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经济发展与本科层次职业型人才的培养

2010-04-04李福英

城市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集群院校人才

刘 耘,李福英

(长沙大学,长沙 410003)

LIU Yun, LI Fu-ying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3, China)

社会经济发展与本科层次职业型人才的培养

刘 耘,李福英

(长沙大学,长沙 410003)

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转型的经验表明: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类型多样化、合理化的共同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型人才理应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培养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迫切需要培养本科层次职业型人才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结构与人才层次改变的需要。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但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同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层次与规格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适应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劳动力去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发展的趋势,我国着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近20多年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产业结构从低价值型向高价值型升级,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一般加工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以电子及通信制造业为中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并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且将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未来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向更高级别的转变,将通过以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来完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提高产业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为知识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的需要,而且是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技术保证。

从宏观上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优化对人才的层次与类别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各层次的学术型(理论型)人才,又需要更多的各层次的职业型(应用型)人才,且人才的层次和类型要形成一个适当的结构和梯度,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微观上而言,据调查,用人单位急需的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职业型人才,不仅需求量大,而且在层次上需求多样化,既需要中、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还需要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也需要研究生层次的职业型人才。当前,由于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学术型人才趋于饱和状态。然而,针对职业型人才而言,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出现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断层,从而导致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严重短缺。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岗位的能级和层次结构处于上升趋势,现有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较难适应新的要求。因此,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崛起,同时考虑到教育的发展具有先导性、超前性以及对人才资源储备的必要性等,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培养中专、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的局限性,提升更高层次的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即大量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以适应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优化。

(二)产业集群化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仅在发达国家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产业相对集中的趋势。比如,以服装行业为主的浙江宁波、温州地区,以纺织业为主的江苏环太湖地区,以家用电器为主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关村更是著名的高科技园区。进入21世纪,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更加迅速,其中知识资源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更快,全国已经有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

产业集群若要保持长期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寻找合适的路径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提升为核心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最佳的路径便是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协同与交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及集群内企业的合作,更好的实现信息、知识、技术等在内的隐性知识资源的共享。产业集群中这些共享性知识是集群内部各主体集体学习的产物,是“嵌入于本地化区域的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混合知识体系,它构成了集群中劳动力的技能与经历,以及针对外部环境改进产品及生产流程的特殊技能”。无论是传统产业集群还是知识资源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群,都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其一,在高度分工基础上的集群。其二,注重共享性知识,且新知识的产生和有效利用的速度很快。[1]

产业的这种集群化发展趋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集群内不断扩展的知识资源边界,包括集群内的各主体的知识资源的产生、共享、扩展的横向关联和纵向联系。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要重视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强调“通”,还要重视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只有这样规格的人才,才可能通过特定的网络关系而建立不断扩展的共享资源,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与掌握集群内共享的知识,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发展。无疑,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关注的是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应用性知识,以及定性强的技能模块,在理论知识和通识知识方面只要求“够用”就可以了。显然,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不适合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要求。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高校提出了另外的要求,即针对产业集群中某一个行业的岗位或职业群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的人才强调“专”,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并促进在高度分工基础上的集群的发展。无疑,本科层次的学术型人才,也不适合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要求。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由于本科层次的学术型人才和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需要培养既具有宽厚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通”、“专”结合的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才能满足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转型的经验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强烈影响。发达国家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也出现了分工,有的侧重技术科学的研究和新技术的设计,这类人才由学术型或研究型大学培养。有的侧重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种侧重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人才,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并成为一类独立的人才群体,并逐步形成培养这类人才的课程体系,实施这类课程体系的教育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技术教育”(相当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如美国学者B. R. Shoemaker在其《论技术教育的发展和设施》所言:“……技术革命的变化带来了工程和其他职业的变化。工程师在理论领域不断深入,迫使他们丢下一些原先要做的工作……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出现了一种新水平的职业去填补由于工程专家升级而造成的真空,而且在教育上出现一个新的水平去培养这种人才,这种新水平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2]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进步,技术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促进了技术教育的发展,技术教育的层次逐步向上延伸,从而出现了技术人才的不同层次。早在1981年, H .W .French指出:当代技术型人才已经有“技术员”(technician)和 “技术工程师”(technical engineer)或“技术师”(technologist)两个层次。其中“技术员”一般由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培养,“技术师”由本科教育培养。[2]即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

事实上,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广泛进入生产领域,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引起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变革,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打破了原有较单一的学术型高等教育,发展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合理化的共同趋势。应该说,经济发达国家在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分化出“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类型,培养较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这恰恰与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布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世界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趋势,该《文件》特别指出:“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一起来完成的”。[2]

这里以美国为例,来探讨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转型的有益经验。美国从1945年开始培养技术员,当时主要通过两年制的技术学院和社区学院培养中级水平的技术员。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创办本科水平的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师(technologist)。随着知识产业比重的增长,美国知识劳动者的比重逐年增加,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1960年,全美四年制技术教育毕业生2 858人,1982年有8 325人,到1990年全国约有技术师20万人。80年代以后专科的增长幅度减小,四年制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目前,二年制技术教育和四年制技术教育并存,如在伊利诺州的密尔瓦基地区的技术学院中二年制和四年制同时存在。[3]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属于联邦国家,很重视政策在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转型之间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例如,《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育与经济的联系,以加快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的培养。

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历程也表现出一致的发展轨迹。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早期,广泛需要的是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而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对受过中学后教育的专业和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单有学术性的本科高等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非学术性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经济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普及,既对高职发展提出要求,也为高职发展准备了条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必然进一步高移,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发展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大量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的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国家,教育与社会之间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的结构与规模、人才培养目标与类型、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课程与教学等,都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历史跨越,但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进一步转型和优化。单就1998年以来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截至2008年,已达到208所。这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多限于在办学类型、层次等结构形态的定位,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表达模式,而在体现学校个性,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其内涵与实质的定位不明确,从而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化,缺乏各自的特点。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因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底子,无论在办学条件和学术水平上都存在明显差距,所培养的人才的学术水平低于“老牌本科院校”。另一方面,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自认为是普通本科院校,丢弃了原来高职高专时期形成的传统和优势,所培养的人才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等逊于高职高专。为实现与“老牌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错位竞争,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提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

然而,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无论是高职高专,还是新建本科院校,还是老牌本科院校,都提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在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便是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到底如何正确解析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如何在对“应用型人才”这一笼统的人才市场进一步细分的情况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避免与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例如长沙学院,自2004年升本以来,一直探索怎样在原来高职高专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经验、历史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本科层次的办学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基于这样的实践平台,以及在 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平台上,通过对长沙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同类型本科院校、临近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调研与实证研究,根据长沙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对本科层次职业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同类型本科院校、临近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差异化战略,以及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传统和优势,结合国内外培养职业型人才的经验,逐步明确了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型人才。近一两年来,长沙学院以该目标为引领,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逐渐形成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特色,为同类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其培育办学特色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和实践范式。

[1] 李丹.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行为及管理机制研究[M].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9.

[2] 张智荣. 关于本科学院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刍议[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4):44-46.

[3] 杨金土. 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问题[J]. 职教论坛,2003(1):20-24.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ndergraduate of Professional Talent Nursed

LIU Yun, LI Fu-ying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3, China)

Abstract:To nurse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n the level of undergraduate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adjustion of the industries structure and the hi-tech industries in groups.The experience of the soi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gher learning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dicated that to nurse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n the level of undergraduate is the common trend of talent diversity. It is,therefore, that to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is the social duty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professional talent on undergraduate; industrous structure; industralization in groups

(责任编校:易永卿)

G 640

A

1672–1942(2010)04–0099–04

2010-06-11

刘耘(1957-),男,浙江兴化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