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的信念 彰显正义的光辉
——战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评述与思考
2010-03-25徐永伦
■徐永伦
弘扬民族的信念 彰显正义的光辉
——战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评述与思考
■徐永伦
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一直是中国影视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宏大的战争场面,激昂的壮志豪情,令人震撼,催人奋进,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它所展示的悲壮之美,呈现的阳刚之气,流淌着情感的波涛和奔腾的热血动律,丰富了作为先进文化形态的审美品格,并使这种美学品格所要求的审美形态,走向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日益清明,人们摆脱了思想禁锢,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大量历史真相的披露,正视历史和分析史实,己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创作战争题材影视剧的过程,就是感受那段历史、那场战争,用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去还原那段历史的过程。人们喜欢观看品尝,就在于它能够凝聚民族的气节,彰显正义的力量,振奋国民的精神。
《保卫延安》是现实主义的历史正剧,以鲜明的主题,完整的结构,清晰的叙事和张驰有度的节奏,而具备了史诗般的品格。真实地还原了近现代史上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同时又富有张力地关照了现实。艺术地阐明了历史的走向和伟人的雄才大略,不惜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敌军围追堵截中突出重围,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把革命队伍的坚定性和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这部剧的特色。周大勇和谢芳苓等人在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同时也关爱生命,他们在紧要关头,保护一切无辜的生命,包括对敌方战死者的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俘虏。兄弟般的亲情,人格上的尊重,
显示了正义战争和人道主义的光彩。战争无情,人却有情,在彭老总和普通士兵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从人性化的角度昭示了我军战无不胜的根本所在。
彭老总的形象塑造的恰到好处,坦荡磊落的性格特征和英勇善战的作风,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充满了高尚的情操和浪漫的情怀。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实主义历史正剧不好拍,也不讨巧,完全是陷入了一个狭隘的误区。实际上观众想了解历史,想知道过去是怎么回事,重新感受现实主义正剧和宏大叙事的独特魅力。
气势磅礴的《解放》堪称战争影视剧的扛鼎之作,以革命领袖为主要人物,表现了人民战争的主要战役,既有千军万马的大场面,又有感人的小细节。烽火连天的战场,血染沙场的将士,马革裹尸的情景,高亢的旋律和豪迈的气势使观众热血沸腾。国共两党领袖的形象刻画得相当到位,很有新意,塑造的栩栩如生,游刃有余,他们不再只是个符号,而是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性格迥异,呼之欲出。
该剧采用写意风格的大手笔,把握总体构架讲故事,强调一个大气。在小的细节上则显示出细腻与工巧。题材取舍都有独到之处,或慷慨激昂,或扼腕感叹,恢宏的气势,丰富的内涵,绘织成一幅壮观的画卷。剧中道出的政治和生活的哲理,发人深思,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依靠人民勇往直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该剧站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张扬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升华,在特定的革命阶段展现深刻的内涵,更为客观的态度对待和讲述那段历史。有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才走上独立解放的康庄大道。它具有史诗般的庞大与精致,在战争影视剧的长廊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浓缩在两个家庭和黄埔学员身上,演绎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为追求理想和主义而奋斗献身的故事。不管是可歌可泣,还是可悲可叹,都应该成为今天人们的一种历史记忆。杨立青背叛了自己的家庭,走上革命道路,尽管后来发生了不少变故,都没能改变对理想的追求。瞿恩是热血青年,勇于献身,最终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杨立仁受儒家思想影响,他身为长子,很难在家庭情感与政治选择之间的统一,最后落个残酷的结局。
剧中没有对不同的信仰和主义做一些过度的评价,而是尊重人物自身选择的方式展开叙述,让观众自己去判断,让银屏上的人物自巳去行走。镜头的焦距自始至终,对准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生命感受,使全剧有了一种少见的性格光彩和信仰力量。真实地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在当今而言,是对国共合作和两岸统一的一种呼唤。
《亮剑》和《历史的天空》开创了战争题材影视剧的一片新天地,把创作的焦钜聚在独特的个体人物身上,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命运来诠释战争的主题。近些年来,编导们从关注群体意志,到关注个体意识,这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创作中是一大进步,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现在,在李云龙、姜大牙等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出现以后,又出现了另类英雄。他们身上既有英雄的情结、英雄的素质,又持有顽固的缺点。他们与李云龙等人物不是重复和雷同的,有他们特殊的一种新意,跟原来的那些高大的形象拉开了距离。
反映抗战的《狼毒花》在传统的革命叙事的框架里,演绎生动的传统故事。主人公常发从孤儿到八路军战士,从无拘无束到接受纪律,成长为大智大勇的孤胆英雄,更带有草莽性格。他可以干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坏事,但是面对日寇的时候,英雄的本色就显现出来。他一直到离开队伍,解甲归田,还是个普通的战士。为什么吸引人们呢?关健是这个人的性格,把他树立成里程碑式的人物,这是观念上的突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群众对张扬英雄主义和对英雄主义作品的呼唤,反应了当今人们的审美心态,希望有更多的英雄出现。写有人气的英雄,也是顺应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如何处理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甚为重要,近年来,战争题材影视剧都努力走出单纯的战争叙事,打破以往的二元对立思维,更多地溶入原生态的力量,努力挖掘人性的复杂性。把仁和义的东西放了进去,更带有民族的传统意识,侠义也是民族精神中一个可圈可点的部分。
《中国兄弟连》讲述国共两军两个连队为营救国军一个重要的机要员,从原本互相呕气到挽手联合杀敌、最后战死沙场的故事,彰显出来情与义,忠与勇的话题。他们明知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还是要咬着牙和鬼子打到底,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种情绪,一股气势。面对日军的屠刀,不管是我军将士,还是国军兄弟,都是有血性有气节,不怕牺牲,勇猛杀敌的铁骨硬汉。这些描写不仅没有脱离战争年代那个特殊的环境氛围,而且都是建立在人的本性基础上。
战争题材影视剧之所以被观众认可和喜爱,就在于它的表达与人们当代的生活经验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作者们尝试全新的叙述主题,发掘不同以往的表现手法,整体呈现出与传统战争叙事迥异的特征。他们用英雄的气质和顽强的精神,唤醒了国人的英雄主义情结与爱国主义热情。
大跨度的《我是太阳》,提供的不仅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而是一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人激情澎湃。旅长关山林敢于拚命,讲究义气,富于英雄气慨,但是他的道路显得曲折坎坷。剧中不回避历史的阴影,不隐瞒英雄内心的冤屈,尽可能还原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在左倾政治背景下,关山林和乌云的忠贞不渝和矛盾冲突,营造了具有历史质感的空间。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完整地统一起来,是该剧在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战争结束以后,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褪去身上神圣的光环。关山林回到故土,恢复了一个平凡男人的面目,没有仗打了,开始张罗个人的生活,显得亲切可信,观众并不觉得他变得平庸,反而格外相信他,打心眼里喜欢他的返朴归真。
战争题材影视剧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观,比过去更加客观和人性化。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战争来临时,主要的矛盾是对战争发展的走向,所引发的思考与分歧。然而,战争对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是悲剧。关爱生命,祈盼和平,是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最高立意和精神追求。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云南边陲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经历。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在镇上的收容所,士气沦丧,颓废偷生,是川军团的重组燃起他们的斗志。糊里糊涂的龙文章自命团长,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奋力杀敌,他们一开始就是炮灰的命运,他们活着不被人重视,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
他们经历了死里逃生,目睹了惨烈与悲壮,然而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有着无以伦比的历史真实度。他们与日军展开惊天动天的死亡大战,需要一种支持,这就是民族的意志和精神。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后人也会把他们永远记住。站在历史的层面上审视战争中的人,审视那些浴血奋战中的凡夫俗子,真实地反映人性,可以满足观众对战争中小人物解读的欲望。
在这方面另辟新路的还有《我的兄弟叫顺溜》,几乎贴近地面的叙述,是一次深入人性的积极尝试。狙击手顺溜和司令员陈大雷,都是以前所未有的原生态的人物,在苏北新四军中演绎了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壮举。他们以逼真的性情出现在观众面前,没有丝毫的矫饰,更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他们率直朴实的可爱可敬,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剧中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人性,注重它的丰富性和可变性,采用了大量的流行文化元素,使人格的魅力在历史进程中得到提升。以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审视战争,努力摆脱政治束缚以凸现人性,对战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思考,显示出该剧在创作观念上的进步,在深层次上取得难能可贵的创新。
《战北平》展现了北平解放的曲折与复杂的过程,贯穿着血脉相通的民族情怀。面对海峡两岸的隔离,既考虑到历史的状况,也适当地关照了现实,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宏大历史主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剧中在战争的理念上有一个新的地方,就是战争不只是相互残杀,它可以为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文明而和解。战争与和平,也能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解读。
共产党得民心是历史的必然,在剧中反映的相当强烈,但是没有丑化国民党,而是人性化地描述,符合真实的历史观。在大框架下,表现了战争与文化的关系,这是过去战争题材影视没有提及过的。对待北平这座古城,是攻打,还是求和,一直充满矛盾和悬念,把战争提到保护人类文化的高度,是该剧的重要收获。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期,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盛行,物欲崇拜带来的道德倾斜的现实不容忽视。在开创美好未来的进程中,怎么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许多战争影视剧以极富力度感地给以回答。
描写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浴血坚持》,无论是战争大局还是日常生活,还是国共两党的战争观念上,以及两党内部的分歧,都以对比的手法彰显艺术魅力。以项英、陈毅为代表的留守红军,忠于党和人民,用无比坚定的忘我精神,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坚守的是民族的意志和信念,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生动地回答了党的革命事业所以成功的历史秘诀。
该剧表现了战争的苦难与残酷,也展示了战争双方真实的人性和人情,人物性格的发展符合情感逻辑,而不显得生硬突兀。在粗犷的烽火硝烟里平添了情感的细腻,用对比的方式展现人性的魅力,为战争题材影视剧增添了新的叙事风格。
近些年来,编导们将作品置于历史进程的纵向轴线上,摆脱了一般叙事状态,催动人们奋发向上的民族意志,特别是在逆境中为了理想而献身的高尚情怀。在战旗飞舞与英雄辈出的壮丽画卷中,战争题材影视剧将普通百姓推上了视角平台,使观众更容易接受,更能深刻地反思战争和人性。
以普通农民为主角的《沂蒙》,讲述了战争中纯朴的村民,在安定的生活秩序被战争打破之后,出于一种本能进行反抗,而后在民族大义的感染下,不分男女老幼,前仆后继地奔赴抗日战场。以女主人公于宝珍等人的母性光辉,抚慰着充满灾难与希望的大地。剧中没有将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慨念化,而是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待大时代中的历史变迁,使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战争是历史长河中的山崩海啸,人民是灾难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反抗者,因为有了他们,正义才能战胜邪恶。他们用饱经苦难的双手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是他们培育了英雄,也创造了历史。与其它画面色彩的抗战题材剧相比,该剧更多一些土气,营造原生态的风格,出场的人物都是幽黑的脸庞,邋塌的服装,完全是那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这份土气和质朴,冲击着人们的心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需要振奋民族精神。重视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审美追求,以富含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高品格作品赢得观众,是战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根本任务。而张扬时代价值,塑造英雄形象,正是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坚持的美学品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都要宣传自巳的主流意识。弘扬主旋律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面对商业大片的挑战,战争题材影视剧需要进一步创新,贴近时代的脉膊,接近普通人性的光辉,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共鸣。观众体会到的不仅是战争胜利带来的和平生活,更重要的是感受在民族危难之时,彰显出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当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人们需要重温革命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和力量。时代选择了战争题材影视剧,战争题材影视剧也选择了时代。