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膜同与双益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比较①

2010-03-26袁萧段敏敏

中外医疗 2010年27期
关键词:血管性脑血管病显著性

袁萧 段敏敏

(1.焦作市人民医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2.开封市药检所 河南 开封 475000)

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尼膜同联合双益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血管性痴呆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52~82岁,病程1.5~3.0年;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痴呆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尼膜同片30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双益平片0.2mg/次,2次/d,疗程3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前和用药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 MSE)评分了解认知功能改善情况,ADL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显效:MMSE分数提高>6分,有效:MMSE分数提高>4分,无效:MMSE分数提高<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效9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7.322,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MMSE、ADL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MMSE、ADL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2组间治疗后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3 讨论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

?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所造成的脑功能的损害,从而引起人的智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血管性痴呆指的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一起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脑血管病主要有脑梗死(包括多发性梗死、大面积梗死、特殊部位梗死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它主要表现为病人的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甚至于眩晕、偏身麻木等。胆碱酯酶抑制剂、促智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以及银杏叶制剂等,常用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尼膜同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双氢吡啶环的酯基结构决定了它有对脑血管扩张作用,其脂溶性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其活性物质在颅内组织的分布优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在脑血管周围更容易发挥作用,为脑功能的恢复提供先决条件[2]。双益平(石杉碱甲片)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对真性Ch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具有促进记忆再现和增强记忆保持的作用,适用于良性记忆障碍,提高患者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及人像回忆等能力。对痴呆患者和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记忆障碍亦有改善作用。综上所述,尼膜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双益平,MMSE、ADL评分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0.

[2]高旭光.卒中病理生理、诊断及其治疗[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7.

猜你喜欢

血管性脑血管病显著性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