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瘤胃发酵调控的研究进展

2010-04-03王洪荣郝志敏李世霞王梦芝

动物营养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皂素原虫反刍动物

王洪荣 郝志敏 李世霞 秦 韬 王梦芝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

瘤胃在反刍动物营养与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界一直在探索瘤胃调控的有效方法。调控瘤胃发酵的主要方法有饲喂方式、饲粮组成及其加工处理、饲料添加剂调控等,这些调控方式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活动进行调控来实现的。而在瘤胃发酵调控剂中,以前多数为化学合成无机物。2006年欧盟已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国际上公认为有助于促进动物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平衡、增强活力的物质。所以,用它来取代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是在1891年由Kossei首先明确提出的,是指有些生物体利用某些初生代谢产物为“原料”,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形成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的过程,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即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PSM)。在饲料营养物质分类中,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实属于除营养物质(nutrients)以外的兼性营养物质(facultative nutrients)和营养活性物质(nutricines)的范畴[1]。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如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扩张血管、强心、平喘、抗癌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抗过敏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从植物中获得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和化妆品行业。我国是中草药生产大国,常用的中草药添加剂和植物提取物也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范畴。近年来,发现一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植物精油、单宁等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功效,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其降低瘤胃液内氨的水平和甲烷的产量、减少原虫数量的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和国内外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对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特性、作用效果、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1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研究现状

1.1 皂苷类

皂苷(saponins)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化合物,由于它的水溶液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蜂窝状泡沫,与肥皂相似,故名皂苷。常见组成皂苷的糖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其他戊糖类。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2大类,其中三萜皂苷的皂苷元由30个碳原子组成,基本骨架为齐墩果烷,已发现含三萜皂的植物种类有豆科、五加科、伞形花科、报春花科、葫芦科等植物。甾体皂苷的皂苷元由27个碳原子组成,基本骨架为螺旋甾烷及其异构体异螺旋甾烷,植物中已发现的甾体皂苷元有近百种,它们主要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的丝兰属、知母属、薯蓣科、龙食兰科等。皂苷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表皮、根、茎、叶、种子和果实中,分布不一。在反刍动物中应用较多的有丝兰皂苷和绞股蓝皂苷。

丝兰皂苷是最早应用于动物饲料的皂苷类之一。它是丝兰属植物提取物(Yucca schidigeraextract,YSE或YE)的主要成分,又称丝兰皂角苷、沙皂素。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由于丝兰皂苷结构的复杂性,对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降低畜舍氨气、硫化氢等气体的浓度,改善动物饲养环境,提高动物生产性能。H ristov等[2]发现在体外瘤胃发酵试验中,经24 h培养后发现,原生动物的数量减少63%,氨水平降低30%。在绵羊和肉牛饲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使绵羊和肉牛瘤胃中NH3浓度显著降低(P<0.01),尿素浓度显著下降(P<0.05)[3-4]。李国祥等[5]在体外培养中,添加不同水平(0、2、4、6、8 m g/g)的丝兰提取物,研究其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丝兰提取物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液的氨态氮(NH3-N)浓度、甲烷产量、原虫数目及产气量均呈下降趋势。刘春龙等[6]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0、100、200、300 mg/kg)丝兰皂苷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素酶、总脱氢酶活性及原虫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丝兰皂苷添加水平的升高,脱氢酶活性有上升的趋势,原虫数总数呈下降的趋势。Girard[7]研究发现添加丝兰提取物可改变瘤胃乙酸、丙酸浓度,使乙酸浓度下降(P<0.05),丙酸浓度上升(P<0.05)。由此可见,丝兰提取物具有强烈的抗原虫类微生物活力的能力,可降低原虫数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瘤胃内氮的利用效率,增加微生物蛋白流向小肠的数量。V aldez等[8]用奶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基中添加0、33、55和77 m g/kg的皂苷,增加了瘤胃细菌总数,提高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化率,减少了纤毛原虫数量。王新峰[9]研究发现,绞股蓝皂苷对山羊瘤胃甲烷菌有抑制作用,可减少原虫数量,对纤维分解菌和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

1.2 茶皂素

茶皂素又称茶皂苷,主要存在于茶种子和茶叶中。茶皂素属五环三萜类皂苷,属于β-香树素衍生物,基本碳架为齐墩果烷。目前对茶皂素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理化性质及分离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其表面活性、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的开发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应用也日益广泛。目前已分离鉴定出茶叶皂素3种苷元,茶根皂素4种苷元。

苑文珠[10]研究证明,添加茶皂素不影响瘤胃的正常发酵。茶皂素提高了瘤胃发酵产气量,可增加了体外培养条件下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叶均安等[11]报道,在羊的饲粮中添加茶皂素,可提高羊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在体外培养底物中添加0.25%、0.50%和1.00%茶皂素可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瘤胃微生物状况,抑制了瘤胃原虫的生长,增加了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数量,还能降低培养底物中NH3-N浓度和甲烷产量,其机理是茶皂素能抑制瘤胃原虫的生长,原虫数量的减少,可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数量,同时降低NH3-N浓度,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蛋白质,提高了丙烷产量和饲料的转化率。

1.3 单宁

单宁亦称鞣酸,为水溶性酚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 000。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2类。水解单宁由没食子酸、双酸及六羟二酚酸等多酚体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酯化而成;缩合单宁是以黄烷-3-醇、黄烷-3,4-二醇为基本单元的缩合物。单宁主要存在于豆科牧草、油菜籽、高粱籽实、柳安籽粉、栎叶、橡树叶和蚕豆等豆科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大量研究表明,在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单宁,可提高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M cSweeney等[12]报道,在体外试验中,单宁可显著地降低了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率,但动物试验的结果却显示,添加单宁提高了动物对饲料整体氮的利用效率,原因是瘤胃内未降解的氨提高后,增加了后肠可利用氮的含量,说明单宁对反刍动物氮代谢的正效应是瘤胃和后肠道共同作用的结果。单宁属于兼性营养物质,在浓度低水平时具有营养活性功能,而高浓度水平时,也可能对机体营养物质代谢起负面效应。

1.4 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

1966年,德国科学家W illarnar Schwabe首先发现应用银杏提取物可用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且毒副作用小。随后科学家们先后在银杏叶中发现几百种药用成分,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我国银杏种植面积占世界的50%左右,年产杏约500 t、银杏叶10 000 t,占世界银杏资源产量的1/3。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类化合物,还含有有机酸、单糖类、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17种氨基酸和25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目前,有关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肉仔鸡和肉鸭饲粮中应用效果[13-15]。本研究室李世霞等[16]研究了添加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能够降低瘤胃液内NH3-N浓度,提高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及丙酸的摩尔浓度百分比,降低乙酸和丙酸的比值(A/P)。

1.5 毛茛科植物提取物

毛茛科植物提取物是一种含生物碱类物质的植物粗提物。张元庆等[17]的试验证明添加毛茛科植物提取物能明显改变体外动态发酵模式,并能有效改变发酵液的pH、NH3-N浓度、TVFA和乙酸、丙酸、丁酸的摩尔浓度百分比。毛茛科植物提取物添加剂量为200~300 mg/L时,能明显提高小麦粉体外发酵液的pH,改变挥发性脂肪酸(VFA)比例。

1.6 青蒿提取物

青蒿是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上被广泛种植,我国是青蒿素生产的主要国家,青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自治区,是我国传统中药、地道药材。青蒿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为挥发油,包括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丁香烯、蒎烯、龙脑、石竹烯氧化物、倍半萜醇等成分,其中樟脑、龙脑、丁香烯、蒿酮、异蒿酮等含量较高;非挥发性成分为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及青蒿酸、香豆素、黄酮、豆甾醇等,其中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均为倍半萜内酯。青蒿素是我国科研工作者于1972年首次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含过氧桥的新型倍半萜内酯。青蒿素为菊科植物青蒿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18]。

本研究室秦韬等[19]研究了青蒿素对山羊瘤胃发酵、微生物氮素循环和各血清指标的影响,发现随着青蒿素添加量的增加,原虫总量逐渐减少,内毛虫的数量减少,而双毛虫和等毛虫的数量增加。青蒿素可降低瘤胃液内NH3-N浓度、原虫蛋白产量,提高发酵的产气量、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和细菌蛋白产量。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测定添加青蒿素能够抑制原虫的活性,降低原虫对细菌的吞噬,减少微生物氮的损失。

1.7 植物精油

植物精油(essentialoil,EO)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它是一种以酚类、萜类、酯类、醛类衍生物和一些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具有一定芳香气味,是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物质。在我国可用于提取香精油的野生芳香植物就有300多种。含量丰富的植物有柏科、木兰科、樟科、坛香科菊科、伞形花科等。常用提取香精油的植物有百里香(thym e)、牛至(oregano)、丁香(clove)、刺柏属丛木(juniper)、莳萝(dill)、肉桂(cinnam on)、辣椒(hot peppers)、茶树(tea tree)、茴香(anethol)等。植物精油是含有多种天然香料组分的混合物,可分为萜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4大类。常见的单组分为:熏衣草烯、麝香草酚(thymol)、丁子香酚(eugenol)、柠檬油精(lim one)、肉桂醛(cinnam aldehyde)、辣椒素(capsaicin)、不旋松精油(terpinene)、大蒜素(allicin)、茴香脑(anethol)等。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有4 000多种,其中被美国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lavor and extractmanufactures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FEMA)认可的物质被称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大量研究发现,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它可调控瘤胃发酵,有改善营养物质利用率的效果。香精油含有与一些细菌细胞膜的同源脂质而影响细菌活性,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瘤胃微生物活性[20-21],提高瘤胃液pH,抑制去氨基作用和甲烷生成,降低NH3-N浓度,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同时改变V FA的浓度,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香精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脱氨酶的作用降低细菌对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通过对高脱氨基酶活性细菌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反刍动物对优质蛋白氮的利用率。Newbold等[22]报道,添加110m g/d香精油混合物,可有效抑制羊瘤胃中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和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提高到达后段消化道蛋白质利用率。目前香精油对NH3-N浓度影响的体外研究报道较多。

大蒜素(allicin)是1844年由德国化学家Wertheim利用水蒸气蒸馏粉碎后的大蒜得到一些气味强烈的挥发性油状物质,即大蒜精油。Busquet等[23]在体外产气试验中,添加3、30、300mg/L组的培养液内NH3-N浓度升高,说明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NH3-N浓度影响不同,添加300 m g/L的大蒜素,培养液内小肽氮和氨基氮浓度显著增加,但对多肽氮和NH3-N浓度无影响,对其他瘤胃微生物氮的代谢参数也无影响,且支链脂肪酸浓度降低。陆燕等[24]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大蒜油和脱臭大蒜油对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大蒜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增加丙酸摩尔浓度百分比,显著抑制甲烷生成而不影响消化。

研究表明,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和使用剂量可能也是影响其对瘤胃氮新陈代谢作用的重要因素。Castillejos等[25]发现,在体外培养24 h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不同成分的香精油时,对改变NH3-N浓度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香精油可从植物的许多部分萃取得到,但其成分可能因提取的植物部位不同而不同,并与植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环境密切相关。香精油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在允许的剂量范围内,高剂量比低剂量更有效。Busquet等[26-27]研究发现,香精油对瘤胃氮代谢的影响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3 000mg/L)的香精油显著降低NH3-N浓度,低剂量组(3 mg/L)NH3-N浓度没有改变。

目前,关于香精油及其组分对瘤胃菌体蛋白的影响报道较少。一般认为,添加香精油不会影响从瘤胃进入肠道的微生物蛋白数量。体外发酵法研究表明,添加香精油后瘤胃菌群的氮代谢并未受到影响。但在体外持续发酵时,添加肉桂叶香精油减少了氮的流转量。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研究使用的香精油的添加剂量、化学组成和试验条件不同造成的[28]。同时可以看出,香精油对瘤胃原虫的影响也可能会提高瘤胃氮代谢的效率,减少氨基酸脱氨作用,增加瘤胃菌体蛋白的合成。香精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由于香精油的种类和组成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难以得到持续的正面效果,对瘤胃发酵的作用效果不尽一致。而且,在一些试验中发现,添加高剂量香精油可以减少瘤胃内VFA的产量。因此,选择适宜的香精油添加剂量和确定适当的添加时期以及与如何合理搭配饲粮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植物精油调控瘤胃功能的作用机理因精由种类而不同,目前可概括为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调控作用,对瘤胃原虫种群的调控作用,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和氨基酸脱氨基抑制作用等。香精油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体外试验结果,对于体内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持续时间的研究报道较少。要了解香精油化合物对瘤胃微生物作用的具体机制,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反刍动物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前人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研究,但实际应用效果不稳定性问题依然是限制其在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缺乏植物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和评定方法,不同产品间有效成分差异较大,不同组分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在应用时应注意配伍及其与饲粮中营养成分的互作问题,一些组分的负面效应甚至毒性也应引起重视。目前关于植物提取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筛选和研究多采用体外试验的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研究植物提取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机制,但由于体外环境和体内环境存在的较大差异,动物体内试验的效果和体外试验效果不尽一致,其原因可能是植物提取物的作用受到瘤胃内环境、饲料精粗比及瘤胃微生物对其耐受性和适应性的影响。在研究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大量体外筛选试验的基础上,用体内试验结果来证实其试验效果后才有希望推广应用。

3 小 结

瘤胃发酵调控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是对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潜力,将对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并非所有植物提取物都具有调控瘤胃发酵的功能,由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来源、种类、组成特性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和评价方法不同,这将对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很大影响。今后需要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等手段对其活性组分进行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确定其单个组分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仍然需要研究不同组分组合的整体效应,因为大多数作为瘤胃发酵调控剂使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复合组分的特点,其功能是各种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工配合的各种营养活性物质间的优化组合及其整体功能的体现,而不是仅仅单一组分的功能。卢德勋[1]提出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的概念,对揭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研究可以大规模、快速、准确地筛选可调控瘤胃发酵的有效植物提取物的筛选方法,开发高纯度、高活性和性能稳定的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和不同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效果评价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卢德勋.国际动物营养学发展形势和我们对策的思考[M]//王恬.饲料营养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17.

[2] HRISTOV A N,MCALLISTER T A,VAN HERK F H.Effects ofYucca schidigeraon rum inal fermentation and nutrient digestion in heifer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77:2554-2563.

[3] RYAN JP,LEEK B F.Effect ofYucca schidigera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reducing ammonia levels in a biologically filtered environment[J]. Journalof Anim al Science,1993,71(Supp l.1):91-95.

[4] HUSSAIN I,CHEEKE PR.Ef fect of dietaryYucca schidigeraextract on rumen and b lood nitrogen parameters in steers fed concentrate or roughage based diet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3,71 (Suppl.1):287-295.

[5] 李国祥,王梦芝,李世霞.丝兰提取物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原虫密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08,26(18):15-18.

[6] 刘春龙,李杰.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原虫数目及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2):214-218.

[7] GIRARD K E.Fermentations in rum en stimulating cultures receivingYuccaextra supplementation[J]. Journal o f Animal Science,1991,9(suppl.1):498-500.

[8] VALDEZ F R,BUSH L J,GOETSCH A L,et al. Ef fec t of steroidal sapogenins on rum inal fermentation and on production of lactating dairy cows[J]. Journal o f Dairy Science,1986,69:1568-1575.

[9] 王新峰.绞股蓝皂苷对山羊瘤胃甲烷产量及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111-112.

[10] 苑文珠.茶皂素对湖羊生产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2.

[11] 叶均安,板桥久雄,刘建新.茶皂素对瘤胃培养物发酵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1,5:29-30.

[12] MCSWEENEY C S,PALMER B,MCNEILL D M, et al.M icrobial in terac tions with tannins:nutritional consequences for rum inants[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91(1/2):83-93.

[13] 李岩,张力,郑中朝.银杏叶提取物对肉鸭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6,27(5):25-27.

[14] 王学静,臧素敏,张丽.银杏叶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脂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6, 38(11):40-42.

[15] 李焰,杨小燕,林跃鑫.银杏叶提取物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23):24-26.

[16] 李世霞,王洪荣,王梦芝,等.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和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08,29(3):59-62.

[17] 张元庆,肖训军,孟庆翔.毛茛科植物提取物添加量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动态发酵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 2007,43(5):27-31.

[18] 梅林,石开云,苏建华,等.青蒿素国内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08(3):95-96.

[19] 秦韬,王洪荣,朱素华,等.青蒿素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原虫数量及产气量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2):37-39.

[20] HELANDER IM,ALAKOM I H L,LATVA-KALA K,et al.Characterization o f the action of selected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n G ram negative bacteria[J].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1998,46:3590-3595.

[21] CHAO SC,YOUNG D G,OBERG C J.Screening for inhibitory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on selected bacteria,fungi and viruses[J].Journal o f Essential Oil Research,2000,12:639-649.

[22] NEWBOLD C J,MCINTOSH FM,W ILLIAMS P. Effects of a specific blend of essentialoil compounds on rumen ferm entation[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14:105-112.

[23] BUSQUET M,CALSAM IGLIA S,FERRET A,et al.Ef fect o f garlic oil and four o f its compounds on rumen m icrobial fermentation[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5,88:4393-4404.

[24] 陆燕,林波,王恬,等.大蒜油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 (2):386-392.

[25] CASTILLEJOS L,CALSAM IG LIAS,FERRET A. Effect of essential oils active compounds on rum en m icrobial fermentation and nutrient flow inin vitrosystem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6,89: 2649-2658.

[26] BUSQUET M,CALSAM IGLIA S,FERRET A,et al.Screening for thee ffects of natural p lantextracts and secondary plantmetabolites on rumen m icrobial fermentation in continuous culture[J].Journal of Anim 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 logy,2005,123: 597-613.

[27] BUSQUET M,CALSAM IGLIA S,FERRET A,et al.Plant ex tracts affectin vitrorumen m icrobial fermen tation[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6, 89:761-771.

[28] BENCHAAR C,PETIT H V,BERTH IAUME R.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on digestion,rum inal fermentation,rumen m icrobial popu lations,m ilk p roduction,and m ilk composition in dairy cows fed alfalfa silage or corn silage[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7,90(2):886-897.

Au thor,WANG Hongrong,professor,E-mail:h rw ang@yzu.edu.cn

(编辑 武海龙)

猜你喜欢

皂素原虫反刍动物
几种动物来源的蜱携带的细菌和原虫的检测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图版
茶皂素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山茶油中茶皂素的分离及其性能分析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油茶饼中茶皂素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