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2010-03-28肖桂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关村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6月11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正式授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海淀园成为同批被授予此称号中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为海淀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并致贺词,中共北京海淀区委常委、海淀区常务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杨志强出席授牌仪式并致辞,海淀园常务副主任王际祥代表海淀园管委会接牌。海淀园工委书记刘永水、部分企业家代表与海淀园全体员工一起出席了授牌仪式。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希望海淀园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实现国际科技合作方式从一般性的人员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战略转变,使其真正成为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化研发基地。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20年来长期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1991年正式加入世界科技园区协会、1995年首次成功承办世界科技园区协会年会、2004年海淀园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开展了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2006年首次出台了海淀园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是海淀园长期以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牢固树立与企业的鱼水关系,从而营造出了中关村具有产生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品牌的创新环境,使联想、方正、华旗、用友等一大批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形成了园区跨国公司加速集聚、龙头企业走向国际化、软件外包推动软件产业走向世界的特点。

特别是2009年海淀园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来,在打造“四个一批”目标的指引下,借助国际新变化提供的新机遇以及“海淀区促进创新型企业国际化发展实施办法”等政策的推动,本着“共建奉献、互联互通”的开放理念,积极营造园区企业创新创业的国际化氛围,使中关村核心区成为全球具有科技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新一轮的城市创新竞争已经在更高的层次展开,“创新的城区”已经成为全球区域创新模式转型的新方向。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也正处于从“科技园区向创新城区”转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核心区的建设需要更多地借鉴国际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核心区的企业更需要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科技创新的潮流之中。

独特的科教环境和发展路径,使海淀园的国际合作具有鲜明的中关村特色。此次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将有力地推动海淀园的国际化向深层次、深度融合方向发展,为探讨新形势下高新区的国际化转型发展,实现中关村核心区与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资源对接机制,解决中小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途径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将中关村核心区建设成为新型科技创新城区而努力。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关村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我的梦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图数解说中关村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