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发改委:统筹城乡需破五大难题

2010-03-28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配套改革财产性耕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说,城乡二元结构迟迟难以破除,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原因,但更多还在于体制机制制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体制攻坚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单兵突进难以有效突破,必须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协同推进,集中攻坚。

据介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已开展5年时间,目前已初步形成东中西互动,多层次推进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格局。

国家先后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市、重庆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深圳经济特区、沈阳经济区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涵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兼顾了区域差异和生产力发展阶段性差别。试点主题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工业化等,基本涵盖了我国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另外,已有2 1个省区市开展自主试点,共设立了7 0多个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针对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探索。

在过去一年中,改革试点工作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彭森强调,当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需要创新突破一系列重大问题。

首先是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从成都、重庆等地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等试点探索工作中可以看出,土地的产权归属越清晰,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增值空间就越大,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多。要继续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权益,通过明晰产权和健全市场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第二是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保证耕地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试点地区将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促进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但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补充耕地质量低于占用耕地,耕地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城乡增减挂钩试点范围扩大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和试点地区要下大气力创新体制机制,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切实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是关于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农地的大量减少。今后,各试点地区要更多利用市场机制探索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确保农民通过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益,从节约集约用地中获得合理回报。

第四是关于进城稳定就业农村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我国城镇人口中包含1.5亿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不能与当地城镇居民享受平等待遇,就业和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各地要尽快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度,配套推进劳动就业、随迁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消除制约人力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

第五是关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衔接和统一问题。尽管各地因地制宜地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但由于这项改革涉及区域、城乡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格局大的调整,涉及面较宽,推进难度很大。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实现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衔接和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猜你喜欢

配套改革财产性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广东高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研究(一)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贵阳市实施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情况研究
发改委印发做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