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2010-03-26隆权军

中外医疗 2010年27期
关键词:危险性开颅血肿

隆权军

(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2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系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12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MRI证实;患者均予以开颅手术治疗。本组患者高血压病史1~21年,伴有糖尿病86例。根据发病前是否长期服用Asp分为未应用Asp(A)组和应用Asp(B)组。2组的性别、年龄及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因病情危急行急诊手术治疗,停用原有各种药物,手术为小骨窗开颅减压,清除血肿,血肿残腔留置引流管外引流。术前检验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在正常范围。术后予以脱水约、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控制血压。

1.3 术后再出血情况

术后再出血138例,均在术后3d内发生。A、B2组分别为46例(12.1%)、92例(39.7%)。再出血量<50mL2组分别为27例、29例;>50mL分别为19例、63例。再出血量A、B2组分别为(41.3±20.6)mL、(53.3±20.1)mL。再出血率、平均再出血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再出血量>50mL者均予第2次开颅手术治疗。第2次术后A组2例再出血,再出血量<50mL。B组第2次手术前输血小板、新鲜血浆、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和应用维生素K等,术后有7例再出血,再出血量>50mL3例予第3次开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术后无再出血:再出血<50mL均应用尿激酶自引流管注入,溶解并引流血块。

1.4 预后

A、B2组死亡病例分别为51例(13.4%)、89例(38.4%)。B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1)。随访6个月时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级,A组I级(独立)、II级(轻度依赖)、III级(中度依赖)、IV级(重度依赖)、V级(完全依赖)分别为63例(16.5%)、86例(22.6%)、101例(26.6%)、65例(17.1%)、14例(3.7%)。B组分别为l6例(6.9%)、29例(12.5%)、34例(14.7%)、42例(18.1%)、22例(9.5%)。ADL评分A、B2组分别为(67.1±26.2)分、(55.2±29.4)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讨论

高血压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亢进,可视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如发生颅内出血等出血情况,功能亢进的血小板可迅速止血,但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Asp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的功能亢进状态[1];但在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危险性的同时却增加其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2],增加出血倾向,延长出血时间。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前长期应用Asp,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再出血量、死亡率明显高于病前未应用Asp的患者;6个月时ADL评分较未应用Asp患者明显降低。造成如上结果的可能原因与Asp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关。由于血小板无细胞核,不能生成新的COX,所以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Asp抗血栓作用为24~48h[3]。Asp对COX21抑制作用比COX22强170倍。

总之,Asp对防治血栓性疾病确实是低风险。对高血压患者应用Asp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时,应规范用药,长期服用Asp的患者发生脑出血时,应立即停药,尽早应用血小板、新鲜血、新鲜血浆、凝血因子、维生素K等,以减轻继续出血的危险性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1]李雄,祝光礼,钱宝庆,等.高血压病患者CAP的改变和对其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2:13.

[2]Graeme J Hankey,王清芳.脑卒中防治中抗血小板治疗的l临床证据[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222.

[3]郑秋甫.合理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8:67.

猜你喜欢

危险性开颅血肿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