是怎样写的。
1.关注用词的准确。用词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词语进行咬文嚼字,以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对一些“副词”、“动词”、“近义词”与“关联词”尤需着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写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教学时对“发现”与“发明”,“改观”、“改变”与”改善”这些近义词就要引导学生好好辨析,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关注关键句。说明文的关键句主要指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与长句子。过渡句以设问句为多。说明文常常通过提问引起读者对说明问题的注意,又通过回答对问题加以说明。语言根据交际风格可分为科学体、艺术体与谈话体。说明文的语言属于科学体,其句子结构严谨,长句较多。教学时,一些教师对长句子的关注不够,有也仅是指导学生读通而已。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细一点,在读通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懂。“抓主干”概括句意就是指导学生读懂长句子的一种好方法。关注关键句,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把握知识要点,感受说明文表达的严密,对提高学生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3.关注说明方法。课标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假设、引用等。说明方法的教学除了不能过于显性,为方法而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年段区别,体现教学内容的前后差别与关联。教材对说明方法的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三年级下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四年级上体会说明文准确的表达方法;五年级上除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之外,要试着加以运用。如五年级上《鲸》一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假设”等说明方法。学生对于这些说明方法就不是体会,而是了解,还要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关注说明顺序。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说明文行文眉清目楚,有条不紊。有按时间顺序来表达的,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有按空间来介绍的,如《电脑住宅》;有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如《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标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
5.关注结构的丰富性。说明文在布局谋篇上很有特色,一篇文章往往有不同的结构写法。如《假如没有灰尘》先写灰尘的危害,中间以“假如大自然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为过渡段,最后三个自然段不分轻重,对灰尘的特点与作用娓娓道来。《太阳》一课除了并列、总分结构外,还有递进结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说明文的结构,对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大有帮助。
6.关注选材的典型性。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印象深刻,作者往往选择典型的材料加以说明。如《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文,作者列举了“水火不相容”的三对动物:巨大的犀牛和微小的犀牛鸟;凶猛的鳄鱼和弱小的燕千鸟;天上飞翔的百舌鸟和地上钻洞的金黄鼠。这样的共栖现象不能不让人感到动物世界的奇趣。体会说明文选材的典型性,可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说明事物。
二、选择适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创生的。明确了“教什么”,紧接着就应该思考“怎么教”。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有趣。
1.巧画图表。列图表可以显示说明文结构的严密性与内容的条理性,便于学生整合相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如教学《鲸》时,教师让学生按要求填表,通过填表交流,学生既明白了须鲸与齿鲸在多个方面的不同,又了解了分类别说明方法条理分明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凭借表格复述,可谓一箭多雕。
2.重塑文本。“重塑文本”就是把课文改编成一个新文本。新文本一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段,因为低段文本短浅,又以认字、学词与朗读为教学重点。如有教师把《太空生活趣事多》改编成这样一首儿歌:“神奇太空趣无穷,所有物体都失重。睡觉绑在睡袋中,喝水也要吸管送。太空走路很困难,鞋子钩子钩地板。洗澡更是不容易,要用特殊淋浴器。太空地球差别大,你说有趣不有趣?”学完文本,学生边拍手边诵读,既巩固了生字新词的认读,又进一步感受了太空生活的有趣。
3.开展活动。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一些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科得到整合,课内外得到沟通。如教学《花种》之前让学生观察一些花开的时间。教完《各具特色的名居》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古建筑,感受家乡名居的特色。教完《太阳》,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出一期有关太阳知识的手抄报。活动的丰富性,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说明文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4.相互比较。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比较可以是语句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文章的比较。文章比较可以是不同题材的说明文比较:将《松鼠》与《鲸》在内容、写法、语言风格上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题材的说明文比较:把布封的《松鼠》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上介绍松鼠的文字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由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写法完全不同。还可以同题材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比较:将说明文《松鼠》与记叙文《跑进我家的松鼠》进行比较,以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三、开展说写言语实践
于永正老师认为:说明,说明,本来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只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就行了,有多少东西好分析的?可见,说明文教学应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与写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创设情境说与写。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说与写。如教学《鲸》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东海龙宫要举行一次鱼类比赛,鲸也想参加,虾将军把它拦住了,并且对鲸说出了不能参加的理由。你知道虾将军是怎么说的吗?这样的情境既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又达到了整合相关知识的目的。
2.整合资料说与写。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好玩与好动的心理,积极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查找、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甚至是考察方式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整合文本信息说与写。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3.迁移方法说与写。迁移方法说与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迁移方法说写课文内容。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黄河变化的原因作者是用“一是……二是……”来说明的,治理对策作者是用“关键……一定要……要……同时还要……”来介绍的,体现了表达方式的丰富性。教学时可让学生也用“一是……二是……”的方式介绍黄河的治理对策。另一种是迁移方法说写课外内容。如学了《新型玻璃》,让学生按照“名称——特点——作用”的顺序写写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学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古建筑。
4.排列顺序说与写。说明文条理清楚,表达严密。把文本中的有关句子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再连起来说一说,对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很有帮助。如教完《恐龙的灭绝》第三自然段后,可以让学生给句子排排序,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把原因讲清楚的。
5.转换人称说与写。转换人称说与写就是通过人称的转换,达到在新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如学完《鲸》一文,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结合课外资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写。这样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学生就会有兴趣写,写的内容也会比较丰富、翔实。
浙江省海盐县官堂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