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港创新合作的战略定位:全球创新极*

2010-04-04别江波

城市观察 2010年1期
关键词:深港硅谷建设

◎ 别江波 王 东

深圳和香港仅一河之隔,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已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口超过1200万的城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8600亿元人民币;而香港2009年人口约为700万,GDP约1.67万亿港元。有研究数据显示:“深港大都会”GDP如果能保持年均约8%的增长率,那么到2020年,单就经济总量而言,将达到1.11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东京排名第3位的世界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深港两地间的联系,两地在经济上形成了明显的分工合作关系,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2007年,香港特区曾荫权在竞选政纲中就首先明确提出要与深圳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世界级都会。未来两地如何进一步准确定位、强化分工合作将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

一、创新极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1.创新极的概念

创新极概念是受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启发而提出的。但“增长极”是一个纯经济学的概念,用来解释世界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象;而“创新极”则是一个定位概念,其含义是一个创新机构或群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活动中起着推动作用、居于领导地位的现象①。”

2.创新极的内涵特征

(1)根植性

创新极的根植性是指创新极对特定区域环境关系(如制度安排、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隐含经验类知识、关系网络等)的依赖性。创新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网络,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要素,并尽量吸引区域外可利用的要素,以保持竞争力和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极必需依靠当地的社会文化,有活力的社会文化才能保证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流动性强

创新极各要素之间不仅存在正式的合作联系,而且包括相对稳定的非正式联系。创新极的创新活动是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学习、合作分享的群体性活动,在此过程中各要素主体间信息交流频繁,流动性显著加强。

(3)创新活动频繁

创新极是在一定的文化和制度中由各创新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开放性、动态性社会网络。在此网络中,各创新主体频繁互动,行为主体增进信任,通过交互式学习,加强地方化学习和地方联系,各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有效流动,促进了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有效利用。创新极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和技术在企业间转移和扩散,密切企业间的合作。

3.创新极的作用

(1)降低创新成本和提高创新优势

各创新主体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集中,充分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分摊了公共产品的使用成本;大量企业联合开发,降低了风险和创新成本。创新极内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建立信任关系,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这些都体现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创新极内多个行为主体参与、多重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过程,形成一种集体行动,产生明显的创新优势。

(2)集群化作用

能够吸引同类产业的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吸引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的本产业高素质人才加入;由于极内存在较高的获利机会,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创新活动在产生新技术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技术需求,因而能够吸引技术的进入。

(3)创新知识扩散

创新主体间形成良好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渠道,为知识的扩散和传播创造了条件。知识在创新极内随着企业的沟通与交流顺利扩散,并伴随着不断地加工、整理与再创新,整个过程动态上升,最终企业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极也从整体上获得提高。

(4)经济带动作用

创新极的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技术水平代表了本区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提升区域企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创新极的建设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发展壮大,强化了区域技术创新,引导鼓励创新与合作的文化发展。

二、深港创新圈的发展与未来战略定位

1.深港创新圈的发展历程

深港合作由来已久,科技合作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最早的实体合作是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市政府联合成立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此外,多所香港大学都在深圳设立了研究院,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大学、城市大学和科技大学,每所高校投资7000万到1亿元,在深圳建设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这一阶段的合作多由民间推动。

2005年深圳市提出深港创新圈建设构想。2006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号文件,其中专门提到了深港创新圈。香港特区曾荫权在竞选政纲中提出,要跟深圳共建世界性大都会,要建设深港创新圈。他竞选成功后即把深港创新圈作为特区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来推动。

经中央有关部委批准,2007年5月21日深港双方正式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创新圈进入实施阶段。随后开展了包括联合建设深港创新圈公共信息服务网、深港创新圈专项资助计划、深港生产力基地等一系列合作项目。

2007年10月,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共同组建的深港生产力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深港生产力基地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设有六大技术中心,将提供环保技术、电子及汽车技术、软件及动漫产业、科技成果转移、管理咨询及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科研成果转化及业务配对、产品创新开发及技术顾问、标准及测试、培训及管理顾问和香港专业服务推广等。截至目前,深港双方已举办了4次“深港创新圈高层论坛”。

2009年3月31日,深港创新及科技合作(深港创新圈)第三次督导会议原则通过了《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两地政府将通过3年的共同努力,建设一批深港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完成一批重大项目。

2.深港创新合作的战略定位

深港创新圈的目标是“国际领域有影响、国家战略有地位、区域建设有贡献”。创新圈的建设已经成为两地政府、企业、学术、民间的一个共识,只有打造好这个“圈”,深港地区未来在国际上才有地位。

2009年年初,《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批复。该方案为深港合作制订了新目标:深港地区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在全球化竞争的新时代,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活动削弱了主权国家的完整性和绝对性,国家边界的模糊使各国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城市和区域对于全球的市场、技术和文化的变化有更灵活的适应能力,在制定目标性发展规划、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吸引财富和创新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以城市(区域)为中心的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集聚使得城市在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经济、文化活动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国家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强②。

全球化的竞争不仅意味着竞争范围的国际化、竞争领域的全面化、竞争程度的激烈化,而且还使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方式复杂化。21世纪全球性竞争将更加剧烈,企业、城市(地区)、国家以及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组织,都在尽全力聚集更多的全球资源,辐射更广的市场空间,以便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美国学者弗罗里达著有《创意经济》一书,他通过卫星照片发现,深港两地是世界上夜晚灯光最亮的地区之一,他于是为这一新发现设想了一个特大城市,名为“香圳”。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调动了深港两地的资源,加强了两地科技方面的合作,对促进深港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但是该创新圈的建设只着眼于深港两地,不能适应竞争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因此,应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把建设全球创新极作为深港创新合作的战略定位。

三、一些地区建设创新极的经验借鉴

1.硅谷模式

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它最初的形成原因很简单,只是政府为了留住斯坦福等学校的毕业生,提高当地经济的一个政策,没想到最后那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了科技聚集区。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全美及世界一流大学,如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企业群为基础,目前区内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企业1万多家,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总数的1/3和1/6。安娜·李·萨克森尼安在《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认为,硅谷的成功在于出现了企业家,并形成了创业文化占主要成分的“硅谷文化”。风险投资、律师事务所和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在硅谷的整体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横向联系功能。

硅谷模式的成功经验:一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二是集聚了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和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三是除了政府研发投资外,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四是除了大学培养人才外,大量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拥有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高人才流动性;五是风险投资成为高技术企业创业的催化剂;六是完善的中介组织促进了创新要素的整合;七是形成了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创新文化;八是政府的大力支持(采购、研发投入、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

2.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第5大城市,是全球第5大科技信息中心,高科技企业超过4500家,素有“科技之都”和“印度硅谷”之称,早在1988年,就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球十大高科技城市之一。班加罗尔的成功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由于环境、气候条件好,大批科技人才愿意前来这里定居,有利于吸引人才。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卡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是目前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之一。现在,卡纳塔卡邦共有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居印度首位,此外还云集多所名牌大学。三是政府的扶持。为了解决软件公司的数据传输问题,印度政府于1991年投资兴建了可高速传输数据的微波通讯网络SoftNET,至少满足了10年内软件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后来班加罗尔能够不断吸引其他著名企业前来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政府还提供了完全免税的进口硬件和软件、截至2010年免除公司所得税(最高比例达90%)、允许设立100%外资独资公司、购买国内资本货物时免除消费税等多项优惠政策。

3.剑桥工业园

剑桥工业园是世界上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突出表现赢得“硅沼”的声誉。它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创新增长方式,促进了该地区和英国的经济发展,并成为英国新经济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硅谷成功范例影响,1970年剑桥大学成立剑桥工业园,不久后又成立了专门的产业联络办公室,协调和服务各院系、研究机构和人员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了科技公司的设立和衍生,形成了科技工业园区的创业浪潮。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影响,剑桥工业园区吸引和催生了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小型高技术企业,擅长于使用极少资源,制造深受市场欢迎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剑桥工业园区仍然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生机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区域,并形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融合将为剑桥科学工业园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四、深港建设全球创新极的政策建议

1.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纵观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及其创新活动,都是只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发展。美国的硅谷是以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闻名,印度班加罗尔和爱尔兰则是以软件业发展著称,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主要发展信息、生物产业。深港全球创新极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必须考虑当地的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深港地区目前的高科技产业主要集中于以无线通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深港地区应基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着眼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决策,对该地区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建设该领域的全球创新极。

2.吸引和留住人才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极作为创新活动最频繁的地方,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美国硅谷汇聚了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园区内,汇集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16000多名工程师,并设有大量的国际学校,面向全球招收学生。

成功打造全球创新极应首先充分挖掘、利用区域内现有资源。深港地区的香港拥有港大、科大、城市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深圳也拥有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虚拟大学园和正在筹办的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教育、培训资源丰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另外,两地还拥有多家科研、咨询、技术推广中介机构和众多的专业人才。深港创新圈的建设对深港科技方面的合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深港地区全球创新极的建设应在深港创新圈的基础上,留住和充分利用当地培养的优秀人才,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空间。

同时,创新极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吸引区域外的可利用资源。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这些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深港创新极的建设应在该地区清晰产业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分步骤吸引三类优秀人才(研究人才和创业家):一是国内该领域的顶级人才,二是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顶级华人、华侨专家,三是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吸引人才时应重点吸引不同教育背景,甚至文化背景的人才,以利于思维碰撞,产生创新的灵感。

3.创新制度建设

创新极是大学与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中介组织等创新要素组成的相对稳定、良性互动的动态开放系统。硅谷、波士顿128模式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大学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在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必须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被誉为“欧洲硅谷”的英国剑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公司70%的员工来自剑桥大学,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公司与剑桥大学保持着联系。剑桥大学非常注意大学成果的转化:一是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二是教学和科研活动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而剑桥工业园区的成立正好给剑桥大学各院系和科研院所创造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深港创新极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创新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开设公司,将研究成果商业化,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此外,政府也应该对此类公司的成立提供注册和场地租用的便利。

4.创新文化培育

创新文化就是有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能够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欲望,令创新主体敢于探索冒险、勇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使创新主体之间乐于团结、协作、竞争,共享成功的经验与教训,让社会崇尚创新,宽容失败,能够给创新者自由的创新空间,能够给创新者恰当的评价和鼓励。美国硅谷塑造开放、鼓励创新创业、容忍失败等特色鲜明的硅谷文化。台湾新竹塑造风险、勤劳、自律、自强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英国剑桥塑造知识型企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初步形成了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文化。深港全球创新极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文化,通过这种文化建设,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社会网络,使创新活动主体间构筑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进而增强创新极的地域根植性。

5.为创新极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世界主要高科技产业发达地区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活环境的营造、中介组织的培育。台湾新竹重视绿化与环保,健全交通和通讯网络,建设高档次的住房及配套生活设施。英国剑桥大力改进园区交通网。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建设大面积自然绿化带,推行低建筑密度,发展无污染产业,着力提高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是创新极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良好的交通设施,便捷的通讯网络,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是创新极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新极建设的关键是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这梧桐树就是良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和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全球化促使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性加剧。良好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选择工作地点的重要考量因素。

有人认为,一个真正的科技产业中心能在一周内把写在餐巾纸上的商业计划变成一家羽翼丰满的公司。要做到这一点,中介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服务组织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是规范市场行为和监督市场主体,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提供市场服务,鼓励公开竞争并反对和制止欺诈。因此深港创新极的建设必须培育和加快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

注释:

① 李凌己,胡平.创新极: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30日第三版

② 李永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1]李永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和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3]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

[4]李子彪.创新极及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5]王宏飞.美国波士顿128公路的兴与衰.全球科技经济 望,2005年第1期

[6]方卫华.硅谷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中介组织.社会学研究,2001年1月,89-98页

[7]钱颖一.硅谷的故事:关于硅谷的学术研究.www.abc188.com

[8]郑礼顺.借鉴世界“八大园区”成功经验 建设香港工业园的思考.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网站,2008年6月

[9]康月敏,冯玫.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07期

[10]Saxenian.A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and Route 128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4

[11]Woflgang Gerstlberger.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ability-Selected Examples of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J]Technovation, 2004.24:749-758

猜你喜欢

深港硅谷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