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

2010-07-07山东省单县水务局王明利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旱灾水利基础设施

■ 山东省单县水务局 王明利

对于干旱及旱灾的解释和意义有很多种理解。本文认同以下观点:干旱是在某一时间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且河流及其他水资源贫乏,从而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生产能力、经济条件,不能得到足够廉价优质的水源,从而使当地的农业、工业的供水与用水及城乡生活用水等各方面的用水严重不足,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旱灾则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地区出现干旱现象时,社会未能采取必要的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足以解决维持正常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最低额水量所造成的一种缺水的灾害。

2009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16个省市发生旱灾。 2010年春季,我国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5省市遭遇世纪大旱,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部分良田绝产。面对旱情,相当一部分水利基础设施不能排解旱情,这反映了我国目前水利建设设施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产生旱灾状况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一、 天气因素是造成旱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极端的天气因素可以视为是造成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中国气象局对2009年旱灾的介绍,2009年在中国北部的旱灾成因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虽然经历了几次强冷空气过程,但冷空气未能带来降水,仅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风大也导致了土地失墒,冷空气过后的高温进一步导致了水分的蒸发。而对于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的旱灾,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是,能够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暖湿气流输送能力较弱,2009年西南地区雨季结束较早,秋后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都是造成气候干旱的原因。

面对旱灾可以减缓的对策应该是相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技术问题邻人堪忧。

二、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扩大了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均是我国劳动人民主动改造水利设施,用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业水利建设的手段。人们只要善于利用和精心呵护这些措施,就可以有力地对应各种旱灾。然而,当前农村对水利设施的管理问题很多,由此扩大了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1.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责任认同的缺失

在建国后,我国也开展过数次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20世纪末期也重点开展了节水型灌溉,对部分农业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但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之后,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了农户个人手中,部分原归集体所有的水库、沟渠、机井等仍然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责任认同的缺失,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变成了被动的承受,甚至认为会增加农民本身的负担。如此,就造成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老化、损坏等情况的日益严重。根据水利部网站提供的资料,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设于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近30多年来管理维护较差、长期运行,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问题: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逼近30%,个别地区可灌面积减少50%。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落后

由于城市条件优势,以及相应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旱灾对城市的影响要小于对农村和农业的影响。而在近两年的旱灾中,农田灌溉保证率低,由于投入不足,水利设施(渠道)建设标准低,技术配套设施不完善,渗漏严重,无法保障农作物的灌水,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大部分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许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存在着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等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三、对改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对农户自用的小型水利设施,以“农户投资,自身享用”的模式开展建设

这样有助于及时解决旱情问题。例如,在河北省承德县新杖子乡,通过农户的集雨水窖建设,不仅调节了当地的水资源,主要是解决了当地缺水的问题,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用水的问题。

2、对于多农户使用的水利设施,以建立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解决建设与维护问题

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情况,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以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增强维护设施的责任心。而将农户水资源协会的作为一个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的主体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3、对于涉及农户广泛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采用集体所有的方式

通过加大集体的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与运转。

4、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

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自动灌溉技术等,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

1、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水利,2001.8

2、刘肖军,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姜德贵,旱灾评价及抗旱减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张颂,曹 晖,杨 琪,刘海泉,田文玲等,小水利并不小[J],中国老区建设,2009.5

猜你喜欢

旱灾水利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