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悸的中医护理

2010-04-04闵金枝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症见舌质胸闷

闵金枝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是心内科常见的病症。患者常因情志波动、劳累过度而发生,常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同时并见。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病以心悸为主症时,属本病辩证范畴。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医证型对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2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心悸的病例共62例,均来自我院内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6±4.5岁,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失眠、心悸心烦、心中气虚、心悸胸闷等症状。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环境 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室内光线暗淡柔和,温度应保持在18~22度,湿度50~60%,保持安静,避免突然的高声,噪音干扰,治疗、护理过程中做到“四轻”。

2.1.2 情志调护 情志失调如思虑过度、惊恐等常为本病的诱因之一。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联系,情志之伤能损五脏,耗精伤神。情志不畅可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过度思虑则伤脾。因此护理人员对病人多加关心体贴,给予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因人施护,并正确引导,给病人心理支持使其病情稳定,消除焦虑,烦躁不安,易怒恐惧等不良情绪,当患者心悸发作时,常自觉心慌、恐惧、六神无主时,嘱家属在旁守护,并稳定情绪。

2.1.3 心悸频繁发作者,嘱其休息,若为器质性病变嘱卧床休息。

2.1.4 对重症心悸病人,嘱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脉象、呼吸、面色、血压的变化,若见脉结代、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现象,立即报告医生,同时予以吸氧,针剌内关、神门。

2.1.5 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的前后均应测心率,若发现有中毒症状时,暂停给药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 饮食调摄 《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则补精气,尤不可放纵食。”观察病人情况,根据证型合理地指导患者饮食。如患者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细数则为心血不足型,饮食可适当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咖啡等。症见心悸心烦、头晕目眩、少寐多梦、舌燥咽干、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型,饮食可适当清补,宜进养阴生津降火的食物,如甲鱼、银耳、桑椹、红枣、鲜藕等,亦可用玄参、白芍等煎水代茶饮,戒烟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症见心中空虚、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为心阳不足型,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食物,如红枣、豆浆,兼有水肿症状者,给予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症见心悸胸闷或有阵发性心胸疼痛、痛如针刺,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为心血淤阻型,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及肥甘厚味的食物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鱼子、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等食物。

2.3 健康教育

2.3.1 根据病情,指导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病情稳定后选择正确的活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2.3.2 指导患者起居有常,保证足够的睡眠。

2.3.3 指导患者畅情志,避免恼怒忧思等不良刺激,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同时指导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

猜你喜欢

症见舌质胸闷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