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病毒病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0-04-03孙书娥朱春晖张德咏

长江蔬菜 2010年7期
关键词:花叶病毒花叶病株

孙书娥 朱春晖 张德咏

番茄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之一,随着种植面积增加,栽培品种增多,种植方式多样化,病害发生种类和面积也明显增加,病毒病已成为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病害,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2009年番茄黄化曲叶卷叶病毒病大面积暴发,致使很多田块绝收,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番茄病毒病,减少番茄病毒病造成的损失,保障番茄优质高产,笔者对番茄病毒病的种类、为害症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番茄病毒病为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为害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

1.1 花叶型

花叶发生最为普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初发病叶片上产生深绿、浅绿相间的轻微花叶或斑驳,叶片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有明显的花叶症状。叶片皱缩不平,新叶变小、细长,扭曲畸形,植株矮化,顶部叶片生长停滞,花芽分化能力明显减退。发生大量落花、落蕾、落果现象,且果实变小,多呈花脸型,使番茄产量明显降低。苗期感病常引起全株表现症状,成株期感病只在新叶或上部叶片上表现症状。

1.2 蕨叶型

发病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小,全株黄绿色。叶片薄且颜色淡,叶片背面脉变紫,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重的卷成管状,中部叶片卷叶较轻,但主脉有扭曲现象。茎顶端新叶细长,叶肉组织退化。发病严重时不长叶肉只有一条中肋。有时呈螺旋形下卷。新叶变窄或近线状,侧枝发生蕨叶状小叶,复叶节间缩短,呈丛枝状。

1.3 条斑型

主要表现在茎、果、叶等部位,往往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特别是有混合病毒侵染时,更易出现。茎秆上形成暗绿色至黑褐色条纹,表面下陷并坏死,褐色一般不深入到髓部。叶片有时呈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状,叶脉、叶柄上也有黑褐色坏死条纹斑,并顺叶柄蔓延到茎部。病果畸形,果面有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或果实呈淡褐色水烫坏死,甚至龟裂腐烂并脱落。

1.4 其他症状

巨芽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芽大量分枝或叶片呈线状、色淡,致芽变大且畸形,病株多不能结果,或呈圆锥形坚硬小果。

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小叶呈球形,扭曲成螺旋状畸形,整个植株萎缩,有时丛生,染病早的,多不能开花结果。

黄顶型:病株顶叶叶色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中部稍突起,边缘多向下或向上卷起,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2 番茄病毒病病原种类及其主要表现症状

2.1 为害番茄的病毒病病原种类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 X病毒 (Potato virus X,PVX)、 马铃薯 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 番茄斑萎病毒 (Tomato wilt spotted virus,TSWV)、 马铃薯卷叶病毒 (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等。

2.2 主要病原侵染番茄后表现症状

①烟草花叶病毒 主要引起番茄各种类型的系统花叶,果实和叶脉上出现枯斑,茎秆上出现条状枯死斑。在高温强光照下,与马铃薯X病毒混合侵染时,也可产生条斑症状。

②黄瓜花叶病毒 主要引起番茄花叶、畸形、蕨叶、丛枝与严重矮化等症状。

③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表现症状为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多,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脉呈紫色。早期染病的植株常严重矮缩,开花结果异常,后期染病的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红不透)。

④番茄斑萎病毒 叶子呈青铜色、卷曲、出现坏死条纹和斑点,叶柄、茎和茎尖也产生黑褐色条纹,与健康植株相比,被害植物矮小。红色或黄色的番茄成熟时,表皮出现暗红色和黄色块斑,坏死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面瘫(PFP),即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面部神经病变,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性病症。临床症状主要是蹙额力减弱、眼睛不能完全闭合、口角下垂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难治性PFP是因多种疗法治疗效果差迁延(3个月以上)所致,是一种难治性病症。穴位针刺是治疗面瘫常用方法,报道治愈率在60%~70%[1]。近年来,NMES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开来,在改善中枢神经功能和重塑周围神经功能方面效果确切。本文主要探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PFP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3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控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消灭毒源为主。

3.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 因为番茄不同品种间抗病毒病的能力有明显差异。在选用抗病品种时要视当地的生产条件、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而定。

②加强田间管理 a.深耕。在栽培过番茄的菜地,感染病毒的病株残体是土壤感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必须尽量清除病株的残根落叶,并通过土壤耕翻,促其腐烂,使病毒钝化,土壤中加施石灰有助于残根的腐烂。

b.合理轮作倒茬。避免间套作和连作,不与黄瓜、辣椒轮作。也不要和这些菜田靠近,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减少和避免番茄病毒病土壤和残留物的接触,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c.清除病残体。番茄收获后,及时拔秧,清除病残体。

d.适时播种,培育无病壮苗。春番茄适当早播,秋番茄适当晚播。

e.严格挑选健壮无病苗移植。移苗时要用10%磷酸三钠溶液洗手消毒。先移植健苗,最后处理病苗。在以后绑蔓、整枝、点花和摘果等农事操作时,都应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接触过病株的手,应以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溶液充分擦洗。刀、剪等工具在病株上使用过的,也应放入磷酸三钠溶液中消毒后再用,以防田间农事操作时接触传染。

g.定植时注意天气预报,保证定植后有较多的晴天,以利于缓苗。

h.加强肥水管理。底肥增施磷、钾肥,栽苗时根部围施“5406”菌肥,定植缓苗喷洒0.01%增产灵,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尤其对花叶病效果更为明显。花叶病在发病初期用1%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病。在番茄坐果期间,也应注意肥水管理,避免缺水、缺肥。

3.2 物理防治

进行种子处理,播前清水浸种3~4 h,捞出后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 min,冲洗后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30 min;也可采用干热法进行种子消毒,把种子充分晒干使含水量降至8%以下,后置于恒温箱内,在72℃条件下处理72 h,可杀死种子所带病毒。

3.3 早期防蚜、粉虱

育苗地和栽植地尽早喷吡虫啉等药防治杂草、周边蔬菜上的带毒蚜虫、粉虱,尤其是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粉虱等,可有效地预防TMV侵染,减轻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为害。

3.4 化学防治

①施用病毒抑制剂,用20%病毒A、病毒K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2 mg/L的植病灵,或0.2%~0.3%磷酸二氢钾分别于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喷洒,然后再操作,可预防接触传毒,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②生物制剂的使用,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磷酸二氢钾液或 1∶(20~40)的豆浆或豆奶粉,预防接触传染。 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既能增强番茄耐病性,又可提高产量。

3.5 采取人工免疫

在未感病的幼苗上,接种番茄弱毒疫苗N14、S52 100倍液。N14只对烟草花叶病毒有效,S52对黄瓜花叶病毒有效,应用前要先查清毒原。或在定植前喷10%混合脂肪酸水剂(83增抗剂)或0.5%抗毒剂1号(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00倍液,可减轻病毒为害。

近年来,随着番茄品种的增多、栽培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种植面积的增加,番茄病毒病为害越来越严重,常规方法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并不是最佳,要从根本上解决防治病毒病的问题,就需要采取新的方法。而当前,利用RNA沉默技术构建其防控新技术体系是植物保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RNA沉默技术防治番茄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可能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花叶病毒花叶病株
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格局与参数特征应用研究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秋天?花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花叶昆虫世界
花叶芦竹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创意花叶画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我国甜菜花叶病毒基因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