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 高效 高辐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开启新路径
2010-04-03张文娟
本刊记者 张文娟
北京正在谋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8月16日,由科技部、农业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建设,致力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围绕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打造农业高端产业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进行了签约仪式,它拉开了北京走“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的序幕。
传统农业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次签约仪式上,科技部部长万钢的一段发言颇具深意。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粮食安全、气候变暖、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等重大发展难题,国际农业和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在首都北京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形势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我国传统农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自2007年以来,全球市场上的大米、小麦、黄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高水平的粮价不仅使全球8亿多生活在饥饿当中的人更加难以度日,也使得人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农业评估报告,这份《国际农业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评估报告》建议淘汰现在普遍的破坏环境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号召用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农耕方式替代对抗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关于气候变化,报告认为,尽管气温略微升高能够帮助一些地区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全球变暖破坏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农业,人类会不得不为了适宜居住的土地而爆发争端。报告提出,大范围施用有毒的农药使得农业生产者过量暴露于有毒化学品的威胁下,严重地伤害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甚至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的确,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近几年在中国也得到印证。尽管这几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增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在加大”。
仅以气候影响为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很大挑战,几千年来,我国农业依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而近年来,极端天气变化带来更多干旱、洪涝、雹灾和台风等,给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农业急需通过科技创新,推广和普及可持续发展模式、饲养方式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减少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损失。正如上述联合国报告的撰写者之一、美国密苏里大学农村社会学教授玛丽·亨德里克森表示,如果世界希望改变农业领域现存的问题,就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改变许多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做法。
应对挑战 积极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建设,正是在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条件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道的重大举措。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要素聚集武装现代农业,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为主要特征,将成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标志,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
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签约仪式现场
②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园区试点之一——顺义国际鲜花港
③北京国际鲜花港彩色平面图
首先,科技城将构建全国农业产业支撑平台。它以农业高端研发、产业链创业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为重心,共同建设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优质便捷服务全国;共同建设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促进科技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共同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促进产品创新研发和产业链建设;共同建设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化水平;共同建设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推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
其次,科技城将推动科技特派员产业链创业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它将共同推进以法人科技特派员创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促进各类农业科技资源要素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的整合、集成与共享;吸引社会主体在产业链扩张中创业、就业;鼓励企业在全国开展并购重组、建立分支机构及生产基地,构建全国产业梯级,推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再次,科技城将引领传统农业走融合发展之路。科技城将共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作为科技城的实施载体,促进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推广。共同开发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等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高端、高效、高辐射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目标,以农业高端研发、产业链创业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为重心,实现农业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创业和先导示范等四大功能。
一是高端服务功能。着眼于世界城市建设, 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产权交易、科技保险、期货交易、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现代物流、会展交流、高端人才培养等高端服务。
二是总部经济研发功能。瞄准世界农业科技高端,集聚国内外优势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引进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技城建立总部研发机构,促进各类农业科技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共享,提升首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农业战略产业,打造总部企业密集的产业经济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三是产业链创业功能。围绕全国农业产业链建设的科技需求,以经济实体为载体,将科技、信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植入产业链若干环节,通过龙头企业产品创新和高端人才创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细分和延伸,形成以法人科技特派员创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并吸引社会主体在产业链扩张中创业、就业,为全国农业产业提升提供科技引领和服务。
四是先导示范功能。瞄准农业高端,以成果应用为重心,从贴近产业、融入市场的角度,以“1+N”模式(围绕一个品种,展示簇团技术)实现先进科技成果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通过网联各省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成果对接和产业互动的形式向全国辐射推广。
为何选址北京?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在北京率先起航实在是顺其自然之举。当前,北京已进入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新阶段,为农业科技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则是北京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城的必然之举。
北京是全国农业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全国18个国家重点农业试验室有11个在北京;全国59个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占14个;北京有29家涉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30多家国家、市、区(县)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此外,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有近2万名涉农科研人员,及50%的两院院士。
此外,北京现代农业总体水平高,2008年全市设施农业播种面积达到50.8万亩,平均亩效益达到1万元;北京保存国家级种子资源达到39万份,列世界第二位,每年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占全国20%,作物种子交易额达35亿元,占全国交易额的10%以上,种畜、种禽的产值达11亿元;全市共有49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25%;已形成以新发地、大钟寺等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而作为首都,北京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机制、政策、模式的创新,将对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特别是都市型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起到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而对于大中城市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形态,更具有直接借鉴作用。
因而,在北京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是结合北京市的资源禀赋,探索出的一条科技要素聚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科技城建设水到渠成
北京国家农业现代科技城的建设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而国家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推动更是加速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的步伐。
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思路始于一次座谈会。2009年年底,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北京市率先探索科技促进高端农业发展的道路。
万钢部长的希望和北京市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北京市政府迅速展开建设国家农业现代科技城的各项行动,并责成北京市科委牵头,尽快提出共建农业科技城的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为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北京市科委委托长期致力于“三农”研究的致公党中央进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政策研究”专题调研。在调研昌平、顺义、大兴、房山、通州等区县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与科技部农村司及市农委、农业局多次沟通,形成部市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初步方案,该方案的形成凝聚了从上到下的努力,致公党中央、科技部和北京市形成了推动农业科技城建设的合力。
今年上半年,各级领导深入农村进行调研的密度更深更广。
3月16日,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到顺义、昌平调研农业科技园区,并对科技城建设方案提出指导意见;
4月14日,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等领导考察北京农业和农业科技园区时,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就科技城建设交换了意见……
4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带队赴科技部与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就部市共建科技城进行会商,对建设方案和组织实施提出明确意见;
5月11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部市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方案汇报,会议原则同意农业科技城的建设方案,刘淇批示在建设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等“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增加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形成“五个中心”的建设内容;
5月13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带队再次赴科技部与张来武副部长进行沟通,推动落实;
紧接着,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方案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报送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党组书记李学勇,6月4日,万钢批示“方案示范意义很大”,李学勇批示“很有意义”。至此,农业科技城建设蓝图开始“浮出水面”。
……
8月16日,科技部与北京市正式签约。万钢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