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融汇
——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流域为例

2010-04-03白俊奎朱德东

关键词:酉水酉阳文化

白俊奎,朱德东

(重庆工商大学 a.文学与新闻学院;b.学报编辑部,重庆 400067)

朱德东(1977-),男,重庆市人,汉族;编辑,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主要从事出版和文学研究。

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其河流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很突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决策实施中必然注重对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直辖以来各方面的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现在已进入崭新的发展期。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与服务业等是经济稳步发展的主题,同时又必须十分重视无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文精神塑造,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良性推动、对民族文化生态链的良性循环都有独到的作用,应扬长避短发展河流旅游业。渝东南酉水流域与鄂西南、湘西北毗邻,是民族文化聚集区、交融地,民族文化迁移的走廊。其生态环境独特,历史悠久,各种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各级政府必须科学决策,有步骤地实施旅游文化的保护、建设与开发,重视依托山水自然原生态,挖掘其人文精神因素,科学地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的潜力。“人类曾经以为地球可以无穷无尽地提供这些自然资源,然而现在环境的有限性越来越明显,人类的浪费即将耗尽自然资源。”[1]旅游业必须远离工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工业,必须坚持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保护,不能以工业剥夺自然环境的特殊要求。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主要包括山水自然文化与民俗文化。酉水全长477公里,流经3省10多个县,堪称包括渝东南在内的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地区的第二大河流。本文以渝东南民族地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流域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例,加以具体论述。抛砖引玉,不当处请方家指正。

一、山、川、林、人文等富贵的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天然优势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人文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流经渝东南酉阳、秀山的酉水河起源于鄂西南,流经鄂渝湘,是中国人文上著名的“五溪”之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有很多山川景物与名胜古迹值得开发与保护。2007年6月25日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镇笔山坝月亮湾发掘出土的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制陶场、数量庞大的墓葬群、男女合葬的屈肢墓葬、稻谷遗迹等,比中原炎黄文明还要早近两千年,堪称酉水流域人文资源的一绝,值得研究、开发和保护。

(一)佛祖安坐轿子山,六七千年制陶场——上游大溪镇的山川自然资源、考古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中国西部是人文渊薮,如重庆酉阳县酉水流域大溪镇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面积广,墓葬多,葬俗独特,有稻作文化遗迹,堪称中华文明南方人文一绝。老寨《彭氏族谱》[2]载:明朝正通年间,江西移民彭大甫迁移湖广省辰州府沅陵县,继迁移老寨。民间又传说彭姓始祖自湖广省麻阳县迁移老寨。大溪镇老寨有系列化的山水风景区可作为酉水土家第二寨。酉阳县大溪镇老寨是远近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如轿子山、抓抓岩、背娃山等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轿子山酷似佛祖坐在轿子上。神话传说如樵夫与犀牛潭神女巧遇、长工犀牛潭挑水遇犀牛致使水不进桶、地仙杨玖平找真龙真脉吉穴、张三丰痛惜老寨惨遭兵火的题诗、赵鸭客寻找宝剑的贪婪、太平天国军队路过老寨挖山梁寻宝以充实军饷导致破坏龙脉等。抓抓岩活像仙人前倾状,背娃山恰似神仙背着娃娃,凤凰下山活像凤凰飞翔下山,岩门槛真的就像岩石制作的门坎,犀牛潭的传说让人们相信此处真的有犀牛栖居其中,“石龙过江柳结桃”是酉水河中石头连成龙的模样,柳树上结出桃子,很传神。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世界白花泡桐王、一百零八个土丘构成一百零八个堡,似一百零八个棋子构成迷魂阵,如将这些风景点成串地开发出来,形成完整的酉水风景片区,在此风景秀丽的酉水河上漂流:在老寨欣赏系列风景后,坐船或筏从老寨犀牛潭出发,在笔山坝观看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大溪镇政府观看冠军山、江西义渡……笔山坝距今六七千年的远古墓葬、屈肢葬、制陶场、石器加工场等,比中原黄河流域炎黄还要早两千年,在旅游资源的寻找、开发与保护中值得大书特书。

(二)嘉庆义渡五板船,美景多在江西湾——中游大溪镇的山川、地理自然资源、考古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土家族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民族,其义渡文化在酉水体现较好,如可在重庆酉阳酉水大溪镇街道建立土家第三寨。酉水河途经五板船,可以欣赏冷热水洞,此洞分两部分:酉水河洪水时,热水洞却干涸无滴水;酉水河干涸时,热水洞却洪流浑浊或清水汹涌。观赏距今二百零六年的嘉庆义渡古碑及苍松翠柏的宋姓风水祖山,当时人们捐资公益事业的精神,感人至深。坐船或筏继续下行,途经江西湾观看犀牛洞的神奇,听解说人口若悬河,妙语如珠,鉴赏抗后金战争的白邦铭、其第三子的坟茔,这是典型的明朝酉东土司墓葬。坐船又下行可看高霞出平湖的现代酉酬水电站,再下去是著名的后溪风景区,堪称渝东南的小桂林。

(三)旅人小憩搁排洲,醉意船夫睡正酣——下游酉酬镇的山川自然资源、考古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中国西部舟筏文化在酉水流域有影响,可在酉阳酉酬建立酉水土家第四寨。搁排洲邻近酉水著名的渡口——渡江口。搁排洲有大的洄水沱,传说历史上许多竹木筏和船只至此都被搁在沙洲上,名之为搁排洲。这里河面宽阔,水势盛大,浩浩荡荡的景致特别好看。沙洲宽阔,鹅卵石遍布,沙石杂陈,沙洲上绿草茵茵,百鸟翔集,沙洲边缘大小鱼虾来往有致,洲下边是河面宽广的渡口,东岸是沙子村张家寨,西岸是渡江村白家寨,两姓人世代姻亲,在血缘上不分你我,在宗族的姓氏上泾渭分明。此地人民淳朴厚道,仁义善良,勤耕苦种,传承文明,人文相当繁盛,是旅客小憩的良好处所。

(四)悬棺藏在红岩牌,腊梅香在三门滩——下游后溪镇的山川自然资源、考古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重庆酉阳后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酉水河边红岩牌巨石林立,保留了一些古代坟墓,当地人叫做癞子坟,实际上是古代民族悬棺葬,新中国成立前后都有一些胆大者进入墓中寻宝,找到青铜宝剑等物。悬棺葬悬挂或深藏于洞穴中,有固定的宗教信仰仪式,是古老风俗习惯之遗留。三门滩还有腊梅,在此崇山峻岭环拱的峡谷中,沁人肺腑,爽人五脏,可供游客欣赏。“据后溪镇党委书记石政波介绍,该镇已把三门滩野生腊梅林作为珍稀植物进行挂牌保护。配合酉水河民族风情旅游走廊的开发打造,将积极修建‘观梅亭’、‘巴人悬棺瞭望台’等旅游服务设施,使之成为后溪古镇游、土家山寨游的新亮点。”[3]

(五)“三危”犹言“三梧山”,苗众三千年犹传——下游(后溪镇)的山川自然资源、考古资源、历史文化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风景优美的景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像矿山供后人挖掘。如渝东南酉水流域酉阳县后溪古镇酉水河边屹立着三座孤峰耸立的山——“三梧山”,“梧”是汉字谐音拟写,“三梧”与“三危”一音之转,“三危”地名,有说是今甘肃敦煌附近三危山,有说是甘肃天水附近的鸟鼠山,有说在今陕甘川三省交界嘉陵江附近,还有说在川甘交界岷江、岷山一带。《诗地理考》:“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 叠山:甘肃南部,与岷山相接;宕:今甘南宕昌,与岷江相近。笔者认为,古代三苗集团既然以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为最主要的生活圈子,其活动范围主要应在这附近地区。洞庭湖上通酉水、沅江等“五溪”,古人从水路可直达今武陵山区。酉阳后溪风光如画,山川地理、气候条件等相当好,利于人类生活和发展,这里是古代三苗集团长期生产、生活、居住和斗争地。三苗的一支被称为“僚”族,长期占据今酉阳酉水流域后溪河边三座拔地而起的尖山子,“昔日居住当地的僚族,以呼天为围之语意,直呼为摩围。”[4]酉阳后溪河边“三梧山”在语言根源上与古代三苗及僚族密切相关。民间史料[5]记载:田、彭、白三大姓元末明初从湖广省辰州府沅陵县杉木桅杆堡溯酉水迁移至此,三姓各据一山,作为自己姓氏部落标志。而据湖南省泸溪县的一些学者认为,当时田、彭、白三姓是从沅江溯酉水而上的瓦乡人,是苗族,后来“三梧”作为“三危”的变音一直流传下来,而土家语称山为“苦咱”,与“僚”族语“三梧”不同,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可以打民族文化这张牌。将三梧山进行包装,依照苗族风情,建造苗族文化风情园。可根据历史上三梧山有灵官庙崇拜的风俗习惯,在三梧山重建灵官庙,根据苗族枫树崇拜开发茶园坝的枫树林,塑造苗族群众祖先,组织一些苗族妇女学习跳苗族舞,吹芦笙,讲苗语,行苗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将后溪少数民族、汉族等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使土著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水乳交融,形成崭新的文化视野,吸引更多旅客到来旅游观光,拉动本地文化、历史、经济等资源的发展。

(六)吉祥宝地何处最?酉东屏风金龙山——下游后溪镇的山川自然资源、考古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与龙脉密不可分,龙与水息息相关。山没有水,缺乏灵性,水没有山,缺乏依傍。山是河的骨盆,河是山的血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山帮撑水,水映衬山,山水相依,共铸完美的风景画卷。中国西部多山,龙虎凤凰成为民族文化的四大奇迹。如重庆酉阳后溪古镇酉水河长潭金龙山相当出名,它活像一座首尾相接的屏风,将山那边的视野完全隔开,雄伟壮观,颇有武陵山的阳刚,气概不凡。笔者2004年在此调研时从白青富等老人口中得知这里有很多神奇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富有魅力。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将金龙山打造成酉东名胜风景区,在山上建立相关设施如高空索道、观景台、碑刻、吊脚楼、茶楼、寺观等,可以营造人文氛围,增加政府和民众的收入。

(七)营造土家第一寨,猛虎跳杆过长潭——下游后溪镇的山川自然资源、考古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

中国西南民族许多崇虎,如彝族的黑虎文化、土家族的白虎文化等,可把重庆酉阳后溪长潭酉水河一带的山脉开发成旅游区。乌杨树对面山口像巨大的老虎嘴巴大大张开,似欲吞没对面一切,解放前至今流传着神秘的说法[6]:猛虎跳杆过长潭,先吃猪(朱)家后吃羊(杨),留下戴(戴)头慢慢尝。这里山脉像老虎雄蹲酉水河边,虎视眈眈地望着酉水河。未修电站时,河中三个土杆十分醒目,石堤修建水电站后,河中三个大杆被淹没,可仿古老的山川风物建造类似的山川景物,供游人瞻仰。可喜的是,目前长潭已修建了八角楼等水上设施,将陆地建筑搬上水面,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民俗文化建树。

(八)神树文化:古树参天太神圣,百世相传永流芳——中国西部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中国西部地区多古树,民俗旅游文化有神秘感,如重庆市酉水流域有许多著名古树可供旅游开发。酉阳后溪白果柑子园挨山师梨树、小干溪河坝师梨树都达几百年,是著名风水树,象征祖宗,不容人为破坏和毁灭,否则会激起民众强烈的抗议甚至械斗。枯藤老树昏鸦,衬托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田园风光,反映出古代祖先开发与生存的情况,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旅客可在树下检到师梨籽食用,也可供植物学研究之用。在现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可以利用数量可观的古树制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外来游客在富于神秘感的古树氛围中大开民俗眼界,至于其中的迷信活动则可尽量避免。

(九)梯田文化旅游与稻作经济合一:此地本是神仙居,层层梯田迎凤鸾

中国西部山区的梯田是农耕文化的一种体现,可以在旅游经济开发中将文化与经济发展合而为一。重庆酉阳酉水流域有可观的梯田资源与文化,如后溪镇老柏沟、大庄、生基坪、田堡、牛栏坪、西山坪、椰蒿树等地梯田就很出名,层层叠叠的梯田像玉盘,错落有致,似玉带缠绕于山间,春夏秋冬景色各不相同:春季,秧苗开始生长,水田里水与秧苗自然界限分明;夏季,秧苗长势很强,秧苗遮盖住田水;秋季,稻田黄金灿烂,十分耀眼和诱人。老柏梯田在酉水河东七八里处缓坡地,大庄梯田在后溪镇西二十里路的巍峨的大山上,规模经营可能不及老柏梯田,但大庄村梯田中有明朝、清朝冉土司与白总管分界线的古建筑庄屋,老柏梯田群落与大庄梯田群落文化东西相互辉映,各逞亮色。观赏梯田文化风景与稻作经营承包合一,将是梯田成片地区发展的路子之一。

(十)路径文化和外来资金的吸引与接收将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人生就像登天梯,游客志得又意满

吸引外来资金投资修建旅游道路,促进当地经济全面提升,将是旅游事业的内容之一。中国西部道路文化缥缈而轻盈,如重庆市酉阳县酉水流域的路文化分为水路、陆路、古路、新路、山路、公路等。水路与河流相关,酉水河是著名的主要水路,沟谷中的路与沟谷文化相关。沟谷关系明显的有大干溪,与沟谷文化相关的有翟家沟、滥田沟、蔡家沟、陶家槽等地。陆路是人工修造,如从后溪场到大干溪、良土等地的路修建于明清与民国,镌刻的“修路碑记”就反映了这一点。从后溪白果柑子园下凉水潭有一条从山脚直通山顶的石板梯级路,活像玉带飘扬在空中,蜿蜒曲折,望不到路的尽头。有与深潭及码头相关的风景文化如搁排洲、渡江口、后溪码头、长潭码头、肖家潭码头、吴家潭码头、铜盆潭码头、一两丝码头,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有自然形成的码头和人工修建的码头,各逞其能,为人们进出打开各种方便之门。各自聚族而居,从其姓氏地名即可窥知。后溪镇长潭是酉阳酉水土家第一寨,铜盆潭的传说: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私自出来游逛,为百姓洗衣服,倒下来的洗衣水落人间,造成很多美丽的人文风景。……依山傍水进行梯级开发,旅客志得意满。

(十一)建筑文化:风雨桥修天下安,吊脚楼阁屹巍然

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建设旅游区,将促进中国西部经济更快发展。中国西南民族杆栏式建筑很有民族特点,重庆市酉阳县酉水流域主要的建筑吊脚楼、贞节牌坊、家族祠堂、风雨桥、墓碑、指路牌、功德碑等是民族人文的良好载体,后溪上寨天井坝总管府衙旁边有明清皇封诰授金匾竖写白氏老祠堂,堪称一绝,是后溪第一祠堂。明朝时期白氏老祠堂族众头领被皇封诰授白总管,子孙世袭。白总管率领田、彭、白等姓民众东南抗倭,东北抗击后金强兵,建立奇勋,也付出惨重代价,皇帝念其忠勇惨烈,授勋加官。在东北抗金、西南平叛过程中,白总管三个侄女授封一、二、三品夫人,男性则授封总兵等官职,皇封诰授给白总管族祠堂竖写金字招牌,这些在酉阳酉水流域传为美谈。[7]在酉水流域白姓各有支系,后溪今收购组所在地是水巷子长潭白家祠堂,今粮站所在地是彭家祠堂,乡政府所在地是新寨白家祠堂,皇封诰授白氏老祠堂在解放初因名气太大,被人拆除,作为历史与民族文化的见证,它被拆除实在很可惜,学术研究失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风雨桥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建筑,中国很多民族如侗族、土家族、苗族、汉族等都有风雨桥,它折射出各民族普遍崇尚光明、追求康庄祥和、乐善好施、求吉纳福、热心公益事业的民族心理,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遮风挡雨,防御严寒,美观大方,富于审美价值,是民族民间文化风习的实证。后溪小干溪青山麻园过河坝的风雨桥又叫粮店桥,上有覆瓦,两侧有栏杆,各分双层,可供坐卧斜倚,观赏风景,底部有楼板,坚实耐用,不会摇晃摆动。

牌坊在中国许多地方盛行,龚氏牌坊堪称重庆酉阳酉水后溪第一牌坊,它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与礼仪文化的折射,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下妇女的生存状况与社会风尚,是封建思想的实物体现。它反映出的文化因素中不乏传统美德与进步因子如纯正、清廉、洁净、尊严、权威、忠贞不渝、诚实守信等,对树立坚强的爱情与道德意志、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等有益。

西南民族地区保存有不少军事纪念建筑如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街头“为民前驱”纪功碑,再如酉阳后溪至今仍存的清水堰果勇巴图鲁将军墓堪称后溪军魂,它是仅次于白总管墓葬的将军之墓,是清朝军事与政治文明的产物,在碑刻语言文字与文学上也有价值。

(十二)总管府衙天井坝,街邑文化千年传——吸引外来投资开发与建设西部土司文化

中国西南、西北土司制度有名,酉阳土司制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酉阳酉水流域后溪一带,自从独立长官白象建造后溪街道开始,上街基本成规模。后溪街上至上寨,下至小河坎,西至黄土堡,东至酉水河东岸,南有茶园坝石拱桥,酉水河东有花滩子白总管三钉耙挖来堵截河道筑玉带水花园的河中丘山,牛蹄潭活灵活现牛脚印。上寨有上马蹬、下马蹬、总管花园、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后溪镇历史悠久,汉代为武陵郡辖地,南宋绍兴年间置酉阳宣慰使司,属九溪十八峒之酉溪,……后溪乡场位于酉水右岸,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多为清代建筑,……青瓦白墙,飞阁吊楼,玲珑剔透……”[8]改革开放后,一些干部缺乏民族文化保护的自觉性、意识与素质,强令全部拆除砸碎,全部修建成水泥街道,千篇一律。青石毁灭,皇封诰授金牌老祠堂白氏宗祠、禹王宫、万寿宫、灵官庙等历史文化古迹相继被拆毁,毁灭了世代相传的古老民族民间文化。抗金英雄、平定西南叛乱的冉土司白夫人白再香是酉阳民众喜爱的英雄人物,她的英雄事迹在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中有记载,她的美德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她从小生活的地方上寨天井坝、凉水井玉印岩古迹至今犹存,要加以保护,供游人瞻仰。

(十三)名胜古迹到处有,杰士贤能喜争光——吸引外来投资建设旅游区历史精英文化

中国西南地区人才辈出,如今重庆酉阳酉水流域在明清时代是白、彭、田三大姓强宗大族管理、生活和发展的宝地。白姓第一代祖先白象被当地百姓尊称为独立长官,其墓葬在后溪上寨天井坝杨鬼塘山洞中,其子白永庇夫妇墓葬在生基坪,白象之孙白启圣墓葬在酉水河东响鼓坪,夫人彭氏墓葬在响鼓坪旁段家湾,都可作为移民文化实物供游客游览和文化工作者研究。后溪是历代人文荟萃地,明清时代皇封诰授白总管辖区,有关碑刻至今仍存,数量不多但有迹可寻,如白总管禁渔无字碑近年在酉水河岸边被发现[9]。禁渔碑四周是浮雕装饰的花纹,粗朴大方,中间无字,磨得精光。后溪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墓葬和其他遗迹如龙东、长潭等地苗坟,苗坟还有深埋在田坎最底部、最里边的,在外边无法看见里边有墓葬,这些都可修复作参观旅游之用。后溪镇白果村三组杨家沟祖坟偏坎历史上有梭棺坟,笔者小时候还见过,可依据旧时模样进行仿造,把古老葬俗呈现在人们面前。后溪上寨铁锁坟见载于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堪称古代酉阳州名胜古迹之一绝,是名副其实的后溪第一墓葬。反映等级森严的土司制度的如酉酬镇江西湾白邦铭总管、白再清总管坟,父子二人都是明朝后期支援辽阳明军、抗击后金强军的骨干人物,立下汗马功劳。后溪桂花树下白总管白文栋坟地,后溪麻园子、风水宝地江西义地堡是后溪移民文化领域里的墓葬都能体现风水文化。白夫人、邹杰、刘扬、田品三、刘振之等人是后溪文化史上的名人[10],是后溪历史上振聋发聩的民族英雄,其遗迹、遗物和民间传说,在民族地区河流旅游文化中可作为精神资源加以保护与开发。

(十四)经济文化:种植园景观、庭院经济景观——吸引外来投资建设旅游区特色经济

中国西南地区庭院经济应当得到发展。如重庆酉阳县酉水流域传统的经济以农耕为特色,与农业相关的文化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加工业。白果村柑子园的果树种植业在清朝就很有名,大庄、二重岩、石板、新地方等地适宜于种植业的发展,其烤烟种植业就享有盛誉。大干溪的土纸制造业很发达,形成了系列化品种,在人文精神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打上了深刻烙印。茶园坝的茶树培育与种植在明清很有名,但现在并未得充分重视与发展。

(十五)酉阳酉水三个镇:风水文化为纽带,人文景观成系列——旅游区经济发展必须通盘考虑

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发展必须联合攻关,如重庆酉阳酉水流域的大溪镇老寨轿子山、附近的龙脉问题等与风水密切相关。传说轿子山下埋葬着许多远方如贵州省等地远道抬送至此的骸骨,据说能佑其子孙后代出人才。大溪镇犀牛潭、酉酬镇江西湾、犀牛潭、后溪镇上寨一两丝犀牛潭都是酉水流域最著名的富贵山水人文资源,与其他地方犀牛景观结合起来,共同体现出酉水流域民众的犀牛崇拜文化现象,值得从山水与人文结合的角度进行融资开发。后溪镇长潭酉水河白虎岩、猛虎跳杆、乌杨树虎嘴巴等都反映了酉水流域民众的白虎崇拜,要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地开发。对本地民众进行引导,加深对山水人文现象的理解与感悟,对外来游客,可通过导游解说、图片宣传等使之了然于胸,在山水自然景观的欣赏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身心健康。

二、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对中国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要重视科技与文化的投入,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必要的旅游研究与科普机构,加强旅游环境保护与整治技术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加快西部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注意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11]以重庆市酉阳酉水流域旅游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为例,其内容涉及花灯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创新,要依靠群众、依靠外出工作、生活和深造的各种人才献力反哺。

花灯戏:中国花灯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酉水流域花灯文化多从湖南辰州和常德、湖北汉口、江西吉安等地流传过来,是中华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的结果。随着时代前进与区域转移,花灯文化内容有变异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充实、进步、创新与多样化提供了动力与新鲜因素。花灯文化保护可借鉴重庆市酉水流域秀山县的做法:如组织成立花灯歌舞团,外出演出赚取利润,“1984年重庆歌舞团编演的秀山花灯《蝶双飞》出访过美国、西德、缅甸等国,蜚声海外。”[12]举办大型节目演出;每年召开花灯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与学者从理论角度进行探讨;在群众中普及花灯文化;扎根于本土文化,兼顾现代文化娱乐的受众、品位与要求,扩大影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文化遗产资源。

花鼓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传播范围广,影响大,早已走出国门,迈步海外,其题材丰富,受众很多。花鼓戏在酉水流域民间又叫三棒鼓,是集娱乐、祭祀、庆祝、宣传、教育、传授技艺、新闻传播等于一体的民族民间文娱活动。[13]这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仍然保存完好的民族民间文娱活动,有较大、较全面的综合价值。重庆市酉水流域的花鼓戏在酉阳酉水流域大溪、酉酬、后溪三镇保存得最好,最有代表性,与花灯并称渝东南“双花”。可组织民间文艺爱好者成立花鼓队,在节日或其他庆祝活动中一展身手。

土家织锦:是巴文化与楚文化结合的产物,与巴宕板盾蛮的织锦文化相关。2009年盛夏,世界人类学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湘西美术家协会田明研究员的土家族织锦全长76.6米,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人士盛誉,重庆市酉阳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可借鉴,对民族工艺加以开发和创新,走向世界。

玩龙灯:中国号称龙的国度,中国人及海外侨胞都号称龙的传人,龙文化精神根深蒂固,对龙的景仰与爱戴早已深入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内心深处,玩龙灯是龙崇拜的一种表现,这是中华龙马精神在渝东南酉水流域的传承。

打绕棺:是楚文化与巴文化结合的产物,酉阳酉水流域历史上巫风盛行,与湖北省巴东县撒哈叶嗬近似,值得保护。

讲春牛(春牛戏):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结合的产物,有“隋炀太子不认母”等题材,演化为民族民间风俗活动,在伦理道德上有教育意义。

请七姑娘:是华东文明西传的新型文化,在后溪历史上盛行一时。七姊妹是七个仙女,她们主宰人间富贵荣华与生老病死,预示吉凶祸福。

摆手舞:是巴文化与楚文化结合的产物,与巴渝舞相关,融进了楚文化中的阳春白雪,又与三千多年前“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密切相关。2009年,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摆手舞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权。

赶仗:是江西、湖南、湖北与武陵五溪文化结合的产物。

对歌:酉阳后溪山歌是山地与农耕文明的产物。这些保存在今渝东南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必须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加以科学的研究、利用、充实、改造与保护。

旅游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通盘考虑。有学者认为,在国际产业转移中,重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重庆还有库区的对口帮扶、后期扶持、生态保护和对渝东南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扶持的特殊政策,这也将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新兴直辖市,重庆贫困区县较多,受正规国民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小,市民的平均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与东部,甚至与西部一些中心城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导致重庆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相对短缺。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庆第三产业的业态和规模发育不够好,除生活性服务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尚有差距外,生产性服务发展更落后,需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断向国际和东部先进企业学习,以满足开放经济的需要。”[14]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河流旅游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能促进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处于主动地位,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和斗争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同样如此,重庆市作为中国年青的直辖市,渝东南酉水流域的农具、家具、猎具、渔具等是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体,不能让其失传,要有意识地加以开发、利用与保护,使之在民族文化的苑囿里大放异彩,使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大有作为,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62.

[2] 彭明澍(1929—2006).民国增修酉阳大溪老寨《彭氏族谱》[Z].

[3] 邱洪斌.酉阳后溪古镇惊现成片野生腊梅[OL].华龙网,2009-02-04.

[4] 刘先照,李祎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大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544.

[5][6]白树煊,白万枝,白邦泰,等.酉阳后溪民国增修《南阳(白)氏族谱》.

[7] 白俊奎.2004年课题调研报告[R].现存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公室2004年课题“重庆市酉阳县酉水流域土家族民间文学调查研究”.

[8] 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9.

[9] 重庆酉阳旅游网[EB.L].后溪.

[10] 王继.后溪[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34—40.

[11] 吴殿廷,等.水体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12] 李绍明.川东酉水土家[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322.

[13] 白俊奎.中国花鼓戏的流播与酉水花鼓戏的人文内涵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4] 王崇举,熊萍,张宏丽,张利伟.国际产业转移——重庆的机遇和挑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1).

猜你喜欢

酉水酉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湘西酉水船工号子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酉水:奔腾的湘西血脉
酉水:武陵故地 山河故人
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案例专题——酉阳篇
《酉阳杂俎》中游仙故事的传承与变异
谁远谁近?
关于酉水
酉阳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