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腔淮调拉魂腔“淮上梨园”亮华亭
——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2010-03-27刘冰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文化周京剧院长荣

京腔淮调拉魂腔“淮上梨园”亮华亭
——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为积极利用世博会独特平台,更好地宣传、推介淮安。8月6日至8月11日,淮安派出强大的阵容赴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系列活动,活动共分四项内容。一是举办“墨香世博·美好淮安”书法美术作品展。78幅淮安书画名家作品与上海观众开展深度交流。二是举办“淮上梨园·戏剧淮安”精品剧目展演。淮安市直三院团分别举办淮剧《韩信》、京剧《主仆奇冤》、淮海戏《皮秀英》等精品剧目展演。三是举办“文化名城·锦绣淮安”淮安宣传推介活动。重点推介“人文淮安、美食淮安、生态淮安”。四是举办“台资高地·热土淮安”文化招商签约活动。向外界发布和签约了57个文化产业项目,总金额超百亿元。

作为“淮安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淮上梨园·戏剧淮安”精品剧目展演从一开始就受到上海观众的密切关注。淮安是“戏剧之乡”,上海是“梨园重镇”,淮安的戏剧界与上海的戏剧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上海京剧院的前身是诞生在淮安的淮海区京剧团,且首任院长周信芳先生就是淮安人。沪上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也是淮安人。此次参加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的三个剧团,分别代表了淮安三个不同的剧种,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淮海戏、悲怆激昂的西路淮剧和轻快活泼的荀派京剧,这三个剧种近年来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剧《韩信》首场亮相上海

8月6日晚,上海艺海剧场内座无虚席,江苏“淮安文化周”淮安精品剧目展演首场演出正式开锣。近千名观众观看了由淮安市淮剧团带来的大型淮剧《韩信》。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著名荀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淮剧名家马秀英、梁伟平、何双林、上海淮剧团团长陈忠国等与淮安市领导刘希平、范学恕、陆长苏一起观看了演出。

淮剧根源于苏北的两淮(淮安、淮阴),流传于盐阜(盐城、阜宁)、扬泰(扬州、泰州),扩布于苏沪及皖东一带。由于产生和发展的地区有所差异,故淮剧又有西路(两淮)、东路(盐阜),二者合为北派;以及南派(苏、沪)之分别。据淮安市淮剧团团长陈万宏介绍,此次率团赴上海演出,20年来尚属首次,100多人的演出团体震动了上海淮剧界,许多淮剧票友为了一睹西路淮剧的风采,纷纷前去观看。在演出现场,近千人的艺海剧院坐得满满当当。淮安市淮剧团作为西路淮剧的代表团,这次为上海观众带来的大型新编淮剧《韩信》撷取了韩信从匡兴汉室到慷慨赴死这一人生阶段,通过一系列事件、冲突,凸显出韩信重情重义、襟怀坦荡、心系黎民苍生的高贵品格。剧目主要采用淮剧传统表演形式,揉进现代舞美设计,融史实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全新演绎“汉初三杰”之一大将军韩信的威武形象。

大型新编淮剧《韩信》投入达百万,曾获江苏省新剧目评比展演优秀剧目一等奖等八项14个奖,目前已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在演出现场,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戏剧名家,都看得津津有味,西路淮剧独有的“淮调”唱腔让熟悉淮剧【拉调】、【自由调】的上海观众感到别有一番风味。随着剧情的深入,不少观众已逐渐融入剧情,心情也跟着主人公的命运不断起伏。看到激动处,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演出人员表示了崇高的敬意。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久久不肯离去,大呼过瘾。

京剧《主仆奇冤》再热申城

继淮剧《韩信》唱响上海后,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持续升温。8月8日晚,由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带来的《主仆奇冤》再次点燃上海戏剧界。尚长荣、罗怀臻、孙重亮、李炳淑、李蔷华、李薇华及上海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的多位专家一起观看了演出。

《主仆奇冤》是根据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改编的,在整个剧情发展中,经过《堂审》、《诱逼》、《厅审》、《女监》、《串通》、《男监》、《士阻》、《大审》、《醉狱》九场戏,环环相扣,既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本义,又根据京剧表演艺术的舞台表现要求,拓展了剧情。该剧由江苏省长荣京剧院2005年底正式投排,2007年入围江苏省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先后获江苏省第五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为使该剧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江苏省长荣京剧院于近期又对其进行了加工演练,舞美、灯光、唱腔都比以往有了更大的提高。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与上海京剧界有着密切的联系,2008年,江苏省长荣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联合开展“菊坛名角·走马换将”活动,2010年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携弟子朱俊好赴上海参加“荀慧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演出”。上海京剧爱好者熟悉的是该院的荀派剧目,但此次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全团近百名演职员携新编京剧《主仆奇冤》亮相上海尚属首次,剧中“杨乃武”的扮演者姚中文唱的是“谭派”老生,而“小白菜毕秀姑”扮演者刘维青学的是“梅派”青衣,这让许多观众不由叹服该院的实力。

据了解,“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曾被改编成沪剧、越剧,许多上海观众耳熟能详,但改编成京剧则只有江苏省长荣京剧院一家。为了欣赏京剧版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许多上海观众慕名而来,戏尚未开演,剧场门口已是观者如堵,乃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演出现场,近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演出中,演员们的精彩唱腔不时激起观众的热烈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淮海戏《皮秀英》唱响沪上

8月10晚,由江苏省淮海剧团带来的新编淮海戏《皮秀英》作为“淮安文化周”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的压轴节目,继1984年传统剧目《皮秀英四告》后再次走进上海观众的视野。罗怀臻、宋长荣、毛时安、计镇华、余雍和等上海戏剧界著名专家、学者同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淮海戏是拉魂腔系的根基剧种,主要流行于苏北地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它的语言总体上是属于北方语系,有着浓厚的乡风野趣和爽朗明快、清新生动的美学风格,它既有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剧种的温柔婉约。2008年6月,淮海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江苏省淮海剧团作为“淮海戏”剧种的代表团晋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了国家领导、在京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淮海戏《皮秀英》是根据传统剧目《皮秀英四告》改编的,该剧曾获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这次,淮海戏时隔26年后再次唱响大上海,这让江苏省淮海剧团的全体演职员都非常兴奋,为把苏北的地方剧种完美地展现在上海的舞台上,全团上下加班加点,对舞美、灯光都作了新的改动。全团国家一级演员,包括退休的演职员都亲历一线,冒着酷暑进行多次彩排。演出现场,许多上海观众对淮海戏表现出浓烈的兴趣。扮演皮秀英的国家一级演员吴玲以及扮演皮盾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魏佳宁等,都受到上海戏迷的热捧。他们纷纷表示,没想到拉魂腔这么好听,淮海戏这么好看。尤其是扮演皮秀英的吴玲,嗓音甜美,唱腔婉转,上海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吴玲在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时高兴地说道,这次在上海的成功演出,意味着淮海戏这个剧种最终为上海观众接受,这也让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将淮海戏传承下去。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在观看过《皮秀英》后也显得格外激动,他说,“淮安文化周”活动是对上海世博文化的一次丰富,淮安在世博期间举行文化周活动,尤其是三台经典剧目的展示,在上海这个大舞台上演出毫不逊色,这从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今天淮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态势,以及淮安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同时也显示了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底蕴和积累。

(刘冰)

猜你喜欢

文化周京剧院长荣
“愿打愿挨”的交易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江苏徐州:实景剧展示汉文化之美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中国(深圳)内衣文化周报导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