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临床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体会

2010-04-03孙荣凤朱锦云

当代临床医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漏气器具输液

孙荣凤 朱锦云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225700)

临床输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其输液反应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根据本人的自身的工作体会,现将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 临床输液反应大多是由热原引起,但致热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1]。现将热原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下。

1 液体中的热原与污染途径

1.1 从溶剂中带入 制水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水源质量不好,热原污染严重,蒸气过大或冷却水太小,输送溶剂管道、容器清洗消毒不净,环境空气消毒不严,制出的水贮存时间过长等都有污染热原的可能。热原本身无挥发性,但在蒸馏时往往可随蒸气雾滴带入蒸馏水中[1]。

1.2 从原料中带入 原料在生产包装过程中,无菌操作不当、包装质量差、密封不严、贮存时间过长等易使细菌生长繁殖。容易滋长微生物的药物,如葡萄糖因贮存年久包装损坏经常污染热源。用生物方法制造的品种,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或抗生素等药物常因致热物质未除尽,而引起热原反应[2]。

1.3 消毒灭菌温度压力时间不足,瓶塞松动漏气,贮存时间过长易使细菌生长繁殖 输液生产后的消毒灭菌,多数由临时工操作完成,由于他们责任心不强,对消毒设备性能掌握不牢,对消毒灭菌温度、压力、时间概念不清,操作不当,急于下班,管理人员监督不严,即使最后经过灭菌,但消毒灭菌未杀死的细菌及大量细菌尸体的存在也能引起热原反应[2]。瓶口松动漏气也可污染细菌,据报道[3]进入输液瓶内的空气不经过滤,其液体细菌培养为阳性,经过滤,其液体细菌培养为阴性。封口机械故障漏检、装卸运输震动挤压等均可造成瓶口松动、漏气污染热原。贮存时间过长,消毒灭菌未杀死。瓶口松动漏气污染的细菌继而生长繁殖等均可使输液热原含量增加,同时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 输液器具中的热原及污染途径

从一次性输液器中带入 目前生产一次性输液器具的厂家较多,生产环境条件不一,灭菌方法不一,有的一次性输液器具外包装简陋,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常因挤压破损漏气,造成细菌热原污染。某医院发生的 9例小儿群体输液反应均为使用了同一批号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

3 环境空气中的热原与污染途径

环境中空气、水、尘土,人体表面、口腔、鼻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微生物存在,如果人员流动频繁、环境空气消毒不严、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不采取有力措施,不严格操作规程,输液就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2,3]。若病房内空气细菌总数 700CFU/m3~800CFU/m3时,则有空气传播感染的明显危害。有人对工作状态的治疗室和病房内细菌的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治疗室内细菌总数达 1228CFU/m3,病房内细菌总数高达 3036CFU/m3。

4 输液操作过程中的热原与污染途径

护士在加药准备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甚至不消毒或忘记消毒、加药用注射器不洁、多次穿刺堵塞、陪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操作不当等均可造成细菌病毒热原污染的机会。

5 不合理用药引发的输液反应与污染途径

5.1 从加入滴注药物中带入 在输液时,由于多种药物合用,使热原累计量超过规定限度而致热原反应。有人在无热原的输液内加入其它滴注药物后进行热原试验。结果热原检出阳性率达40%。

5.2 加药后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所致的输液反应在临床输液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药物不溶解,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微粒异物析出结晶,使 pH值和温度升高或降低,出现混浊变色等现象。

6 患者体质与静滴速度引起的输液反应与途径

6.1 患者对热原敏感性强耐受性差 合格的输液不等于绝对没有热原,只是含量极微,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热原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是因为进入人体内的热原已经达到该患者发热反应的作用剂量。

6.2 某些药物刺激性大输液速度快 在临床输液时,往往因患者体质差、心脏负担超重,加入的滴注药物刺激性大引发输液反应,如加入注射用四环素、乳糖酸红霉素等药物常因刺激性大、输液速度过快,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率快等热原样反应。

7 输液反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细菌热原微粒异物等来源于原辅材料,输液生产、使用、环境空气污染的各个环节。有些输液染菌后出现霉团、云雾状、浑浊、产气等现象。有的输液虽然外观上没有变化,但含菌数很高,如果使用这些输液,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要保证临床输液用药安全,仅仅注意生产和输液器具的污染是不够的,临床医护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无菌操作,还要注意减少污染,重视合理用药。因此建议输液生产和临床使用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一切污染机会。

7.1 输液生产部门 除严格控制细菌热原微粒异物从原辅料中污染的途径外,还应加强注射用水质量检测力度,严格容器用具管道的清洗质量,搞好生产车间环境空气的消毒灭菌,做好生产前设备仪器的维修调试保养,建立消毒灭菌温度指示卡登记监督验收制度,防止生产过程中细菌热原微粒异物污染的一切机会,做到无药检合格报告、瓶口松动漏气、标签无打印保质期的输液不得出厂或发放临床使用。

7.2 输液器具采购清洗供应部门 采购部门应掌握供货渠道,建立质量验收检测制度,做到对不符合质量标准、质量低劣、超保质期不采购、不发放临床使用,对回收再使用的输液器具应加强清洗消毒灭菌力度,确保输液器具在临床使用安全无害。

7.3 输液准备的治疗室 为使输液加药准备处在洁净的环境中操作,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和单位安装净化消毒设备,条件差的医疗单位也应安装无菌操作柜,严格输液加药准备工作环境空气净化消毒灭菌制度。控制输液加药准备过程中的细菌热原微粒异物污染。

7.4 医师 为了有效合理用药,建议医师应尽量减少液体内药物配伍的种类及数量,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能口服就不要使用注射,更不宜滥用或因个人私利使用促销的药物,保证合理用药的预期效果和输液加药后的安全。

7.5 护理人员 输液加药准备一般由护士操作完成,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加药准备前后应对输液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注意液体的颜色、澄明度、有无浑浊、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破损漏气等现象。输液时应使用有净化空气和装有终端滤器的输液器,严格输液操作规程,防止输液过程中的污染。

7.6 医药行政管理部门 要保证输液生产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建议行政部门对输液用原辅材料、液体、静滴小针剂、输液器具等输液用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保质期,严禁过期有污染的产品在临床应用。

1 奚念珠.顾学裘.药剂学 [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9~209.

2 毕重秀.冯家范.孙淑珍.医院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55.

3 史翠玉.项明洁.医院常用皮肤消毒剂的抗菌实验观察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35.

猜你喜欢

漏气器具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你可真淘气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融资租赁在汽车零部件包装器具领域的应用探索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一起220kV GIS漏气缺陷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古代器具灌农田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