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0-03-31赵鸿

当代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成灾播种面积施用量

○赵鸿

(云南省元江县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云南 玉溪 653300)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本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中国粮价上涨过快,给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很多困难,也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中国粮食生产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寻找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瓶颈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粮食生产函数的构建

1、模型变量、数据设定

通过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基本判断,本文选择了化肥投入量、播种面积、机械投入、灌溉面积、成灾面积等五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粮食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模型设定采用线性生产函数:

Y=a1*X 1+a2*X 2+a3*X 3+a4*X 4+a5*X 5+b

其中,Y为粮食产量(万吨),X 1为农业化肥施用量(万吨),X2为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 3为成灾面积(千公顷),X 4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 5为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b为随机误差项,表示解释变量以外的随机扰动。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了1985—2008年的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1985—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投入数据

2、用OLS法估计模型

假定模型中随机项满足基本假定,在显著性水平a=5%下,用OLS法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Y=4.7847*X 1+0.591*X 2-0.1632*X 3-0.0593*X 4+0.2047*X5-39487.60

表2

3、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与修正

从计量估计结果可以看出,R^2=0.986486,拟和效果非常好;(显著性水平=0.05),从整体上看,粮食总产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但X4、X5未通过t检验,X4前的符号经济意义也不合理,因此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因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X 1、X 4、X 5三者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需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修正。按照逐步回归的原理,逐一引入自变量同因变量做回归模型。如果拟和优度再次提高,且t检验通过的自变量,就保留下来;否则,就把它剔除模型。这样我们不仅简化了模型,又消除了多重共线性。本文用EVIEWS软件按此方法操作,最后模型修改形式如下:

Y=4.7292*X 1+0.6427*X 2-0.1381*X 3-37837.88

表4

二、经济意义分析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模型的方程为:

Y=4.7292*X 1+0.6427*X 2-0.1381*X 3-37837.88

R^2=0.983344表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可以由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的数值来解释。从上面计量分析可以看出,直接决定粮食产量的因素有两个——化肥施用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即在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等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化肥施用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粮食平均产量将增加4.7292个单位;同理,在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等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粮食平均产量将增加0.6427个单位;在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等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成灾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粮食平均产量将减产0.1381个单位。从数值来看,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总的来说,数据分析结果与中国现实和粮食生产特点较为符合:中国人多地少,加之城市化与工业化,耕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因此,要保证中国粮食的稳产与增产,就不能寄希望于播种面积的大幅度增加,而应着重于推动单位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当然,播种面积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三、政策建议

1、保护耕地

一方面是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工业化与粮争地,防止城镇化与粮争地,防止生物技术开发与人争粮,坚守1.20亿公顷耕地红线。有效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坚决制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提高耕地质量,要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开展土壤改良与培肥工程,农田污染预防与修复工程,保育生态农田工程等,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一是要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农田水利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投入增长机制,确保每年投入比例稳步增长。要整合相关部门的涉水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水利设施投工投劳,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提高已建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要抓好病险水库和骨干塘的除险加固、山平塘维修、渠系清淤防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要稳定乡镇水利服务站。发挥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核心作用。三是要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一方面要延伸现有支渠系统,改大田灌溉为小田灌溉;另一方面要抓好干旱死角的整治工作,改善其灌溉状况。

3、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加快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品种更新换代。加大对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科研的投入,对现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成,形成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在粮食主产区推广,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促进总量增长。

4、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缓释氮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力推广作物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5、积极推进耕地流转机制,实行专业合作化生产和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使得以前小面积耕种的落后粮食生产模式有望被大规模经营的模式所取代。这有利于资金的投放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这对于缓解我国当前耕地面积紧张局面,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8.

[2]刘景辉、王志敏、李立军、张海明:超高产是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基本技术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5).

[3]蒋建平:我国种植业科学技术发展及其政策[A].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背景资料[C].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杜青林:着力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J].求是,2004(21).

[5]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成灾播种面积施用量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木石也可成灾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沙棘木蠹蛾成灾原因及控制措施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长期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