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概率数学模型的约束性制度改善研究

2010-03-26宋亚凡孙绍荣宗利永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被管理者经济学概率

宋亚凡, 孙绍荣, 宗利永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在管理中,制度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规程.有效的制度能清晰地呈现出组织发展的动态,监督行为、反映问题和指示方向.有效的制度至少具有三个功能:一是制度能够产生激励效应;二是制度能降低变量成本;三是制度能够增强人们的预期[1].一般情况下,制度在设计之初都会针对一定的行为加以控制规范,对于组织中的行为都有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约束,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制度控制的结果(控制效果)往往会出现正反两种趋势变化.一方面,制度不能恰当地约束行为,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适用范围,如果行为超出范围,再考究的制度也会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制度可能对被管理者的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使相关人员无法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以,当制度不能满足控制需求时,管理者就需要从全局出发改善制度,增强有效性,完善控制机制以合理调整人们的行为.

1 制度研究进展综述

从古至今,人类有关制度的研究从没有停滞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研究的视角在不断地变化,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自20世纪以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心理学等各个领域都对制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从其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划分为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2].旧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创立了“威斯康辛学派”缔造旧制度经济学大厦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康芒斯(Commons),1931年,他在一篇题为“制度经济学”的文章中提出“制度”是集体对个人行为的拓展、解放和规约[3].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以美国的科斯和诺思为代表.科斯利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合约理论对制度进行分析[4];而诺思提出“制度变迁理论”使制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1999年,孙绍荣提出全面的行为控制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制度研究,为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近几年,制度研究方面的论文层出不穷,制度设计、构建及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然而,众多领域中的制度实施之后,鲜有针对其改善框架的研究,以往制度改善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研究者们对具体制度执行环节的完善,即将过去宽泛的指标更具体化、操作的程序更明确化,使得制度的表述更容易理解,实施起来更透明化.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术领域都没能就约束性制度中的根本因素进行分析,使得很多制度在实施一段时间后便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不适用情况(如针对企业高管及公务员采取的高薪养廉制度),所以,探究制度改善中各因素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尤为重要.

制度源于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所以,研究制度离不开对群体行为的分析.目前,有关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元胞自动机(celluar automata)方法[5]、Agent(智能体)技术[6]及定性模拟算法[7]等,这些数学方法的基本研究思路都是对个体及其影响人群进行行为假设,设定规则,给出一定的初始条件,模拟群体的行为变化,这种个体-群体的方法对于制度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从实际情况分析,个人行为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社会、经济、家庭、宗教及价值观等都会使个体之间产生差异,不可能用某种程序完全模拟.而孙绍荣[8]2007年提出的行为概率数学模型弥补了这一缺陷,该模型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人们行为的倾向,忽略行为产生的过程,注重行为呈现的结果,使具体的历史统计数据与行为概率建立起联系,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本文用行为概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来确定制度改善的方向,同时,考虑控制的效果和制度监控成本,对制度改善的方法进行研究.

2 行为概率数学模型分析

2.1 行为概率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

根据文献[8-9]建立的行为概率数学模型的形式为:设行为主体的行为集为 Aa,其中,共有N个行为,该行为集满足行为选择的唯一性,即行为主体选择其中的一个行为ai,则行为概率模型为

式中,P(ai)为选择行为ai的概率;u(ai)为第ai个行为的期望回报;βij为回归系数.

在模型中,期望回报反映一定的主观因素,即当要作出一定行为时,个人在考虑外部情况和主体自身情况后,对事物的认识,其数值可由等级鉴定法反映出来.等级鉴定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评价技术.在应用这种评价方法时,首先描述出评价标准和相应的计算标准,然后对于每个评价项目列出若干种行为或状态程度供评价者选择.βi0∈(-∞,∞)决定了当行为集Aa中所有的行为的期望回报值皆为0时,即当u(a1)=u(a2)=…=u(ai)=…=u(aN)= 0时,行为ai的发生概率,这种概率是一种在无任何动力驱动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可以称为行为ai的自发概率.βij>0,综合地反映群体中各行为主体占主导地位的知识与观念.

2.2 行为概率数学模型的简化形式

为了研究的需要,将行为简化为两种.

假设在研究制度时,行为集合的基本事件只有a1={提倡行为}和a2={不良行为},则模型可简化为

将式(2)变形为

按照实际的历史统计数据,可以利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等统计软件回归出系数β10,β11和β12.这样,与行为概率直接相关的因素只有u(a1)和u(a2)这两个期望回报值,而这两个赋值主要来源于被管理者的主观断定,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统计,根据以往的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估计出新的u(a1)′和u(a2)′,从而计算出新的行为概率P(a1)′和P (a2)′.

3 制度改善的分析方法

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制度的控制效果最直接的表征因素是人们的行为概率,即人们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所做出各种行为的倾向.如果不良行为的概率偏高,首先考察的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是否有上传下达漏洞、负责人出现玩忽职守等行为,如果在执行环节不存在问题,则问题必然在于制度本身,于是,管理者需要系统地修正制度,使在回归系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调整人们的期望回报值便是制度改善的方向.由式(3)可以得出:a.无论 β11和β12的取值为多少,改善制度最保险的方式是使得u(a1)′>u(a1), u(a2)′<u(a2);b.制度在调整的过程中与β10无关,说明在无任何期望回报的前提下,人们任何一种行为倾向都可以利用制度来规范,由此也证明了法制的必要性.

3.1 期望回报分析

期望回报u(ai)是以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而获得的主观估计值,来源于被管理者,其赋值因素主要有道德回报、制度回报和行为成本.

在图1中,w反映做出不同行为并得到相应结果时的道德回报;w′为被管理者做出提倡行为后受到外界称赞表扬,并对自己遵守制度规定而感到心里坦荡;w″表示被管理者在做出不良行为被发现后,被批评或惩罚,自己良心受到谴责、名誉受到影响;w‴表示被管理者做出不良行为未被发现,付出少却能得到相同待遇时的窃喜,机会主义的心理反映.所以,设定w′>w‴>w″>0.v(ai)表示不同行为的制度回报包括奖励与惩罚,数值的高低反映奖惩程度.以管理制度为例,制度回报包括既得收益,即员工的基本工资、红利、公积金及保险等,还包括奖金和罚金,这里v(a1)>v(a2).c(ai)表示采取不同行为被管理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这里c(a1)>c(a2).Pb为不良行为的观测概率.

图1 被管理者的期望回报分析Fig.1 Analysis on expected return of person who was managed

如图1所示,采取行为a1时的期望回报为

采取行为a2时的期望回报为

对于提倡行为而言,制度的改善一般不影响道德回报和行为成本,故如果希望增大u(a1),只需要增大v(a1).例如,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国家的相关政策就需要对发明者予以更高的奖励,不仅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需要赞助,一些中小发明也应该得到官方的奖励.对于不良行为,道德回报可以认为是不变的,但行为成本c(a2)却是与观测概率Pb正相关.所以,从式(6)可以推算,增大观测概率Pb,可以达到减少u(a2)的目的;由于v(a2)-v(a1)<0,故增大两种行为的制度回报差也可以达到减少u(a2)的目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的v(a1)变化会使u(a2)减少,而降低v(a2)在任何条件下都对u (a2)的减少起作用.从以上分析来看,假设警方需要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公开发布“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对各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必然使部分有犯罪动机的人认为做违法的事的难度增大了而终止违法的打算,同时可以奖励守法者或大力惩处不法分子.

但是,在制度改善的过程中,在关注制度效果的同时还需要考察制度成本.为了改善制度后,成本大于收益,则得不偿失.

3.2 制度成本分析

制度成本指管理者利用制度进行控制所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对被管理者的制度回报、监督成本及制定制度成本.由于监督成本和制定成本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制度来说是一定的,所以,将这两种费用合并在一起为cb,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制度成本的一般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管理者的制度成本分析Fig.2 Analysis on manager's system cost

对于提倡行为a1,管理者需要付出的制度成本为

对于不良行为a2,管理者需要付出的制度成本为

总的制度支出为

制度改善从控制效果分析,目的是降低P(a2),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需要增大Pb、增大v(a1)或降低v(a2),即

a.当P′b>Pb⇒c′b>cb时,总的制度支出为

b.当v(a1)″>v(a1)时,总的制度支出为

c.当v(a2)‴<v(a2)时,总的制度支出为

从上述情况分析可知,当观测概率和制度回报差的变动额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必然达到平衡制度成本的目的.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只有第三种情况能保证总的制度支出下降.所以,在约束性制度改善的过程中务必要增加惩罚力度,以平衡一部分增加的总制度成本.

4 结 论

a.制度改善的直接方法是增加提倡行为的期望回报,降低不良行为的期望回报,这样,一方面可以产生激励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人们的心理预期.通过被管理者的期望回报分析,制度改善到了操作层面则需要增大不良行为的观测概率Pb、增大提倡行为的制度回报或降低不良行为的制度回报.

b.当观测概率和制度回报差的变动额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必定会达到改善制度的目的,同时平衡掉增加的总制度支出.在约束性制度改善的过程中务必要增加惩罚力度,以平衡一部分增加的总制度成本.

c.就制度应用而言,以腐败问题为例,从制度成本分析,增大打击力度的同时,高薪养廉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制度的投入成本过大,不利于长久的使用,建议增大腐败的处罚力度,使腐败被发现的负效应大于廉政的收益增加量,营造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制度环境,以此保证清廉的组织环境.

d.在制度改善过程中可以按给定的制度成本预测各变量的变动趋势,以达到最终影响行为概率即影响制度效果的目的,这也是制度设计和改善的研究方向之一.

[1] 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文健.制度研究综述及新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0):188-191.

[3] 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COASE R.The new institutionaleconom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88(2):72-74.

[5] WOLFRAM S.Celluar Automata and Complexity[M].Boston:Addislr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4.

[6] 黎志成,龚晓光,胡斌.多智能体模拟技术在团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6):29-32.

[7] Marco Platzner,Bernhard Rinner.Toward embedded qualitative simulation:A specializ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for QSIM[C]∥IEEE Intelligent System,2000: 62-68.

[8] 孙绍荣,焦玥,刘春霞.行为概率的数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1):79-85.

[9] 孙绍荣.行为管理制度设计的符号结构图及计算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10,24(1):77-81.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经济学概率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简明经济学
从被管理者角度看企业管理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