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文化的本质
2010-04-03桑业明
桑业明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论交通文化的本质
桑业明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为培育和弘扬新时期交通文化,促进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文化理念的视角对交通文化的本质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交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基础和核心,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愿景、目标、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整合体,其基础和出发点是交通的本质,核心内容是交通价值观;进而认为,交通管理的实质就是以交通管理人的价值理念规范、约束、引导交通行为人的价值理念,实现既定的交通目标。
交通;文化;价值观;交通管理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国内各个地方长期存在的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换代,同时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交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深入研究交通文化,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新时期交通文化,不仅是提升交通行业软实力、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交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愿景、目标、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等为核心内容的整合体。一般认为,交通文化可分为交通物质文化、交通制度文化和交通精神文化。从交通文化的研究实际和发展来看,交通物质文化与交通制度文化(主要集中在交通法制、法规等方面)的建设起步早、发展快,而交通精神文化的发展相对迟缓。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文化理念角度对交通文化的本质展开初步研究,求教于同仁。
一、交通文化研究的兴起:交通发展的理念支撑
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同样,我们可以将交通文化划分为交通物质文化、交通精神文化和交通制度文化进行认识和研究。就交通物质文化方面而言,人类对交通文化的建设早就开始。秦朝驰道、隋代赵州桥、金代卢沟桥、唐宋时期的驿站等,无不彰显古人进行交通物质文化建设的丰功伟绩。但由于当时地广人稀、交通方式相对单一,人们还未认识到对交通文化(特别是交通精神文化)进行专门研究的必要性。因而,真正对交通文化展开研究的历史时期,应该始于近代,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步入汽车时代。这时,因车辆交通引发的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始制定、完善各种交通规则,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等交通安全文化工作。因此,在各国交通研究方面,交通安全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无一例外地应当处于相关研究前列。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交通文化研究的最大特色就是绩效导向或者说实践导向,即是说交通文化的研究偏重于改造交通管理的现实途径,其直接目的就是促进交通行业的中短期发展,而较少研究交通文化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因此,在可考的文献中,虽然人们多次提及交通文化,但对交通文化还基本上是作为一个默认共识的概念进行使用,在很多地方是“一带而过,并未对交通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做深层次的探讨”[1]。正是由于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所以导致近现代以来交通发展和规划缺乏长远性和根本性。比较典型的如汽车、道路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汽车增多导致城市道路捅挤,而城市道路增设、改建又进一步刺激居民购买汽车的需求,导致汽车的增多;反过来,汽车的增多又导致城市道路的增设、改建等。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正是源于交通发展和规划过于注重现实需求,注重现实发展的短期性所致。因此,要促进交通发展,必须先从发展理念上加以解决,这是交通发展的顶级设计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交通发展的顶级设计,是从交通发展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出交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和发展效果的纲领性文件[2]。
交通发展理念不仅是交通发展战略设计、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支撑、决定交通发展的根本精神支柱。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交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目前,关于交通文化的界定有2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为广大交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交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交通文明的重要结晶”[3]。另一种观点认为,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交通、交通资源、交通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不可否认,上述2种观点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交通文化的固有特质,但各有局限性,如前者把交通文化界定在交通行业内,认为交通文化的主体是“广大交通员工”。依此逻辑,是否只要加强“广大交通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就可以把交通发展好了呢?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以文化之定义界定交通文化的痕迹。
交通文化研究兴起的外在经济原因和现实需要是显而易见的。从交通企业行为来看,交通企业(如客运公司)的发展已经从资本扩张型提升为资源整合型,构建企业行为及其品牌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这要求交通企业必须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另外,从高速公路、铁路等发展和管理来看,交通技术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处于瓶颈期,需要进行理论的回顾与反思,需要从文化角度探讨交通发展问题。总而言之,如果不从交通文化方面对交通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势必会制约并导致现实交通管理上的困境。因此,研究交通,必须要研究交通文化。那么,作为交通管理的重要领域或理论,交通文化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是什么,或者说交通文化概念与哪些概念相联系,这是研究交通文化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追本溯源,从交通的本质研究中去寻找答案。
二、交通文化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交通的本质
研究交通文化固然首先需要理解文化之内涵,更主要的却在于对“交通”概念的理解。事实上,交通文化研究的分歧和争议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对交通的本质,进而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命题缺乏系统、统一的认识而导致的。那么什么是交通?或者说,交通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交通涵义
一般认为,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即人和物的转运输送,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的传递播送。从词源学上看,交通一词由“交”和“通”2个字构成。“交”,在现代有“相连接”、“交叉”、“交往”、“互相”等含义。在古代主要有以下含义:(1)接触、贯通之意,如《易泰》上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也”。(2)往来、结交之意,如楚辞《九歌》上讲,“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问”。“通”,现代有“没有堵塞”、“有路达到”、“传达”等含义。在古代也有几种含义:(1)“达”之意,即由此达彼过程中无障碍。如《礼·王制》上讲,“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2)人往来交好,如《汉书·彀梁传》上讲,“先生通正言”。“交通”二字合称,在古代有相对固定的含义:(1)交往、勾结。《史记·黔布列传》上讲,“布已论轮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亭桀交通”;《汉书·汇充传》上讲,“(赵丹)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2)互相通达。如《管子度地》上讲,“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上讲,“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已经比较接近于我们今天使用的交通之意了。
由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人们对交通这一概念的界定隐含着广义和狭义上的认识。在广义上,交通泛指一切事物相互交往中所发生的通达现象和过程;在狭义上,交通专指人类相互交往所发生的通达现象和过程。就狭义层面而言,一个完整的交通现象和过程显然包含3个基本要素,即交通主体(交通人)、交通客体(交通运载物包括人或物)、交通运载工具。在对3个要素的理解中,正是由于对交通主体理解的差异,导致对交通文化内涵理解上的不同。如有的把交通主体理解为从事交通事业的人,从而把交通文化看作为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为广大交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付诸于实践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3]。笔者认为,既然交通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形成的一种活动或现象,那么交通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参与交通的全体社会成员。因此,交通文化则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交通行为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二)交通与运输涵义的区别
对这二者之间关系,有些研究者把交通运输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对二者也不加区分,也有些文章把交通和运输概念区别开来分别定义,但其区别并不清晰。实际上,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功能。一般认为,交通是指交通主体借助一定交通方式实现交通物的位移过程;运输则指人员和物资在空间的位移。从交通物发生的空间位移来看,交通和运输没有多大差异。但从经济行为角度来看,交通和运输则存在着较大不同。由于交通是交通主体借助一定交通方式实现交通物的位移,因而既可以是个体组织行为,不一定产生经济收益;也可以是个体或团体组织的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行为即运输行为。或者说,交通行为侧重于社会效益,而运输行为侧重于经济效益。这就是说,交通是一种社会活动,而运输则是一种经济活动[5]。对交通和运输的不同理解,是交通管理实践中针对不同车辆进行管理的理论根据。如用于交通的车辆和用于运输的车辆,在收费标准和具体管理上是不同的。如果混同二者的关系,势必造成交通车辆管理上的混乱,并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交通理念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前提,而交通概念又是交通理念的基础。由上所述可知,人类的交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就是说交通就是交通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交通在其实质上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在交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交通精神文化是交通的核心之所在。
三、交通文化的本质:交通价值观的管理问题
研究交通文化既离不开对交通概念的研究,也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认识。虽然现在人们对文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根据目前学者对文化的研究结果,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认为,举凡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文化意义的活动,亦即文化就是人化。这是广义上的文化认识。从这一角度来看,交通正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亦即交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交通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来看,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主要应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而引发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这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区间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联系日益密切,最终统一为整体世界历史的扩展过程,构成了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6]。然而,无论是纵向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抑或横向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如果没有交通的作用都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换言之,交通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基础条件。就此而言,一定时代的交通情况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也反映了各地区之间人类交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交通是我们认识人类文明的基本路径之一。由此看来,一部交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这也表明,交通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或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即交通就是一种文化。这一论点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所用的交通工具及遵守的交通规则上获得鲜明的佐证。基于上述观点,显然我们完全可以从交通工具及人类对交通规则制定、遵从等方面认识什么是交通文化,这种认识也是对交通文化表现形式的认识。但是如果我们对交通文化的认识仅止于此,则显然对交通文化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交通工具、道路、场站等建设与发展,固然是交通文化的显著标志,可视性很强,但这种器物性的交通文化显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主旨。
事实上,无论何种文化其实质与核心都在于这种文化所凝聚起来的一种价值理念或价值观。“交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理念”[2]。价值理念属于意识形态或思想认识范畴,体现的是人们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所采取的基本方式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因而,交通文化价值理念体现的是交通行为人对交通及其发展所秉持的态度、所采取的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如果从交通行为人的角度来看,交通文化价值理念有2个基本的层次:一个是交通行为人的交通价值理念层次;另一个是交通管理人的交通价值理念层次。交通行为人是指参与交通行为中的一切人,不包括进行交通管理、建设等的组织与个人。交通管理人是指进行交通管理和建设的组织和个人,如交通管理部门及其员工等。一般而言,交通行为人交通价值理念是大众行为的交通行为理念,其层次较低,具有多元性、杂乱性与惯性等特点,但这种多元性和杂乱性中又因民族、区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共性。如在交通规则遵守中,交通行为人的从众行为等。交通管理人既包括交通管理部门,也指从事交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交通管理的集合性概念。因此,交通管理人交通价值理念的层次较高,一元性、理性特征较明显,对交通行为人的价值理念具有一种规范、引导作用,代表着一个国家进行交通管理的基本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交通行为人交通价值理念和交通管理人交通价值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从人性角度来看,交通行为人交通价值理念体现和代表的是人的一种自然状态的自由意志要求,因而在实际交通行为中,表现得较为感性、散漫,从而在交通行为实践中相互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而交通管理人交通价值理念既是交通管理者本身的交通价值诉求,也是交通行为人价值理念相互冲突的结果,是交通行为人交通价值理念的一种上升,因而更多地体现了理性的自由意志要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交通管理的实质就是以交通管理人的价值理念规范、约束、引导交通行为人的价值理念,实现既定的交通目标。交通目标可以通过2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收集外部交通环境信息,第二种是基于价值观来选择。这2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可称之为基于事实的选择,后者可称之为基于价值的选择。现实中,由于每个人的交通意愿和需求是不同的,因而大部分交通事实是复杂而多变的,因而只能基于价值做出面向未来的交通目标决策。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诉求是不同的,因而基于价值的选择非常困难,所以重要的不在于选择本身,而在于如何确立一个合理的共同价值目标。因为共同的价值目标才能决定共同的选择。当前,国家交通部门之所以要进行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要把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起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选择和执行起来就容易了。尤其是在面对未来,环境越来越动荡,大家都看不清楚能否超越环境的时候,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价值选择能不能通过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形成组织的力量去超越环境的制约。
四、结 语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质在于通过对交通实际的了解和把握,确定一种共同的交通价值观。但这种价值观又绝非几个简单的理念,绝不是通过辩论就可以获得的,而是要经过具体的经营和管理的磨励才能被大众所接受。马克思说过,价值观是通过一些事情冲撞而表达出来的,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进行讨论,是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的。事实上,很多价值观是通过一些事情或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被人表达出来的,经过冲撞后,有人放弃了一些价值观,更多的人接受了一些价值观,于是就成了共享价值观。交通价值观的形成同样是通过一些事情、经历一些事情被交通行为人表达出来,然后经过相互间的碰撞与交流后,有人放弃了一些价值观,有人接受了一些价值观,并最终就某些价值观达成一致。而这一过程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交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既要整体部署,又要稳步推进。这不仅要求我们每一个交通行为人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愿望,主动地参与到交通文化建设中来,更要求交通管理人主动做好交通价值观的整合、引导工作,促进中国交通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
[1] 李振福.交通安全文化初探[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5(3):40.
[2] 王庆云.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刘文杰.桥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 李振福.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J].交通标准化,2003(5):45-48.
[5] 张珏成.交通与运输的区别与联系[J].交通企业管理,2009,24(8):12-13.
[6] 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Essence of communication culture
SANG Ye-m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Shaanxi,China)
In order to cultivate traffic culture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facilities and society,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raffic culture.In the author's opinion,the communication culture that takes the values as its core is the comprehensiveness,including thinking,morals,values,ideal,target,and so on.So the esse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mise to study the communication culture,and communication values is the core.Accordingly,the main task of the traffic management is how to standardize,restrain,and guide the values of traffic people with the values of people who work for traffic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culture;value;traffic management
F50/G112
A
1671-6248(2010)01-0024-05
2010-01-14
桑业明(1972-),男,安徽霍邱人,副教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