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菜店让农贸市场扛不住
2010-04-03
社区菜店让农贸市场扛不住
这几年,小蔬菜门店的开设,在杭城呈日益增多的趋势。来自外地的韩女士,早在4年前就看中了这一商机,和老公在竹竿巷租了一间6 m2的店面,每月租金600元。后来换了间30多m2的店面,每月租金3 000元,店面大了,去批发市场可以多进点货,进价也会相对便宜,销售的蔬菜品种也可增加不少。
“虽然我和丈夫每天起早摸黑,靠着薄利多销一年仅挣几万元,但小蔬菜门店是我养家糊口的命根子,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韩女士说。
80岁高龄的金爷爷是社区小菜店的忠实粉丝。“对年纪大的人来说,跑市场不是很方便。小菜店方便,菜新鲜,基本上每天新进,价格也较为实惠。拿鸡蛋来说,如果小菜店7.8元/kg,菜场要卖8.4元/kg,超市卖8.0元/kg。”
小区菜店生意红火,让杭城农贸市场的摊主多少有些不高兴了。
在竹竿巷小区附近仙林苑农贸菜场卖蔬菜的黄大爷,一谈到小区菜店,他就有点激动了:“他们对我们影响好大,现在都没有什么生意了。”他们店面大,虽然菜的质量差点,但销售的量多。市场里的蔬菜摊位一般卖七八种蔬菜,少的四五种。
方便和便宜背后问题也不少。
本周一,记者在古荡新村西的一家小蔬菜门店,买了胡萝卜、毛毛菜、四季豆。单从售价来看,确实比附近的农贸市场便宜。
在杭州勾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批发蔬菜的徐阿姨说,农副产品不能按价格比,质量不一样。农贸市场肯定要进质量好的,因为同个市场里有对比,而小区菜店一般喜欢进便宜货,毕竟市民在小区里买菜不可能跑几家店比来比去。
除菜的质量有所不同外,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食品安全把关和买卖规范等方面,两者也有所不同。
据杭州古荡农贸市场总经理金长介绍,蔬菜按大类算一年四季约为70多种,该市场基本上每4天就会对所有蔬菜轮番进行一遍检测。在5月的检测中,就发现个别摊主的生菜有农药残留。以往碰到不合格商品,摊主可以退货,如今得直接就地销毁。
“像茭白,一到下午经风吹就会变青,有的小店放药水,到第二天早上还很白,但市场里不允许这么做,经营户到第二天早上只好便宜处理。”市场经营户杜先生坦陈,市场严格的管理,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但这些做法是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
仙林苑农贸市场的经营户黄先生也说,现在不少小区菜店既缺乏营业执照,也没有卫生执照,货源等问题值得关注。
其实,小蔬菜门店并非新鲜事物,对社区小蔬菜门店,也始终存在着堵和疏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处处长方德新表示,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今年5月19日杭州工商新发了《关于规范小蔬菜门店经营管理的实施意见》,确定疏堵结合,规范管理为主要原则。
实施意见中规定,小蔬菜门店用房必须是具有房屋产权证明的非住宅性质用房,并通过消防部门的审批,营业面积大于20 m2小于 150 m2。此外,小蔬菜门店的开设,原则上由辖区所在地乡镇、街道出具书面意见,工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颁发营业执照。
此外,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小蔬菜门店应当建立蔬菜经销档案,自行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检测机构对本店上柜销售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查检测,并于检测当日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