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区域比较研究

2010-03-13陶爱祥

当代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苏南

○陶爱祥

(淮阴工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一、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区域差距现状

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经济发展差距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就产学研合作水平来说,地域差距也非常明显。本文从产学研产出水平的角度对于江苏省区域产学研合作进行比较。选取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两个指标来进行对比。通过查阅《江苏统计年鉴》(2005—2009),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年报,并进行适当的计算得到如下表格。

表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区域对比表(单位:亿元)

表2 专利授权数量区域对比表(单位:件)

图1 GDP总量区域对比图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江苏产学研合作区域差距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来看,2005年,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是苏北地区的20倍,苏中地区的6.35倍,到2008年,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是苏北地区13.35倍,是苏中地区的4.5倍,相当差距虽然缩小,但是绝对差距却显著拉大,苏南与苏北的高新技术产值绝对差距由2005年的6241.1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148.84亿元。专利授权量指标,2005年苏北、苏中、苏南之比是1:1.3:5.4,2008年这个比值已经达到1:1.9:8.4,显然苏北,苏中与苏南发展水平进一步拉大,科技经费投入指标,人才数量指标,高等学校数量指标,地区差距都非常明显。

二、江苏省产学研水平区域差距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由于区位优势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历史上苏南地区就是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苏南地区充分运用国家的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形成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图1反映了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状况。

由此可以看出,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距在拉大。2002年,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三者之比为1:0.8:2.58;而到了2008年,三者之比为1:0.92:3.20。

图2 高校数量区域对比图(单位:所)

图3 专业人才数量区域对比图(单位:万人)

图4 科技投入总额区域对比图(单位:亿元)

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而言,三个区域也相差明显。2008年,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分别是61823元、33735元、19555元。三者比值为3.16:1.73:1。如果计算绝对数,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苏南与苏中相差28088元,与苏北相差42268元。

由此可以看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的发展速度与苏南地区相比,落后幅度较大。这种逐渐拉大的经济发展规模,使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趋势进一步加剧,而经济实力的差距是形成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区域差距的重要原因。

2、教育水平的差距

教育水平的区域差距是导致江苏区域产学研水平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规模的差异。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江苏苏北、苏中、苏南高等教育规模差距明显,具体如图2。以2008年统计数据为例,苏南、苏中、苏北的高校数量之比为3.8:0.6:1,高校数量上的差距直接导致每年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毕业生数量的差距,由此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水平。二是教育投入水平的差异明显。以2008年为例,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教育上的投入分别是243.08亿元、89.61亿元、143.37亿元。苏南、苏中和苏北教育投入之比为1.69:0.62:1。绝对差距苏南和苏北相差近100亿元,和苏中相差超过150亿元。巨大的教育投入差距使得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教育水平差距明显。导致三个区域人口素质上的差距,这种差距是产学研水平差距的基础。

3、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差距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人才总量的不平衡。通过查阅《江苏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得到图3。

从图3可以看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专业人才数量差异明显。以2008年为例,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之比是2.75:0.89:1。绝对差距上,苏南与苏北相差145.38万人,与苏中相差155.37。无论绝对数和相对数都相差明显。专业技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产学研合作水平得体提升的最重要条件。三个区域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差距直接导致三个区域产学研水平的差距。

4、科技投入的差距

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科技投入水平差距很大,具体可以通过图4看出。科技投入水平奠定了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基础。由于三个区域科技投入水平差距较大,使得三个区域科技基础差距也较大,这样三个区域产学研基础不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差异。

三、促进江苏产学研区域平衡发展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区域差距的原因有很多。要促进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逐步缩小三个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差距,从而促使三个区域产学研均衡发展。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和完善产学研科学发展规划

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各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产学研合作必须按照这个方向进行。各个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在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产学研合作规划。目前江苏各个地区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科技发展计划。这些计划立足于本地实际。但是很少有地区制定专门的产学研合作计划,一般都是在科技发展计划中划出部分篇幅进行产学研方面的描述。因此,要想使得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再迈上新的台阶,同时做到区域产学研的均衡发展,首先必须制定专门的产学研合作计划。如果已经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产学研合作计划应该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和适应性。前瞻性表现在应该能够预见到未来若干年内整个世界、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制定计划。比如现在整个世界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在产学研计划中可以将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产品、制度创新作为产学研的方向。导向性表现在应该通过产学研计划引导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适应性应该是要与本地资源环境条件相互适应,与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计划相互适应。

2、加大投入,夯实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要使得产学研合作得以持续、稳定进行下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首先必须打牢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要加大地方财政对于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力度。通过持续有力的投入,打造众多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为产学研合作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这种投入既要重视物质方面的建设,更要重视人才方面的建设。因为产学研的水平归根到底是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做出来的。因此产学研的投入中必须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大力度的政策激励措施,以优厚待遇吸引大批人才到本地工作,壮大本地的产学研力量,从而使得本地产学研合作获得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为本地产学研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3、提高教育水平,夯实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基础

产学研合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要靠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些高素质的劳动在产学研成果的推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产学研成果的衡量指标,归根到底是看在市场上所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视研究、轻视运用。资料显示,每年我国授予的专利数量中,有超过50%的专利没有得到实际运用,没有实现产业化,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降低产学研实际价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与我们的评价体制有关,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只要成果通过鉴定就行了,至于这个产品的市场价值并没有作为衡量标准,这就导致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专利出现。另一方面与我国缺少高素质的产学研产品推广队伍有关,这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参与。

要使得劳动者素质得以显著提高,关键是要靠教育。因此,各个区域必须根据本地实际,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大手笔的投入带动高质量的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这方面苏中、苏北地区尤其要做到。上述资料已经明显看出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于提升本地产学研合作水平的作用。苏中、苏北地区应该采用超常规发展思路,在教育投入方面要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在最短时间内,使得苏中、苏北教育水平赶上苏南地区。只有教育水平上去了,产学研合作水平才能够持续提高。

(注:本文属淮安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协同推进路径研究H AS2009034。)

[1]王秀丽、王利剑: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DEA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3).

[2]刘鑫、王秀丽: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制度创新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苏南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南年俗亦动人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